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面积墙面板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0091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装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大面积墙面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以下步骤:形成U型凹陷槽的步骤、固定U型部件的步骤、组装骨架部件的步骤、固定骨架部件的步骤、安装大面积墙面板的步骤,其中的骨架部件、大面积墙面板等都具有特殊的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效果:安装更简单、快速、施工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面积墙面板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装修
,尤其是涉及一种大面积墙面板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墙面板的施工是这样的:在墙面上钉上龙骨或地筋或骨架,然后将三夹板等板类钉在龙骨或地筋或骨架上,钉板会造成板的损伤及板面的不平整,而且为了美观、整洁通常采用较小面积的板,这种方式同样影响了进度。另外,订完后,需要磨平、再涂漆,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揭示一种大面积墙面板的施工方法,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大面积墙面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含有以下步骤:第一步:形成U型凹陷槽的步骤,在墙顶与墙体之间形成上U型凹陷槽,在地坪与墙体之间形成下U型凹陷槽,上U型凹陷槽与下U型凹陷槽位置对应;第二步:固定U型部件的步骤,采用固定件将上U型部件固定在上U型凹陷槽内并使上U型部件的U型开口向下,采用固定件将下U型部件固定在下U型凹陷槽内并使下U型部件的U型开口向上;第三步:组装骨架部件的步骤,将型材和卡合部件组装起来,并使卡合部件的一部分凸出型材,使型材与卡合部件之间形成间隙;第四步:固定骨架部件的步骤,采用固定部件将骨架部件固定在墙体上;第五步:安装大面积墙面板的步骤,将大面积墙面板嵌入在型材与卡合部件之间形成间隙之间,并使大面积墙面板的上端与上U型部件相贴或使大面积墙面板的上端位于上U型部件内;使大面积墙面板的下端与下U型部件相贴或使大面积墙面板的下端位于下U型部件内;反复多次直至整个墙面铺满大面积墙面板,即完成了大面积墙面板的施工;其中,第三步中所述型材为一体式结构且由第一拼合部、第二拼合部、右连接部、第三拼合部、左连接部构成,第一拼合部的另一端与左连接部的一端相连,左连接部的另一端与第三拼合部的一端相连,第三拼合部的另一端与右连接部的一端相连,右连接部的另一端与第二拼合部的另一端相连,第一拼合部的一端与第二拼合部的一端相靠近且两者之间具有嵌入槽,型材的横截面呈长方形,左连接部的外壁上具有凹陷的左嵌槽,右连接部的外壁上具有凹陷的右嵌槽,型材内部具有容置腔,容置腔与嵌入槽是相连通的;所述卡合部件由长方体形状的卡合条和长方体形状的卡合块组成,卡合部件为一体式结构,卡合块位于卡合条正上方,卡合块的宽度小于卡合条的宽度;卡合条嵌入在容置腔内,卡合块嵌入在嵌入槽内,卡合块与第一拼合部之间具有第二嵌合槽,卡合块与第二拼合部之间具有第一嵌合槽,卡合块凸出第一拼合部的表面;其中,第四步中将第三步组装好的骨架部件固定在墙体上时,第三拼合部紧贴墙面,卡合块朝向墙面外部;其中,第五步中所述大面积墙面板由墙面板主体、墙面板左连接部、墙面板右连接部、墙面板右弯曲部构成,所述大面积墙面板为一体式结构,墙面板左连接部的后端连接墙面板主体的左侧,墙面板主体的右侧连接墙面板右连接部的后端,墙面板右连接部的前端连接墙面板右弯曲部的右侧,墙面板右弯曲部与墙面板主体相平行,墙面板左连接部与墙面板右连接部相平行,墙面板左连接部与墙面板主体相垂直,墙面板左连接部及墙面板右连接部都位于墙面板主体的前面,墙面板左连接部的前端的宽度小于墙面板左连接部的后端的宽度;墙面板左连接部嵌入到第二嵌合槽内,墙面板右弯曲部嵌入到右嵌槽内。一种大面积墙面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含有以下步骤:第一步:形成U型凹陷槽的步骤,在墙顶与墙体之间形成上U型凹陷槽,在地坪与墙体之间形成下U型凹陷槽,上U型凹陷槽与下U型凹陷槽位置对应;第二步:固定U型部件的步骤,采用固定件将上U型部件固定在上U型凹陷槽内并使上U型部件的U型开口向下,采用固定件将下U型部件固定在下U型凹陷槽内并使下U型部件的U型开口向上;第三步:组装骨架部件的步骤,将型材和卡合部件组装起来,并使卡合部件的一部分凸出型材,使型材与卡合部件之间形成间隙;第四步:固定骨架部件的步骤,采用固定部件将骨架部件固定在墙体上;第五步:安装大面积墙面板的步骤,将大面积墙面板嵌入在型材与卡合部件之间形成间隙之间,并使大面积墙面板的上端与上U型部件相贴或使大面积墙面板的上端位于上U型部件内;使大面积墙面板的下端与下U型部件相贴或使大面积墙面板的下端位于下U型部件内;反复多次直至整个墙面铺满大面积墙面板,即完成了大面积墙面板的施工;其中,第三步中所述型材为一体式结构且由第一拼合部、第二拼合部、右连接部、第三拼合部、左连接部构成,第一拼合部的另一端与左连接部的一端相连,左连接部的另一端与第三拼合部的一端相连,第三拼合部的另一端与右连接部的一端相连,右连接部的另一端与第二拼合部的另一端相连,第一拼合部的一端与第二拼合部的一端相靠近且两者之间具有嵌入槽,型材的横截面呈长方形,左连接部的外壁上具有凹陷的左嵌槽,右连接部的外壁上具有凹陷的右嵌槽,型材内部具有容置腔,容置腔与嵌入槽是相连通的;所述卡合部件由长方体形状的卡合条和长方体形状的卡合块组成,卡合部件为一体式结构,卡合块位于卡合条正上方,卡合块的宽度小于卡合条的宽度;卡合条嵌入在容置腔内,卡合块嵌入在嵌入槽内,卡合块与第一拼合部之间具有第二嵌合槽,卡合块与第二拼合部之间具有第一嵌合槽,卡合块凸出第一拼合部的表面;第四步中将第三步组装好的骨架部件固定在墙体上时,第三拼合部紧贴墙面,卡合块朝向墙面外部;第五步中所述大面积墙面板由墙面板主体、墙面板左连接部、墙面板右连接部构成,所述大面积墙面板为一体式结构,墙面板左连接部的后端连接墙面板主体的左侧,墙面板主体的右侧连接墙面板右连接部的后端,墙面板左连接部与墙面板右连接部相平行,墙面板左连接部与墙面板主体相垂直,墙面板左连接部及墙面板右连接部都位于墙面板主体的前面,墙面板左连接部的前端的宽度小于墙面板左连接部的后端的宽度,墙面板右连接部的前端的宽度小于墙面板右连接部的后端的宽度;墙面板左连接部嵌入到第二嵌合槽内,墙面板右连接部嵌入到第一嵌合槽内;或者,第三步中所述型材为一体式结构且由第一拼合部、第二拼合部、右连接部、第三拼合部、左连接部构成,第一拼合部的另一端与左连接部的一端相连,左连接部的另一端与第三拼合部的一端相连,第三拼合部的另一端与右连接部的一端相连,右连接部的另一端与第二拼合部的另一端相连,第一拼合部的一端与第二拼合部的一端相靠近且两者之间具有嵌入槽,型材的横截面呈长方形,左连接部的外壁上具有凹陷的左嵌槽,右连接部的外壁上具有凹陷的右嵌槽,型材内部具有容置腔,容置腔与嵌入槽是相连通的;所述卡合部件由长方体形状的卡合条和长方体形状的卡合块组成,卡合部件为一体式结构,卡合块位于卡合条正上方,卡合块的宽度小于卡合条的宽度;卡合条嵌入在容置腔内,卡合块嵌入在嵌入槽内,卡合块与第一拼合部之间具有第二嵌合槽,卡合块与第二拼合部之间具有第一嵌合槽,卡合块凸出第一拼合部的表面;第四步中将第三步组装好的骨架部件固定在墙体上时,第三拼合部紧贴墙面,卡合块朝向墙面外部;第五步中所述大面积墙面板由墙面板主体、墙面板左连接部、墙面板右连接部、瓦楞部件构成,所述大面积墙面板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面积墙面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含有以下步骤:/n第一步:形成U型凹陷槽的步骤,在墙顶(41)与墙体(42)之间形成上U型凹陷槽,在地坪(43)与墙体(42)之间形成下U型凹陷槽,上U型凹陷槽与下U型凹陷槽位置对应;/n第二步:固定U型部件的步骤,采用固定件将上U型部件(22)固定在上U型凹陷槽内并使上U型部件(22)的U型开口向下,采用固定件(5)将下U型部件(21)固定在下U型凹陷槽内并使下U型部件(21)的U型开口向上;/n第三步:组装骨架部件(1)的步骤,将型材和卡合部件组装起来,并使卡合部件的一部分凸出型材,使型材与卡合部件之间形成间隙;/n第四步:固定骨架部件(1)的步骤,采用固定部件(3)将骨架部件(1)固定在墙体(42)上;/n第五步:安装大面积墙面板的步骤,将大面积墙面板嵌入在型材与卡合部件之间形成间隙之间,并使大面积墙面板的上端与上U型部件(22)相贴或使大面积墙面板的上端位于上U型部件(22)内;使大面积墙面板的下端与下U型部件(21)相贴或使大面积墙面板的下端位于下U型部件(21)内;反复多次直至整个墙面铺满大面积墙面板,即完成了大面积墙面板的施工;/n其中,第三步中所述型材为一体式结构且由第一拼合部(11)、第二拼合部(12)、右连接部(13)、第三拼合部(14)、左连接部(15)构成,第一拼合部(11)的另一端与左连接部(15)的一端相连,左连接部(15)的另一端与第三拼合部(14)的一端相连,第三拼合部(14)的另一端与右连接部(13)的一端相连,右连接部(13)的另一端与第二拼合部(12)的另一端相连,第一拼合部(11)的一端与第二拼合部(12)的一端相靠近且两者之间具有嵌入槽(110),型材的横截面呈长方形,左连接部(15)的外壁上具有凹陷的左嵌槽(151),右连接部(13)的外壁上具有凹陷的右嵌槽(131),型材内部具有容置腔(120),容置腔(120)与嵌入槽(110)是相连通的;所述卡合部件由长方体形状的卡合条(16)和长方体形状的卡合块(17)组成,卡合部件为一体式结构,卡合块(17)位于卡合条(16)正上方,卡合块(17)的宽度小于卡合条(16)的宽度;卡合条(16)嵌入在容置腔(120)内,卡合块(17)嵌入在嵌入槽(110)内,卡合块(17)与第一拼合部(11)之间具有第二嵌合槽(172),卡合块(17)与第二拼合部(12)之间具有第一嵌合槽(171),卡合块(17)凸出第一拼合部(11)的表面;/n其中,第四步中将第三步组装好的骨架部件(1)固定在墙体(42)上时,第三拼合部(14)紧贴墙面,卡合块(17)朝向墙面外部;/n其中,第五步中所述大面积墙面板由墙面板主体(61)、墙面板左连接部(62)、墙面板右连接部(63)、墙面板右弯曲部(64)构成,所述大面积墙面板为一体式结构,墙面板左连接部(62)的后端连接墙面板主体(61)的左侧,墙面板主体(61)的右侧连接墙面板右连接部(63)的后端,墙面板右连接部(63)的前端连接墙面板右弯曲部(64)的右侧,墙面板右弯曲部(64)与墙面板主体(61)相平行,墙面板左连接部(62)与墙面板右连接部(63)相平行,墙面板左连接部(62)与墙面板主体(61)相垂直,墙面板左连接部(62)及墙面板右连接部(63)都位于墙面板主体(61)的前面,墙面板左连接部(62)的前端的宽度小于墙面板左连接部(62)的后端的宽度;墙面板左连接部(62)嵌入到第二嵌合槽(172)内,墙面板右弯曲部(64)嵌入到右嵌槽(131)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面积墙面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含有以下步骤:
第一步:形成U型凹陷槽的步骤,在墙顶(41)与墙体(42)之间形成上U型凹陷槽,在地坪(43)与墙体(42)之间形成下U型凹陷槽,上U型凹陷槽与下U型凹陷槽位置对应;
第二步:固定U型部件的步骤,采用固定件将上U型部件(22)固定在上U型凹陷槽内并使上U型部件(22)的U型开口向下,采用固定件(5)将下U型部件(21)固定在下U型凹陷槽内并使下U型部件(21)的U型开口向上;
第三步:组装骨架部件(1)的步骤,将型材和卡合部件组装起来,并使卡合部件的一部分凸出型材,使型材与卡合部件之间形成间隙;
第四步:固定骨架部件(1)的步骤,采用固定部件(3)将骨架部件(1)固定在墙体(42)上;
第五步:安装大面积墙面板的步骤,将大面积墙面板嵌入在型材与卡合部件之间形成间隙之间,并使大面积墙面板的上端与上U型部件(22)相贴或使大面积墙面板的上端位于上U型部件(22)内;使大面积墙面板的下端与下U型部件(21)相贴或使大面积墙面板的下端位于下U型部件(21)内;反复多次直至整个墙面铺满大面积墙面板,即完成了大面积墙面板的施工;
其中,第三步中所述型材为一体式结构且由第一拼合部(11)、第二拼合部(12)、右连接部(13)、第三拼合部(14)、左连接部(15)构成,第一拼合部(11)的另一端与左连接部(15)的一端相连,左连接部(15)的另一端与第三拼合部(14)的一端相连,第三拼合部(14)的另一端与右连接部(13)的一端相连,右连接部(13)的另一端与第二拼合部(12)的另一端相连,第一拼合部(11)的一端与第二拼合部(12)的一端相靠近且两者之间具有嵌入槽(110),型材的横截面呈长方形,左连接部(15)的外壁上具有凹陷的左嵌槽(151),右连接部(13)的外壁上具有凹陷的右嵌槽(131),型材内部具有容置腔(120),容置腔(120)与嵌入槽(110)是相连通的;所述卡合部件由长方体形状的卡合条(16)和长方体形状的卡合块(17)组成,卡合部件为一体式结构,卡合块(17)位于卡合条(16)正上方,卡合块(17)的宽度小于卡合条(16)的宽度;卡合条(16)嵌入在容置腔(120)内,卡合块(17)嵌入在嵌入槽(110)内,卡合块(17)与第一拼合部(11)之间具有第二嵌合槽(172),卡合块(17)与第二拼合部(12)之间具有第一嵌合槽(171),卡合块(17)凸出第一拼合部(11)的表面;
其中,第四步中将第三步组装好的骨架部件(1)固定在墙体(42)上时,第三拼合部(14)紧贴墙面,卡合块(17)朝向墙面外部;
其中,第五步中所述大面积墙面板由墙面板主体(61)、墙面板左连接部(62)、墙面板右连接部(63)、墙面板右弯曲部(64)构成,所述大面积墙面板为一体式结构,墙面板左连接部(62)的后端连接墙面板主体(61)的左侧,墙面板主体(61)的右侧连接墙面板右连接部(63)的后端,墙面板右连接部(63)的前端连接墙面板右弯曲部(64)的右侧,墙面板右弯曲部(64)与墙面板主体(61)相平行,墙面板左连接部(62)与墙面板右连接部(63)相平行,墙面板左连接部(62)与墙面板主体(61)相垂直,墙面板左连接部(62)及墙面板右连接部(63)都位于墙面板主体(61)的前面,墙面板左连接部(62)的前端的宽度小于墙面板左连接部(62)的后端的宽度;墙面板左连接部(62)嵌入到第二嵌合槽(172)内,墙面板右弯曲部(64)嵌入到右嵌槽(131)内。


2.一种大面积墙面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含有以下步骤:
第一步:形成U型凹陷槽的步骤,在墙顶(41)与墙体(42)之间形成上U型凹陷槽,在地坪(43)与墙体(42)之间形成下U型凹陷槽,上U型凹陷槽与下U型凹陷槽位置对应;
第二步:固定U型部件的步骤,采用固定件将上U型部件(22)固定在上U型凹陷槽内并使上U型部件(22)的U型开口向下,采用固定件(5)将下U型部件(21)固定在下U型凹陷槽内并使下U型部件(21)的U型开口向上;
第三步:组装骨架部件(1)的步骤,将型材和卡合部件组装起来,并使卡合部件的一部分凸出型材,使型材与卡合部件之间形成间隙;
第四步:固定骨架部件(1)的步骤,采用固定部件(3)将骨架部件(1)固定在墙体(42)上;
第五步:安装大面积墙面板的步骤,将大面积墙面板嵌入在型材与卡合部件之间形成间隙之间,并使大面积墙面板的上端与上U型部件(22)相贴或使大面积墙面板的上端位于上U型部件(22)内;使大面积墙面板的下端与下U型部件(21)相贴或使大面积墙面板的下端位于下U型部件(21)内;反复多次直至整个墙面铺满大面积墙面板,即完成了大面积墙面板的施工;
其中,第三步中所述型材为一体式结构且由第一拼合部(11)、第二拼合部(12)、右连接部(13)、第三拼合部(14)、左连接部(15)构成,第一拼合部(11)的另一端与左连接部(15)的一端相连,左连接部(15)的另一端与第三拼合部(14)的一端相连,第三拼合部(14)的另一端与右连接部(13)的一端相连,右连接部(13)的另一端与第二拼合部(12)的另一端相连,第一拼合部(11)的一端与第二拼合部(12)的一端相靠近且两者之间具有嵌入槽(110),型材的横截面呈长方形,左连接部(15)的外壁上具有凹陷的左嵌槽(151),右连接部(13)的外壁上具有凹陷的右嵌槽(131),型材内部具有容置腔(120),容置腔(120)与嵌入槽(110)是相连通的;所述卡合部件由长方体形状的卡合条(16)和长方体形状的卡合块(17)组成,卡合部件为一体式结构,卡合块(17)位于卡合条(16)正上方,卡合块(17)的宽度小于卡合条(16)的宽度;卡合条(16)嵌入在容置腔(120)内,卡合块(17)嵌入在嵌入槽(110)内,卡合块(17)与第一拼合部(11)之间具有第二嵌合槽(172),卡合块(17)与第二拼合部(12)之间具有第一嵌合槽(171),卡合块(17)凸出第一拼合部(11)的表面;第四步中将第三步组装好的骨架部件(1)固定在墙体(42)上时,第三拼合部(14)紧贴墙面,卡合块(17)朝向墙面外部;第五步中所述大面积墙面板由墙面板主体(61)、墙面板左连接部(62)、墙面板右连接部(63)构成,所述大面积墙面板为一体式结构,墙面板左连接部(62)的后端连接墙面板主体(61)的左侧,墙面板主体(61)的右侧连接墙面板右连接部(63)的后端,墙面板左连接部(62)与墙面板右连接部(63)相平行,墙面板左连接部(62)与墙面板主体(61)相垂直,墙面板左连接部(62)及墙面板右连接部(63)都位于墙面板主体(61)的前面,墙面板左连接部(62)的前端的宽度小于墙面板左连接部(62)的后端的宽度,墙面板右连接部(63)的前端的宽度小于墙面板右连接部(63)的后端的宽度;墙面板左连接部(62)嵌入到第二嵌合槽(172)内,墙面板右连接部(63)嵌入到第一嵌合槽(171)内;
或者,第三步中所述型材为一体式结构且由第一拼合部(11)、第二拼合部(12)、右连接部(13)、第三拼合部(14)、左连接部(15)构成,第一拼合部(11)的另一端与左连接部(15)的一端相连,左连接部(15)的另一端与第三拼合部(14)的一端相连,第三拼合部(14)的另一端与右连接部(13)的一端相连,右连接部(13)的另一端与第二拼合部(12)的另一端相连,第一拼合部(11)的一端与第二拼合部(12)的一端相靠近且两者之间具有嵌入槽(110),型材的横截面呈长方形,左连接部(15)的外壁上具有凹陷的左嵌槽(151),右连接部(13)的外壁上具有凹陷的右嵌槽(131),型材内部具有容置腔(120),容置腔(120)与嵌入槽(110)是相连通的;所述卡合部件由长方体形状的卡合条(16)和长方体形状的卡合块(17)组成,卡合部件为一体式结构,卡合块(17)位于卡合条(16)正上方,卡合块(17)的宽度小于卡合条(16)的宽度;卡合条(16)嵌入在容置腔(120)内,卡合块(17)嵌入在嵌入槽(110)内,卡合块(17)与第一拼合部(11)之间具有第二嵌合槽(172),卡合块(17)与第二拼合部(12)之间具有第一嵌合槽(171),卡合块(17)凸出第一拼合部(11)的表面;第四步中将第三步组装好的骨架部件(1)固定在墙体(42)上时,第三拼合部(14)紧贴墙面,卡合块(17)朝向墙面外部;第五步中所述大面积墙面板由墙面板主体(61)、墙面板左连接部(62)、墙面板右连接部(63)、瓦楞部件(65)构成,所述大面积墙面板为一体式结构,墙面板左连接部(62)的后端连接墙面板主体(61)的左侧,墙面板主体(61)的右侧连接墙面板右连接部(63)的后端,墙面板左连接部(62)与墙面板右连接部(63)相平行,墙面板左连接部(62)与墙面板主体(61)相垂直,墙面板左连接部(62)及墙面板右连接部(63)都位于墙面板主体(61)的前面,墙面板左连接部(62)的前端的宽度小于墙面板左连接部(62)的后端的宽度,墙面板右连接部(63)的前端的宽度小于墙面板右连接部(63)的后端的宽度,瓦楞部件(65)贴合在墙面板主体(61)的后表面上,所述瓦楞部件(65)为瓦楞板,瓦楞板的楞方向与墙面板左连接部(62)的方向相平行;墙面板左连接部(62)的一部分嵌入到第二嵌合槽(172)内,墙面板右连接部(63)的一部分嵌入到第一嵌合槽(171)内;
或者,第三步中所述型材为一体式结构且由第一拼合部(11)、第二拼合部(12)、右连接部(13)、第三拼合部(14)、左连接部(15)构成,第一拼合部(11)的另一端与左连接部(15)的一端相连,左连接部(15)的另一端与第三拼合部(14)的一端相连,第三拼合部(14)的另一端与右连接部(13)的一端相连,右连接部(13)的另一端与第二拼合部(12)的另一端相连,第一拼合部(11)的一端与第二拼合部(12)的一端相靠近且两者之间具有嵌入槽(110),型材的横截面呈长方形,左连接部(15)的外壁上具有凹陷的左嵌槽(151),右连接部(13)的外壁上具有凹陷的右嵌槽(131),型材内部具有容置腔(120),容置腔(120)与嵌入槽(110)是相连通的;所述卡合部件由长方体形状的卡合条(16)和长方体形状的卡合块(17)组成,卡合部件为一体式结构,卡合块(17)位于卡合条(16)正上方,卡合块(17)的宽度小于卡合条(16)的宽度;卡合条(16)嵌入在容置腔(120)内,卡合块(17)嵌入在嵌入槽(110)内,卡合块(17)与第一拼合部(11)之间具有第二嵌合槽(172),卡合块(17)与第二拼合部(12)之间具有第一嵌合槽(171),卡合块(17)凸出第一拼合部(11)的表面;第四步中将第三步组装好的骨架部件(1)固定在墙体(42)上时,第三拼合部(14)紧贴墙面,卡合块(17)朝向墙面外部;第五步中所述大面积墙面板由墙面板主体(61)、墙面板左连接部(62)、墙面板右连接部(63)、瓦楞部件(65)构成,所述大面积墙面板为一体式结构,墙面板左连接部(62)的后端连接墙面板主体(61)的左侧,墙面板主体(61)的右侧连接墙面板右连接部(63)的后端,墙面板左连接部(62)与墙面板右连接部(63)相平行,墙面板左连接部(62)与墙面板主体(61)相垂直,墙面板左连接部(62)及墙面板右连接部(63)都位于墙面板主体(61)的前面,墙面板左连接部(62)的前端的宽度小于墙面板左连接部(62)的后端的宽度,墙面板右连接部(63)的前端的宽度小于墙面板右连接部(63)的后端的宽度,瓦楞部件(65)贴合在墙面板主体(61)的后表面上,所述瓦楞部件(65)为多块相接的瓦楞板,瓦楞板的楞方向与墙面板左连接部(62)的方向相垂直;墙面板左连接部(62)的一部分嵌入到第二嵌合槽(172)内,墙面板右连接部(63)的一部分嵌入到第一嵌合槽(171)内;
或者,第三步中所述型材为一体式结构且由第一拼合部(11)、第二拼合部(12)、右连接部(13)、第三拼合部(14)、左连接部(15)构成,第一拼合部(11)的另一端与左连接部(15)的一端相连,左连接部(15)的另一端与第三拼合部(14)的一端相连,第三拼合部(14)的另一端与右连接部(13)的一端相连,右连接部(13)的另一端与第二拼合部(12)的另一端相连,第一拼合部(11)的一端与第二拼合部(12)的一端相靠近且两者之间具有嵌入槽(110),型材的横截面呈长方形,左连接部(15)的外壁上具有凹陷的左嵌槽(151),右连接部(13)的外壁上具有凹陷的右嵌槽(131),型材内部具有容置腔(120),左连接部(15)的内壁上具有向型材中心凸出的第一凸出部件(152),右连接部(13)的内壁上具有向型材中心凸出的第二凸出部件(132),第二凸出部件(132)与第二拼合部(12)之间形成第一固定槽(1201),第二凸出部件(132)与第三拼合部(14)之间形成第二固定槽(1202),第一凸出部件(152)与第一拼合部(11)之间形成第四固定槽(1204),第一凸出部件(152)与第三拼合部(14)之间形成第三固定槽(1203),容置腔(120)与嵌入槽(110)、四个固定槽是相连通的;所述卡合部件由卡合条(16)和长方体形状的卡合块(17)组成,卡合条(16)的左侧面上具有第一凹槽(165),卡合条(16)的右侧面上具有第二凹槽(166),第一凹槽(165)将卡合条(16)的左侧分为上部的第一固定块(161)和位于下部的第四固定块(164),第二凹槽(166)将卡合条(16)的右侧分为上部的第二固定块(162)和位于下部的第三固定块(163),卡合部件为一体式结构,卡合块(17)位于卡合条(16)正上方,卡合块(17)的宽度小于卡合条(16)的宽度;卡合条(16)嵌入在容置腔(120)内,卡合块(17)嵌入在嵌入槽(110)内,卡合块(17)与第一拼合部(11)之间具有第二嵌合槽(172),卡合块(17)与第二拼合部(12)之间具有第一嵌合槽(171),卡合块(17)凸出第一拼合部(11)的表面,第一固定块(161)嵌入在第四固定槽(1204)中,第二固定块(162)嵌入在第一固定槽(1201)中,第三固定块(163)嵌入在第二固定槽(1202)中,第四固定块(164)嵌入在第三固定槽(1203)中;第四步中将第三步组装好的骨架部件(1)固定在墙体(42)上时,第三拼合部(14)紧贴墙面,卡合块(17)朝向墙面外部;第五步中所述大面积墙面板由墙面板主体(61)、墙面板左连接部(62)、墙面板右连接部(63)构成,所述大面积墙面板为一体式结构,墙面板左连接部(62)的后端连接墙面板主体(61)的左侧,墙面板主体(61)的右侧连接墙面板右连接部(63)的后端,墙面板左连接部(62)与墙面板右连接部(63)相平行,墙面板左连接部(62)与墙面板主体(61)相垂直,墙面板左连接部(62)及墙面板右连接部(63)都位于墙面板主体(61)的前面,墙面板左连接部(62)的前端的宽度小于墙面板左连接部(62)的后端的宽度,墙面板右连接部(63)的前端的宽度小于墙面板右连接部(63)的后端的宽度;墙面板左连接部(62)嵌入到第二嵌合槽(172)内,墙面板右连接部(63)嵌入到第一嵌合槽(171)内;
或者,第三步中所述型材为一体式结构且由第一拼合部(11)、第二拼合部(12)、右连接部(13)、第三拼合部(14)、左连接部(15)构成,第一拼合部(11)的另一端与左连接部(15)的一端相连,左连接部(15)的另一端与第三拼合部(14)的一端相连,第三拼合部(14)的另一端与右连接部(13)的一端相连,右连接部(13)的另一端与第二拼合部(12)的另一端相连,第一拼合部(11)的一端与第二拼合部(12)的一端相靠近且两者之间具有嵌入槽(110),型材的横截面呈长方形,左连接部(15)的外壁上具有凹陷的左嵌槽(151),右连接部(13)的外壁上具有凹陷的右嵌槽(131),型材内部具有容置腔(120),左连接部(15)的内壁上具有向型材中心凸出的第一凸出部件(152),右连接部(13)的内壁上具有向型材中心凸出的第二凸出部件(132),第二凸出部件(132)与第二拼合部(12)之间形成第一固定槽(1201),第二凸出部件(132)与第三拼合部(14)之间形成第二固定槽(1202),第一凸出部件(152)与第一拼合部(11)之间形成第四固定槽(1204),第一凸出部件(152)与第三拼合部(14)之间形成第三固定槽(1203),容置腔(120)与嵌入槽(110)、四个固定槽是相连通的;所述卡合部件由长方体形状的卡合条(16)和长方体形状的卡合块(17)组成,卡合条(16)由位于左侧的第一固定块(161)和位于右侧的第二固定块(162)构成,卡合部件为一体式结构,卡合块(17)位于卡合条(16)正上方,卡合块(17)的宽度小于卡合条(16)的宽度;卡合条(16)嵌入在容置腔(120)内,卡合块(17)嵌入在嵌入槽(110)内,卡合块(17)与第一拼合部(11)之间具有第二嵌合槽(172),卡合块(17)与第二拼合部(12)之间具有第一嵌合槽(171),卡合块(17)凸出第一拼合部(11)的表面,第一固定块(161)嵌入在第四固定槽(1204)中,第二固定块(162)嵌入在第一固定槽(1201)中;第四步中将第三步组装好的骨架部件(1)固定在墙体(42)上时,第三拼合部(14)紧贴墙面,卡合块(17)朝向墙面外部;第五步中所述大面积墙面板由墙面板主体(61)、墙面板左连接部(62)、墙面板右连接部(63)构成,所述大面积墙面板为一体式结构,墙面板左连接部(62)的后端连接墙面板主体(61)的左侧,墙面板主体(61)的右侧连接墙面板右连接部(63)的后端,墙面板左连接部(62)与墙面板右连接部(63)相平行,墙面板左连接部(62)与墙面板主体(61)相垂直,墙面板左连接部(62)及墙面板右连接部(63)都位于墙面板主体(61)的前面,墙面板左连接部(62)的前端的宽度小于墙面板左连接部(62)的后端的宽度,墙面板右连接部(63)的前端的宽度小于墙面板右连接部(63)的后端的宽度;墙面板左连接部(62)嵌入到第二嵌合槽(172)内,墙面板右连接部(63)嵌入到第一嵌合槽(17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面积墙面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墙面板左连接部(62)的前端至后端的厚度逐渐增大或者先逐渐增大再保持不变;所述的墙面板右连接部(63)的前端至后端的厚度逐渐增大或者先逐渐增大再保持不变。


4.一种大面积墙面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含有以下步骤:
第一步:形成U型凹陷槽的步骤,在墙顶(41)与墙体(42)之间形成上U型凹陷槽;
第二步:固定U型部件的步骤,采用固定件将上U型部件(22)固定在上U型凹陷槽内并使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菊芳谈建明李军俞学军陆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嘉洋华联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