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食管超声介入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9451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经食管超声介入辅助装置,包括底座,底座顶部设置有支撑机构与输送机构,支撑机构与输送机构均通过升降机构连接底座,支撑机构包括托臂,托臂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第一螺纹杆通过升降机构固定连接于底座,托臂顶面设置有凹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可有效辅助医生进行超声检查,使检查过程省力。

An assistant device for transesophageal ultrasound interven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经食管超声介入辅助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经食管超声介入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经食管超声是将食管探头从食管插入到心脏后方的左心房附近,从心脏后面观察心脏内部病变,目的是排除肺脏气体对检查心脏的影响,做超声检查时,病人意识清醒,向其介绍检查目的和经过,取得病人的合作,多取左侧卧位,将经食管超声探头送入病人口中,令其做吞咽动作,徐徐送入。在进行超声检查时,医生需双手进行操作,一手将探头深入患者食管并进行探头的旋转找位,另一只手将管子向前输送,在此过程中,若患者不配合或深入找位错误,需花费较长时间,影响超声检查的同时,医生费时费力,容易疲劳,以导致患者食管受损或超声定位出现误差。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本专利技术面临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可使医生方便操作的经食管超声介入辅助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经食管超声介入辅助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设置有支撑机构与输送机构,所述支撑机构与所述输送机构均通过升降机构连接所述底座。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托臂,所述托臂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通过所述升降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托臂顶面设置有凹面。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盒,所述输送盒内设置有贯穿左右的通道,所述通道内设置有一组主动滑轮,所述主动滑轮设置有上下对称的两个,且每个所述主动滑轮均同轴固定连接有一个齿轮,两个所述齿轮啮合且其一所述齿轮同轴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有开关。所述输送盒内设置有若干组副滑轮,每组所述副滑轮均包括上下两个对称设置的副滑轮,所述副滑轮转动连接于所述输送盒内且每组所述副滑轮均位于所述主动滑轮靠近所述支撑机构的一侧。所述输送盒内设置有紫外消毒灯。所述通道位于所述输送盒一侧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宽度与超声管体的直径配合。所述输送盒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通过所述升降机构连接所述底座。所述第一螺纹杆与所述第二螺纹杆均竖直设置;所述升降机构设置有两个,分别与支撑机构和输送机构活动连接,每个所述升降机构均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顶面设置有竖直的圆孔;所述固定架顶面转动连接有蜗轮,所述蜗轮中部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圆孔位于同一轴线,所述第一螺纹杆与所述第二螺纹杆分别转动连接两个升降机构的所述螺纹孔内;每个所述固定架一侧均转动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啮合,且每个所述蜗杆均同轴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电连接有开关。所述圆孔内固定设置有竖直的限位条,所述第一螺纹杆与所述第二螺纹杆的杆体下部设置有竖直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条位于所述限位槽内滑动连接。本专利技术实际使用时:将本装置的底座放置于手术台一侧地面,输送机构较支撑机构更靠近于手术台,然后通过打开两个升降机构的电机进行输送盒和托臂的高度调节,具体为打开电机后,蜗杆开始旋转同时带动蜗轮在固定架上旋转,由于蜗轮与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螺纹连接,同时螺纹杆的限位槽与限位条滑动连接实现竖直方向的限位,第一螺纹杆与第二螺纹杆便可实现上下的移动,调整好高度后,将超声探头的管体从输送盒开口内塞入输送盒内,并位于两个主动滑轮和每组副滑轮之间,探头位于外部且靠近患者,医生将探头放入患者食管后,一手带动探头定位,另一手控制输送机构的驱动电机且胳膊架于支撑机构,当打开驱动电机时,两个主动滑轮的齿轮朝向相对的方向旋转,两个主动滑轮便可带动管体朝向患者一侧滑动,通过开关使管体启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设置支撑机构与输送机构实现对探头管体的深入,支撑机构可使医生在进行超声检查时省力,避免长时间手术导致手臂酸痛,影响手术,输送机构的设置可对管体进行输送,使医生的操作更加方便,只需通过开关便可实现管体的输送与停止,输送盒内还设置有紫外消毒灯,可对管体和输送盒内的组件进行消毒。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支撑机构与输送机构初始状态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支撑机构与输送机构初始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支撑机构与输送机构调节时的主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输送盒的左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输送盒内滑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底座;2、托臂;201、第一螺纹杆;3、输送盒;301、通道;3011、开口;302、主动滑轮;303、齿轮;304、副滑轮;305、紫外消毒灯;306、第二螺纹杆;307、限位槽;4、固定架;401、蜗轮;402、蜗杆。具体实施方式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参见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经食管超声介入辅助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设置有支撑机构与输送机构,支撑机构包括托臂2,托臂2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201,第一螺纹杆201通过升降机构固定连接于底座1,托臂2顶面设置有凹面。输送机构包括输送盒3,输送盒3内设置有贯穿左右的通道301,通道301内设置有一组主动滑轮302,主动滑轮302设置有上下对称的两个,且每个主动滑轮302均同轴固定连接有一个齿轮303,两个齿轮303啮合且其一齿轮303同轴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电连接有开关,输送盒3内设置有若干组副滑轮304,每组副滑轮304均包括上下两个对称设置的副滑轮304,副滑轮304转动连接于输送盒3内且每组副滑轮304均位于主动滑轮302靠近支撑机构的一侧,输送盒3内设置有紫外消毒灯305,通道301位于输送盒3一侧设置有开口3011,开口3011的宽度与超声管体的直径配合。支撑机构与输送机构均通过升降机构连接底座1,输送盒3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306,第二螺纹杆306通过升降机构连接底座1,第一螺纹杆201与第二螺纹杆306均竖直设置,升降机构设置有两个,分别与支撑机构和输送机构活动连接,每个升降机构均包括固定连接于底座1的固定架4,固定架4顶面设置有竖直的圆孔,固定架4顶面转动连接有蜗轮401,蜗轮401中部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与圆孔位于同一轴线,第一螺纹杆201与第二螺纹杆306分别转动连接两个升降机构的螺纹孔内,每个固定架4一侧均转动连接有蜗杆402,蜗杆402与蜗轮401啮合,且每个蜗杆402均同轴连接有电机,电机电连接有开关。圆孔内固定设置有竖直的限位条,第一螺纹杆201与第二螺纹杆306的杆体下部设置有竖直的限位槽307,限位条位于限位槽307内滑动连接。本专利技术实际使用时:将本装置的底座1放置于手术台一侧地面,输送机构较支撑机构更靠近于手术台,然后通过打开两个升降机构的电机进行输送盒3和托臂2的高度调节,具体为打开电机后,蜗杆402开始旋转同时带动蜗轮401在固定架4上旋转,由于蜗轮401与第一螺纹杆201和第二螺纹杆306螺纹连接,同时螺纹杆的限位槽307与限位条滑动连接实现竖直方向的限位,第一螺纹杆201与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经食管超声介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顶部设置有支撑机构与输送机构,所述支撑机构与所述输送机构均通过升降机构连接所述底座(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食管超声介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顶部设置有支撑机构与输送机构,所述支撑机构与所述输送机构均通过升降机构连接所述底座(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食管超声介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托臂(2),所述托臂(2)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201),所述第一螺纹杆(201)通过所述升降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经食管超声介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臂(2)顶面设置有凹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经食管超声介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盒(3),所述输送盒(3)内设置有贯穿左右的通道(301),所述通道(301)内设置有一组主动滑轮(302),所述主动滑轮(302)设置有上下对称的两个,且每个所述主动滑轮(302)均同轴固定连接有一个齿轮(303),两个所述齿轮(303)啮合且其一所述齿轮(303)同轴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有开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经食管超声介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盒(3)内设置有若干组副滑轮(304),每组所述副滑轮(304)均包括上下两个对称设置的副滑轮(304),所述副滑轮(304)转动连接于所述输送盒(3)内且每组所述副滑轮(304)均位于所述主动滑轮(302)靠近所述支撑机构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经食管超声介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盒(3)内设置有紫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红晓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