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杂交瘤细胞株、单克隆抗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致敏胶乳原液的方法以及试剂盒技术

技术编号:2629994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杂交瘤细胞株、单克隆抗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致敏胶乳原液的方法以及试剂盒。所述杂交瘤细胞株于2020年5月27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9944。所述单克隆抗体由上述杂交瘤细胞株获得。所述应用包括将所述单克隆抗体作为治疗肝癌的药物。采用上述单克隆抗体制备致敏胶乳原液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胶乳微球加入所述单克隆抗体中进行偶联,所述单克隆抗体的浓度为6.2~7.4mg/mL,得到所述致敏胶乳原液。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杂交瘤细胞株能够分泌GPC3单克隆抗体,且分泌GPC3单克隆抗体能够作为治疗肝癌的药物并具有较高的效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杂交瘤细胞株、单克隆抗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致敏胶乳原液的方法以及试剂盒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杂交瘤细胞株、单克隆抗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致敏胶乳原液的方法以及试剂盒。
技术介绍
与正常肝相比,肝癌患者中Glypican-3(磷脂酰肌醇硫酸类肝素蛋白聚糖-3,GPC3)呈显著高水平表达。因此,GPC3具有作为早期诊断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的新型肿瘤标志物的潜力。另外,GPC3对于肝癌而言不仅仅可以用于诊断,在肝癌的治疗方面也有所帮助。由于GPC3在肝癌中高度特异性的表达,因而可以将其作为一种肝癌免疫治疗的靶点,选择一种对GPC3有高度亲和力的载体,通过该载体将能杀伤肝癌细胞的物质如化疗药、放射性核素和毒蛋白等物质运送到肿瘤靶细胞处,从而对该肿瘤靶细胞进行选择性的杀伤。然而,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商品化的GPC3单克隆抗体效价较低,直接影响到实验研究的深入开展及GPC3单克隆抗体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杂交瘤细胞株、单克隆抗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致敏胶乳原液的方法以及试剂盒,该单克隆抗体具有较高的效价。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杂交瘤细胞株,所述杂交瘤细胞株于2020年5月27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NO:19944。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单克隆抗体,所述单克隆抗体由上述杂交瘤细胞株获得。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从磷脂酰肌醇硫酸类肝素蛋白聚糖-3的氨基酸序列上间断选择8段氨基酸序列;将所述8段氨基酸序列分别合成多肽;采用所述多肽免疫动物;提取所述动物的脾细胞;将所述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得到含有所述杂交瘤细胞株的混合物;将所述混合物进行选择性培养,得到所述杂交瘤细胞株;将所述杂交瘤细胞株进行细胞培养,得到所述单克隆抗体。进一步地,所述融合的方法包括:将所述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混合,再加入第一培养液培养后,进行离心,得到第一沉淀;将所述第一沉淀与聚乙二醇混合,再加入第二培养液培养后,得到含有杂交瘤细胞株的混合液;将所述混合液进行离心,得到第二沉淀;将所述第二沉淀加入选择性培养液中进行选择性培养,培养时间为10~14天,选取OD值高的沉淀细胞通过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化培养,得到所述单克隆抗体。更进一步地,将所述第一沉淀于37℃水浴中放置5min再与37℃的聚乙二醇混合,所述聚乙二醇的浓度为30%~50%,再滴加37℃的完全培养液,最后加入RPMI-1640培养液进行培养,得到含有所述杂交瘤细胞株的混合物。更进一步地,所述8段氨基酸序列包括GPC3蛋白序列的第311~322位氨基酸、324~334位氨基酸、357~367位氨基酸、398~408位氨基酸、422~432位氨基酸、521~530位氨基酸、546~555位氨基酸和569~578位氨基酸。再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述单克隆抗体的应用,所述应用包括将所述单克隆抗体作为治疗肝癌的药物。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单克隆抗体制备致敏胶乳原液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胶乳微球加入所述单克隆抗体中进行偶联,所述单克隆抗体的浓度为6.2~7.4mg/mL,得到所述致敏胶乳原液。进一步地,所述胶乳微球的包括数量比为1:1的直径为0.080μm和直径为0.333μm的胶乳微球。再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试剂盒,所述试剂盒包括上述单克隆抗体。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杂交瘤细胞株能够分泌GPC3单克隆抗体,且分泌GPC3单克隆抗体能够作为治疗肝癌的药物并具有较高的效价。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杂交瘤细胞株(分类命名为杂交瘤细胞株)于2020年5月27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NO:19944。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小鼠融合前血清ELISA检测结果曲线图,其中1为1号鼠,2为2号鼠;横坐标为效价,纵坐标为OD450值。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三提供的编号为3的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腹水在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表面表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三提供的编号为5的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腹水在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表面表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三提供的编号为6的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腹水在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表面表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三提供的编号为3的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腹水经过Dapi染色后在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核于100×油镜下照片。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三提供的编号为5的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腹水经过Dapi染色后在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核于100×油镜下照片。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三提供的编号为6的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腹水经过Dapi染色后在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核于100×油镜下照片。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三提供的编号为3的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腹水经过Merge染色后在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表面表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三提供的编号为5的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腹水经过Merge染色后在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表面表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三提供的编号为6的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腹水经过Merge染色后在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表面表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三提供的蛋白质印迹法验证显示编号为3、5和6的单克隆抗体分别在肝癌细胞系HepG2中表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提供的ROC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杂交瘤细胞株,该杂交瘤细胞株于2020年5月27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NO:1994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杂交瘤细胞株能够分泌GPC3单克隆抗体,且分泌GPC3单克隆抗体的效价较高,这有助于研究GPC3单克隆抗体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杂交瘤细胞株,其特征在于,所述杂交瘤细胞株于2020年5月27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994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杂交瘤细胞株,其特征在于,所述杂交瘤细胞株于2020年5月27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NO:19944。


2.一种单克隆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克隆抗体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交瘤细胞株获得。


3.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从磷脂酰肌醇硫酸类肝素蛋白聚糖-3的氨基酸序列上间断选择8段氨基酸序列;
将所述8段氨基酸序列分别合成多肽;
采用所述多肽免疫动物;
提取所述动物的脾细胞;
将所述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得到含有所述杂交瘤细胞株的混合物;
将所述混合物进行选择性培养,得到所述杂交瘤细胞株;
将所述杂交瘤细胞株进行细胞培养,得到所述单克隆抗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的方法包括:将所述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混合,再加入第一培养液培养后,进行离心,得到第一沉淀;
将所述第一沉淀与聚乙二醇混合,再加入第二培养液培养后,得到含有杂交瘤细胞株的混合液;
将所述混合液进行离心,得到第二沉淀;
将所述第二沉淀加入选择性培养液中进行选择性培养,培养时间为10~14天,选取OD值高的沉淀细胞通过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化培养,得到所述单克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璐关素梅张旭李保芬毛茹倩杜晓丹周晶金谢丽孟超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金虹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