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内滞留人员监测报警逃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1504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内滞留人员监测报警逃生装置,涉及汽车电子技术领域,包括电子控制单元,信号采集装置,红外探测器,氧浓度检测器,温度检测器,报警器,门窗电机。红外探测器、氧浓度检测器、温度检测器集成安装在车体内壁顶部中心处,监测车厢内生命信息、氧浓度和温度,并将信息经信号采集装置传输给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根据获得的信号判断车内是否有生命体存在,在存在生命体的前提下,当车内氧气浓度低于15%或温度高于38℃时,电子控制单元控制门窗电机和报警器,使门窗打开,报警器发出警报声并播放“车内有人,请救援”。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高温密室情况,能有效发出警报,让车内生命体获得充足氧气从车内逃出,减少伤亡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内滞留人员监测报警逃生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电子
,特别是一种车内滞留人员监测报警逃生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驻车后,若将车置于太阳下,尤其是夏天,当车门车窗关闭后,太阳曝晒下,仅需一个小时左右车内温度就由28℃上升至50℃。据了解,人的基础体温维持在36.2℃-37.2℃左右,皮肤温度一般要低于体温0.5℃,而当环境温度超过30℃时身体就会开始产生热觉,人体的汗腺开始启动,通过出汗来散发体内的热量,如果体温超过41℃就会出现意识模糊、昏迷等症状。此时,若车内留有小孩老人或者宠物,很快会因为高温脱水,从而会烦躁、大汗,呼吸频率加快,在密闭空间内,加之车厢内空间狭小,容易缺氧,会导致昏迷、死亡。而目前并没有很好的办法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现在市场上缺少一种对车内滞留人员监控并报警同时提供主动逃生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以上的缺点,提出了一种车内滞留人员监测报警逃生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车内滞留人员监测报警逃生装置,包括电子控制单元,与电子控制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内滞留人员监测报警逃生装置,包括电子控制单元(16),与电子控制单元(16)连接的信号采集装置(15),与电子控制单元(16)连接的红外探测器(3),与电子控制单元(16)连接的氧浓度检测器(2),与电子控制单元(16)连接的温度检测器(4),与电子控制单元(16)连接的报警器(5),与电子控制单元(16)连接的门窗电机(14);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探测器(3)、所述氧浓度检测器(2)、所述温度检测器(4)集成安装在车体内壁顶部中心处;所述红外探测器(3)在中控门锁处于关闭状态时,探测车厢内的生命信息,并将生命信息经所述信号采集装置(15)传输给所述电子控制单元(16);所述氧浓度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内滞留人员监测报警逃生装置,包括电子控制单元(16),与电子控制单元(16)连接的信号采集装置(15),与电子控制单元(16)连接的红外探测器(3),与电子控制单元(16)连接的氧浓度检测器(2),与电子控制单元(16)连接的温度检测器(4),与电子控制单元(16)连接的报警器(5),与电子控制单元(16)连接的门窗电机(14);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探测器(3)、所述氧浓度检测器(2)、所述温度检测器(4)集成安装在车体内壁顶部中心处;所述红外探测器(3)在中控门锁处于关闭状态时,探测车厢内的生命信息,并将生命信息经所述信号采集装置(15)传输给所述电子控制单元(16);所述氧浓度检测器(2)检测车厢内氧浓度,并将氧浓度信号经所述信号采集装置(15)传输给所述电子控制单元(16);所述温度检测器(4)检测车厢内实时温度,并将温度信号经所述信号采集装置(15)传输给所述电子控制单元(16);所述报警器(5)安装在车体外壁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滞留人员监测报警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16)根据获得的信号,判断车厢内是否有生命体存在;在有生命体存在的前提下,当车厢内氧气浓度低于15%或温度高于38℃时,装置触发,所述电子控制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政原左付山董逍萌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