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9761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板车。其中,制动系统包括控制杆、刹车片、传动杆、第一连接杆、支撑杆和踏板;控制杆的中段与支撑板铰接;控制杆的末端位于支撑板的下方;刹车片为弧形结构,控制杆的末端与刹车片连接;控制杆的末端通过弹簧件与支撑板连接,以使刹车片的内侧与第一车轮接触;控制杆的末端设有沿控制杆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孔,传动杆的首端与长孔铰接,传动杆的末端与第一连接杆的末端铰接;支撑杆固定于支撑板,传动杆的中段与支撑杆铰接;第一连接杆穿过支撑板,第一连接杆的首端与踏板的首端连接,踏板位于支撑板的顶部,踏板与支撑板的顶部铰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有效制动的平板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平板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运输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平板车。
技术介绍
目前,平板车作为一种运输工具,广泛的应用到了施工现场,为轨道施工、日常巡查、物料运输等工作提供了便利,减小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但是传统的平板车在使用时容易失控溜车,一人无法实现平板车制动,必须多人协同才能对平板车进行有效制动,不仅消耗人力,还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有效制动的平板车。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平板车,包括支撑板和安装于支撑板的底部的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第一车轮通过制动系统制动;制动系统包括控制杆、刹车片、传动杆、第一连接杆、支撑杆和踏板;控制杆的中段与支撑板铰接,以使控制杆可在竖向转动;控制杆的末端位于支撑板的下方;刹车片为弧形结构,控制杆的末端与刹车片连接;控制杆的末端通过弹簧件与支撑板连接,以使刹车片的内侧与第一车轮接触;控制杆的末端设有沿控制杆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孔,传动杆的首端与长孔铰接,传动杆的末端与第一连接杆的末端铰接;支撑杆固定于支撑板,传动杆的中段与支撑杆铰接;第一连接杆穿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3)和安装于所述支撑板的底部的第一车轮(1)和第二车轮(2),所述第一车轮(1)通过制动系统制动;/n所述制动系统包括控制杆(4)、刹车片(5)、传动杆(8)、第一连接杆(9)、支撑杆(10)和踏板(11);所述控制杆(4)的中段与所述支撑板(3)铰接,以使所述控制杆(4)可在竖向转动;所述控制杆(4)的末端位于所述支撑板(3)的下方;所述刹车片(5)为弧形结构,所述控制杆(4)的末端与所述刹车片(5)连接;所述控制杆(4)的末端通过弹簧件(6)与所述支撑板(3)连接,以使所述刹车片(5)的内侧与所述第一车轮(1)接触;所述控制杆(4)的末端设有沿所述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3)和安装于所述支撑板的底部的第一车轮(1)和第二车轮(2),所述第一车轮(1)通过制动系统制动;
所述制动系统包括控制杆(4)、刹车片(5)、传动杆(8)、第一连接杆(9)、支撑杆(10)和踏板(11);所述控制杆(4)的中段与所述支撑板(3)铰接,以使所述控制杆(4)可在竖向转动;所述控制杆(4)的末端位于所述支撑板(3)的下方;所述刹车片(5)为弧形结构,所述控制杆(4)的末端与所述刹车片(5)连接;所述控制杆(4)的末端通过弹簧件(6)与所述支撑板(3)连接,以使所述刹车片(5)的内侧与所述第一车轮(1)接触;所述控制杆(4)的末端设有沿所述控制杆(4)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孔(7),所述传动杆(8)的首端与所述长孔(7)铰接,所述传动杆(8)的末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9)的末端铰接;
所述支撑杆(10)固定于所述支撑板(3),所述传动杆(8)的中段与所述支撑杆(10)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杆(9)穿过所述支撑板(3),所述第一连接杆(9)的首端与所述踏板(11)的首端连接,所述踏板(11)位于所述支撑板(3)的顶部,所述踏板(11)与所述支撑板(3)的顶部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杆(4)的末端通过第二连接杆(12)与所述刹车片(5)的背侧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启宾冯威魏周春张岷刘玲于鹏褚卫松刘杰常卫华蔡向辉胡志鹏刘超王嘉斌张高扬苏成光高聪林士财任永飞任世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