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式三维超声成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30321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介入式三维超声成像装置,包括:超声成像主机、与所述超声成像主机连接的手柄、与所述手柄连接的导管以及设置在所述导管内的阵列探头;所述手柄用于提供所述阵列探头转动的驱动力,以及实现所述阵列探头和超声成像主机之间的信号传输;所述阵列探头具有直线排列的多个阵元,所述导管用于介入体内,并通过所述阵列探头的旋转实现对被测组织的三维超声成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阵列探头能实现扇形扫描,配合阵列探头的旋转从而能实现三维超声成像,可以用在骨内或体内病变的检测;相较目前市面上的只能得到腔道二维截面图的超声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得到病变部位更准确、更全面的信息,能提高医生的诊断准确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介入式三维超声成像装置
本技术涉及超声
,特别涉及一种介入式三维超声成像装置。
技术介绍
超声设备分为体外和体内介入设备。体外超声设备是由主机和超声探头构成,超声探头比较大,用于心脏、腹腔、膀胱、甲状腺等体外成像;体内超声设备是成像主机及控制手柄和介入体内的超声构成,体内探头一般是直径很小的长导管结构,可以用于心血管、支气管、消化道等超声成像,但这种体内探头成像方式只能得到被测组织的横切面二维超声图像,不能对组织实现三维成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介入式三维超声成像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介入式三维超声成像装置,包括:超声成像主机、与所述超声成像主机连接的手柄、与所述手柄连接的导管以及设置在所述导管内的阵列探头;所述手柄用于提供所述阵列探头转动的驱动力,以及实现所述阵列探头和超声成像主机之间的信号传输;所述阵列探头具有直线排列的多个阵元,所述导管用于介入体内,并通过所述阵列探头的旋转实现对被测组织的三维超声成像。优选的是,所述手柄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马达、与所述马达驱动连接的传动轴以及与所述传动轴的末端驱动连接的第一连接器;所述导管包括具有中空结构的导管本体、可转动设置在所述导管本体内的转轴以及与所述转轴的近端驱动连接的第二连接器,所述阵列探头设置在所述转轴的远端;所述传动轴和转轴内部具有的中空腔中均设置有线缆;所述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配合连接,用于实现所述传动轴与所述转轴之间的驱动连接以及所述传动轴与转轴内部的线缆之间的电连接。优选的是,所述阵列探头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背衬层、柔性电路板、压电层、第一匹配层、第二匹配层和声透镜层。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与所述传动轴连接的第一连接套、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套内的电连接插座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套上的连接键;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与所述转轴连接的第二连接套、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套内的用于与所述电连接插座配合插接的电连接插头以及开设在所述第二连接套上的供所述连接键配合插入的键槽。优选的是,所述键槽的内壁上设置有弧形弹片,所述连接键的外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弧形弹片配合的弧形卡槽。优选的是,所述连接键的插入端具有弧形端面。优选的是,所述转轴通过连接轴段与所述第二连接套连接,所述连接轴段与所述导管本体之间设置有第一轴承。优选的是,所述转轴与所述导管本体之间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二轴承。优选的是,所述转轴的远端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转轴内部的中空腔连通的安装槽,所述阵列探头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优选的是,所述连接键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套上的两个,所述键槽包括用于与所述两个连接键配合的两个。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介入式三维超声成像装置,通过阵列探头能实现扇形扫描,配合阵列探头的旋转从而能实现三维超声成像,可以用在骨内或体内病变的检测;相较目前市面上的只能得到腔道二维截面图的超声系统,本技术可以得到病变部位更准确、更全面的信息,能提高医生的诊断准确率;三维图像也更加直观,对医生的诊断难度也相对降低,可以直观看到病变部位,对病变部位进行测量与检验,更迅速的得到诊断结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介入式三维超声成像装置的原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中的第一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中的导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中的第二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中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图5中连接部位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中的电连接插座剖视后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中的电连接插头剖视后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中的转轴上的安装槽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实施例3中的阵列探头的层叠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3中的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3中的柔性电路板的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超声成像主机;2—手柄;20—壳体;21—马达;22—传动轴;23—第一连接器;24—信号耦合装置;25—保护套;230—第一连接套;231—电连接插座;232—连接键;233—弧形卡槽;234—弧形端面;3—导管;30—导管本体;31—转轴;32—第二连接器;33—连接轴段;34—第一轴承;35—第二轴承;320—第二连接套;321—电连接插头;322—键槽;323—弧形弹片;310—安装槽;4—阵列探头;40—背衬层;41—柔性电路板;42—压电层;43—第一匹配层;44—第二匹配层;45—声透镜层;410—阵元粘贴区;411—条状柔性板单元;412—阵元信号引出端;413—阵元地引出端;414—镀金层;415—焊盘区;416—阵元信号焊盘;417—阵元地焊盘;4110—第一条状柔性板单元;4111—第二条状柔性板单元;4112—第三条状柔性板单元;4113—第四条状柔性板单元;5—线缆;8—中空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介入式三维超声成像装置,包括:超声成像主机1、与超声成像主机1连接的手柄2、与手柄2连接的导管3以及设置在导管3内的阵列探头4;手柄2作为手持部件,用于提供阵列探头4转动的驱动力,以及实现阵列探头4和超声成像主机1之间的信号传输;阵列探头4具有直线排列的多个阵元,导管3用于介入体内,并通过阵列探头4的旋转实现对被测组织的三维超声成像。阵列探头4能实现扇形扫描,配合阵列探头4的旋转从而能实现三维成像,能够得到组织更直观更精确的超声图像,从而提高医生的诊断效率。以上为本技术的总体构思,以下在其基础上提供进一步的实施例,以作更为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的,手柄2包括壳体20、设置在壳体20内的马达21、与马达21驱动连接的传动轴22以及与传动轴22的末端驱动连接的第一连接器23。在一种实施例中,壳体20内还设置有信号耦合装置24(选用常规产品即可),信号耦合装置24用以将转动的信号耦合到固定的信号线上,然后信号连接到超声成像主机1上,通过手柄2或者超声成像主机1可对马达21进行控制。超声成像主机1选择常规的医用超声系统即可,用于与医生的信息交互控制以及信号处理(超声成像)等。导管3包括具有中空结构的导管本体30、可转动设置在导管本体30内的转轴31以及与转轴31的近端驱动连接的第二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介入式三维超声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超声成像主机、与所述超声成像主机连接的手柄、与所述手柄连接的导管以及设置在所述导管内的阵列探头;/n所述手柄用于提供所述阵列探头转动的驱动力,以及实现所述阵列探头和超声成像主机之间的信号传输;/n所述阵列探头具有直线排列的多个阵元,所述导管用于介入体内,并通过所述阵列探头的旋转实现对被测组织的三维超声成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介入式三维超声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超声成像主机、与所述超声成像主机连接的手柄、与所述手柄连接的导管以及设置在所述导管内的阵列探头;
所述手柄用于提供所述阵列探头转动的驱动力,以及实现所述阵列探头和超声成像主机之间的信号传输;
所述阵列探头具有直线排列的多个阵元,所述导管用于介入体内,并通过所述阵列探头的旋转实现对被测组织的三维超声成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式三维超声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马达、与所述马达驱动连接的传动轴以及与所述传动轴的末端驱动连接的第一连接器;
所述导管包括具有中空结构的导管本体、可转动设置在所述导管本体内的转轴以及与所述转轴的近端驱动连接的第二连接器,所述阵列探头设置在所述转轴的远端;
所述传动轴和转轴内部具有的中空腔中均设置有线缆;所述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配合连接,用于实现所述传动轴与所述转轴之间的驱动连接以及所述传动轴与转轴内部的线缆之间的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式三维超声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探头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背衬层、柔性电路板、压电层、第一匹配层、第二匹配层和声透镜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入式三维超声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与所述传动轴连接的第一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友伟韩志乐徐杰崔崤峣朱鑫乐吕加兵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