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介质探测传感装置及汽车座椅
本公开一般涉及座椅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空气介质探测传感装置及汽车座椅。
技术介绍
大多数车辆都包括安全气囊和与其协同工作的座椅安全带约束系统以防驾驶员和乘客因高速碰撞而遭受严重伤害。根据驾驶员或乘客的体形来控制安全气囊的膨胀力和安全带的预紧力显得非常重要。目前,现有的座椅乘员的体形分类,例如利用测量电流、阻抗或电容值,以确定座椅上对象的存在、对对象进行分类;但是,现有的座椅由于其坐垫内部的A面的SBR或BodySensors传感垫,无电路传感点、无透气孔,不能对座椅乘员的存在及重量进行识别和探测;因此,现有的座椅乘员人体分类识别系统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能够准确识别乘员的存在并进行分类,气路连接简单,结构简单且易于实现的空气介质探测传感装置及汽车座椅。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空气介质探测传感装置,包括:配合使用的传感模块与电子控制器;所述传感模块包括:层叠式传感垫片体和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层叠式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介质探测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配合使用的传感模块(1)与电子控制器(2);/n所述传感模块(1)包括:层叠式传感垫片体(4)和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层叠式传感垫片体(4)的气压传感组群(8);所述层叠式传感垫片体(4)设置有层叠体,且所述层叠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贴合设置的第一面层(5)、间隔层(6)和第二面层(7),且所述第一面层(5)与第二面层(7)之间设置有透孔和气路沟道(10);所述透孔与所述第一面层(5)、所述第二面层(7)形成气压传感点(9);所述气压传感组群(8)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气压传感点(9)和至少一个气路沟道(10);所述气压传感点(9)与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介质探测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配合使用的传感模块(1)与电子控制器(2);
所述传感模块(1)包括:层叠式传感垫片体(4)和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层叠式传感垫片体(4)的气压传感组群(8);所述层叠式传感垫片体(4)设置有层叠体,且所述层叠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贴合设置的第一面层(5)、间隔层(6)和第二面层(7),且所述第一面层(5)与第二面层(7)之间设置有透孔和气路沟道(10);所述透孔与所述第一面层(5)、所述第二面层(7)形成气压传感点(9);所述气压传感组群(8)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气压传感点(9)和至少一个气路沟道(10);所述气压传感点(9)与所述气路沟道(10)之间气路联通;所述气路沟道(10)在所述层叠式传感垫片体(4)末端形成总气路沟道,且所述总气路沟道设置有气路终端(14);所述气路终端(14)设置有第一传导孔(11);
所述电子控制器(2)包括:ECU壳体(16)和设置在所述ECU壳体(16)内的ECU电路板(20),以及与外部输入和输出的电路端口;
所述气压传感器(19)设置在所述ECU电路板(20)上,且所述气压传感器(19)的气路探测孔(21)与对应的所述第一传导孔(11)气路联通;所述气压传感器(19)能监测所述气压传感点(9)和/或所述气路沟道(10)的气压值;所述气压传感器(19)与所述电子控制器(2)电路联通,并将监测的气压值反馈至所述电子控制器(2);
所述层叠式传感垫片体(4)末端、所述气压传感器(19)、所述ECU电路板(20)集成在所述ECU壳体(16)内。
2.一种空气介质探测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配合使用的传感模块(1)与电子控制器(2);
所述传感模块(1)包括:至少一个软弹性中空结构体(39)以及至少一个气压传感器(19);所述软弹性中空结构体(39)为具有中间空气间隔结构的软性结构体,且所述软弹性中空结构体(39)与所述气压传感器(19)气路连通;
所述软弹性中空结构体(39)设置有连接管路,且所述连接管路末端设置有气路终端(14);所述气路终端(14)设置有第一传导孔(11);
所述电子控制器(2)包括:ECU壳体(16)和设置在所述ECU壳体(16)内的ECU电路板(20),以及与外部输入和输出的电路端口;
所述气压传感器(19)设置在所述ECU电路板(20)上,且所述气压传感器(19)的气路探测孔(21)与对应的所述第一传导孔(11)气路联通;所述气压传感器(19)能监测所述软弹性中空结构体(3)的气压值;所述气压传感器(19)与所述电子控制器(2)电路联通,并将监测的气压值反馈至所述电子控制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廊坊市金色时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