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0105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门结构具有车门内饰(12)和解除开关(36),所述车门内饰安装于车门(10)的车厢内侧,具有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凹陷而成的收容凹部(30),所述解除开关(36)配置在收容凹部(30)内,通过将解除开关(36)向规定的动作方向推压,向促动器(58)输出闩锁解除的信号,所述促动器(58)用于移动车门(10)的闩锁构件(54),解除开关(36)被完全收容于收容凹部(30)内,动作方向相对于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轴向车辆后方侧倾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门结构
本说明书公开一种车门结构,所述车门结构配备有:安装在车门的车厢内侧的车门内饰、以及设置于该车门内饰且解除车门的闩锁的解除开关。
技术介绍
为了防止意外地开门,通常,车门被闩锁于车身。在车门的车厢内侧,设有用于解除该闩锁的手柄,即,所谓的内侧手柄(解除杆)。在想要打开车门的情况下,使用者向车厢内侧拉拽该内侧手柄,解除闩锁。近年来,提出了这样的方案:代替该内侧手柄,或者,除该内侧手柄之外,在车门上设置通过推压能够解除闩锁的解除开关。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车门内侧设置用于解除车门主体与车身的卡定状态的解除机构,并且,在车门的内表面设置对该解除机构进行遥控操作的输入机构(解除开关)。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951884号公报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对于解除开关的配置,没有充分地进行研究。例如,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输入机构(解除开关)被设置于辅助把手的表面,输入机构(解除开关)向车厢内突出而露出。这样,当输入机构(解除开关)向车厢内突出而露出时,存在着乘坐人员的身体的一部分或物品会在无意中干扰开关,违背乘坐人员的意愿地解除车门的闩锁的风险。因此,在本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车门结构,在用于解除闩锁的解除开关被设置于车门内饰的车门结构中,能够有效地防止违背意愿的闩锁解除。
技术实现思路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车门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车门内饰和解除开关,所述车门内饰安装于车门的车厢内侧,具有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凹陷而成的收容凹部,所述解除开关配置在所述收容凹部内,通过向规定的动作方向推压该解除开关,向移动所述车门的闩锁构件的促动器输出闩锁解除的信号,所述解除开关被完全收容于所述收容凹部内,所述动作方向相对于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轴向车辆后方侧倾斜。通过这样构成,车厢内的物品或身体的一部分不容易碰到解除开关,另外,即使万一碰到,由于动作方向的力不容易作用于解除开关,因此,有效地防止违背乘坐人员的意愿地推压解除开关。其结果是,能够有效地防止违背意愿的闩锁解除。所述解除开关也可以具有供使用者推压的操作面,所述动作方向相对于与所述操作面垂直的方向向车辆后方侧倾斜。通过这样构成,乘坐人员能够以接近于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推的感觉推压操作面。并且,由此,能够使解除开关的推压动作和车门的推开动作具有连续性,能够进一步提高打开车门时的操作性。进而,也可以配备有解除杆,所述解除杆配置于所述收容凹部,通过向车厢内侧摆动,解除车门的闩锁。通过在同一收容凹部内配置闩锁解除用的两个操作件,能够容易地进行要使用的操作件的切换。在该情况下,所述解除开关也可以被固定设置于所述收容凹部内,即使在所述解除杆摆动了的情况下,仍保留在所述收容凹部内。通过解除开关形成不会位移的结构,几乎不会产生将解除开关与促动器电连接起来的信号线的张紧、松弛。其结果是,不需要用于防止信号线的断线或缠绕的结构,因此,可以更加简化结构。另外,也可以是,在所述解除杆上形成有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贯通的接近孔,所述解除开关中的供使用者推压的操作面经由该接近孔向车厢内露出。通过这样构成,比接近孔大的物品或者身体的一部分不容易碰到解除开关,有效地防止解除开关的误操作。另外,所述解除开关也可以被机械地连接于所述解除杆,该解除开关也与所述解除杆的摆动连动地摆动。通过这样构成,解除杆的设计自由度提高。在该情况下,所述解除开关也可以具有在使所述解除杆摆动时由乘坐人员抓握的抓握部。通过这样构成,即使在操作解除开关以及解除杆中的任一个的情况下,只要接触解除开关即可。并且,由此,乘坐人员能够立刻注意到解除开关的代替机构(解除杆)的存在,能够更容易地将闩锁解除以及打开车门。根据本说明书公开的车门结构,能够有效地防止违背意愿的闩锁解除。附图说明图1是从车厢侧观察车门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的B-B端面图。图4是表示搭载于车门的闩锁机构的结构的框图。图5是表示车门结构的其它例子的示意图。图6是表示车门结构的其它例子的示意图。图7是表示车门结构的其它例子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车门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从车厢侧观察车门10的立体图。另外,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的B-B端面图。进而,图4是表示搭载于该车门10的闩锁机构的结构的框图。另外,在各图中,“Fr”、“Up”、“Out”分别表示车辆前方、车辆上方、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该车门10被设置于汽车的侧面,能够自由开闭地覆盖车辆侧部的开口。车门10的前端经由铰链(图中未示出)被连接于车辆车身。车门10能够以该铰链为中心摆动。另外,在车门10的后端设有闩锁构件54(参照图4),所述闩锁构件通过与设于车辆车身的撞针(图中未示出)卡合来限制车门10的打开。通过操作后面将要描述的解除开关36或者解除杆34,解除该闩锁构件54与撞针的卡合。但是,在闩锁构件54的附近,也设有限制该闩锁构件54的移动的锁定机构(图中未示出),在该锁定机构有效的状态(锁定状态)下,即使操作解除开关36以及解除杆34,也不会解除闩锁。在车门10的车厢侧面,安装有车门内饰12。车门内饰12是由树脂构成的设计面板。该车门内饰12的形状可以根据要求的内装设计适宜地改变。另外,车门内饰12可以由单一的板材构成,也可以将多个板材组合而构成。在本例中,车门内饰12具有构成车门10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面的基准面11、以及从该基准面11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隆起的隆起部分13。隆起部分13的上表面位于比在座椅上就座的乘坐人员的腰部稍稍靠上侧的高度处,该上表面具有作为用于放置乘坐人员的手臂的扶手部14的功能。在扶手部14的前端附近,设置有具有多个操作开关的开关单元18。在该开关单元18上,例如,设有对锁定机构的状态进行切换的门锁定开关、以及控制侧窗的升降的动力车窗开关等。在扶手部14中的开关单元18的后方部分,形成有向下方凹陷而成的车门储物槽16。在该车门储物槽16与隆起部分13的侧面之间,形成人的手容易抓握的厚度,具有作为在车门10的开闭时乘坐人员能够把持的把手部28的功能。在隆起部分13的侧面,形成有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凹陷而成的收容凹部30。在本例中,在该收容凹部30,设有当解除车门10的闩锁时被操作的解除杆34及解除开关36。该收容凹部30的形状可以根据被收容的操作开关以及操作杆的形状而适当地变更。在本例中,收容凹部30呈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长的大致长方形或者大致梯形。解除杆34是用于解除车门10的闩锁的杆,是被称作所谓的“车门内侧手柄”的杆。该解除杆34,如图2所示,是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长的杆,在其后端附近,安装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摆动轴40。解除杆34能够以该摆动轴40为中心进行摆动。另外,解除杆34经由传动索46被机械地连接于闩锁构件54。并且,通过该解除杆34以其前端在车辆宽度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门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车门内饰和解除开关,/n所述车门内饰安装于车门的车厢内侧,具有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凹陷而成的收容凹部,/n所述解除开关配置在所述收容凹部内,通过向规定的动作方向推压该解除开关,向移动所述车门的闩锁构件的促动器输出闩锁解除的信号,/n所述解除开关被完全收容于所述收容凹部内,/n所述动作方向相对于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轴向车辆后方侧倾斜。/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508 JP 2019-0885421.一种车门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车门内饰和解除开关,
所述车门内饰安装于车门的车厢内侧,具有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凹陷而成的收容凹部,
所述解除开关配置在所述收容凹部内,通过向规定的动作方向推压该解除开关,向移动所述车门的闩锁构件的促动器输出闩锁解除的信号,
所述解除开关被完全收容于所述收容凹部内,
所述动作方向相对于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轴向车辆后方侧倾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解除开关具有供使用者推压的操作面,
所述动作方向相对于与所述操作面垂直的方向向车辆后方侧倾斜。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门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轮高士小西建斗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