【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传递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设置在汽车等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这种装置,以往已知有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装置。专利文献1记载的装置具有行星齿轮机构、配置于行星齿轮机构的齿圈的径向外侧的摩擦接合装置、夹设在齿圈与摩擦接合装置之间的板状的覆盖构件。分别在齿圈和覆盖构件开设有贯通孔,从行星齿轮机构的内部供给的油经由齿圈和覆盖构件的贯通孔供给至摩擦接合装置。然而,专利文献1记载的装置由于多个覆盖构件通过连结部构成为一体,所以覆盖构件的安装比较困难。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052654号公报(JP2019-052654A)。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一技术方案的动力传递装置具有:旋转轴,其以轴线为中心旋转;太阳轮,其设置为能够以轴线为中心旋转;多个行星齿轮,其与太阳轮啮合;齿圈,其设置为能够以轴线为中心旋转,与多个行星齿轮啮合;板构件,其与齿圈的外周面相对向地、在齿圈上于周向上安装有多个;以及限制构件,其以对多个板构件在轴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的方式安装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n旋转轴(1),其沿着轴线(CL)延伸;/n行星齿轮机构(2),其具有设置为能够以所述轴线(CL)为中心旋转的太阳轮(20)、与所述太阳轮(20)啮合的多个行星齿轮(21)以及设置为能够以所述轴线(CL)为中心旋转,与所述多个行星齿轮(21)啮合的齿圈(23);/n摩擦接合装置(5),其配置于所述齿圈(23)的径向外侧;/n板构件(3),其与所述齿圈(23)的外周面相对向地、在齿圈(23)上于周向上安装有多个;以及/n限制构件(4),其以限制所述多个板构件(3)在轴向上的移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齿圈(23),/n在所述齿圈(23)上于周 ...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509 JP 2019-0887611.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旋转轴(1),其沿着轴线(CL)延伸;
行星齿轮机构(2),其具有设置为能够以所述轴线(CL)为中心旋转的太阳轮(20)、与所述太阳轮(20)啮合的多个行星齿轮(21)以及设置为能够以所述轴线(CL)为中心旋转,与所述多个行星齿轮(21)啮合的齿圈(23);
摩擦接合装置(5),其配置于所述齿圈(23)的径向外侧;
板构件(3),其与所述齿圈(23)的外周面相对向地、在齿圈(23)上于周向上安装有多个;以及
限制构件(4),其以限制所述多个板构件(3)在轴向上的移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齿圈(23),
在所述齿圈(23)上于周向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油孔(236),使得将从形成在所述旋转轴(1)的内部的油路(10)供给的油向所述齿圈(23)的径向外侧引导,
所述多个板构件(3)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一油孔(236)相对向地配置,并在所述多个板构件(3)上设置第二油孔(32),使得将从所述第一油孔(236)引导的油向所述摩擦接合装置(5)引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的板构件(3)各自具有形成为矩形板状的板部(30)和将所述板部(30)的轴向一端部向所述齿圈(23)的径向内侧折曲的折曲部(31),
在所述齿圈(23)的外周面的轴向一端部上于周向上设置有多个卡定槽部(235),所述卡定槽部(235)在所述板部(30)与所述第一油孔(236)相对向地配置成的状态下,卡定所述折曲部(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构件(4)与所述折曲部(31)的轴向一端面抵接而安装于所述齿圈(23)的轴向一端部,
所述动力传递装置还具有弹性构件(4a),所述弹性构件(4a)以与所述折曲部(31)的轴向另一端面抵接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卡定槽部(235)。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动力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笠原崇宏,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