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带能量回收装置的环保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9312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带能量回收装置的环保车,包括固定安装在环保车的车架上的起升电机制动器(1),通过联轴器(3)与起升电机制动器(1)连接的传动轴(2),通过制动轮(4)与传动轴(2)连接的制动器(5),所述环保车还包括制动能量回收装置(6)、蓄电池(7),其中所述制动能量回收装置(6)与蓄电池(7)电性连接,所述制动能量回收装置(6)设置在所述制动器(5)上方,并受制动器(5)压迫,所述动能量回收装置(6)、蓄电池(7)均固定安装在所述车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的减小起升电流达到节能的目的,并能使起升电机选型减小节约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带能量回收装置的环保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的带能量回收装置的环保车。
技术介绍
起重机械是一种空间运输设备,主要作用是完成重物的位移,它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起重机械帮助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实现了过去无法实现的大件物件的吊装和移动,如重型船舶的分段组装,化工反应塔的整体吊装,体育场馆钢屋架的整体吊装等,广泛应用与港口、码头、船厂及建筑行业。但是起重机械在帮助人们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消耗巨大的电能,起重运输费用在传统行业中也占有较高比例,如机械制造业用于起重运输的费用占全部生产费用的15~30%,冶金行业用于起重运输的费用占全部生产费用的35~45%,交通运输行业货物的装卸储存都要依靠起重运输机械,据统计海运费用中装卸费用占总运费的30~60%。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的带能量回收装置的环保车,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能够有效的减小起升电流达到节能的目的,并能使起升电机选型减小节约制造成本。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带能量回收装置的环保车,包括固定安装在环保车的车架上的起升电机制动器(1),通过联轴器(3)与起升电机制动器(1)连接的传动轴(2),通过制动轮(4)与传动轴(2)连接的制动器(5),所述环保车还包括制动能量回收装置(6)、蓄电池(7),其中所述制动能量回收装置(6)与蓄电池(7)电性连接,所述制动能量回收装置(6)设置在所述制动器(5)上方,并受制动器(5)压迫,所述动能量回收装置(6)、蓄电池(7)均固定安装在所述车架上,所述蓄电池(7)与直流电机(8)电性连接,所述直流电机(8)固定安装在所述车架上。优选地,所述制动能量回收装置(6)包括压电片、回收架及回收电路,其中所述压电片设置回收架,并受制动器(5)压迫,所述压电片与所述回收电路电性连接,所述回收电路设置在所述回收架上,并与蓄电池(7)电性连接,所述回收架固定安装在所述车架上。优选地,所述回收电路包括整流电路、极性电容C2、极性电容C3、场效应管Q1、场效应管Q2、电压比较器U2,其中所述电压比较器U2的第八引脚与场效应管Q2的第二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U2的第四引脚与电阻R1电性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U2的第三引脚分别与电阻R2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压比较器U2的第一引脚、场效应管Q2的第一引脚、极性电容C2的一端、极性电容C3的一端、整流电路的第四引脚电性连接,同时接地;其中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压比较器U2的第七引脚、电阻R4的一端、场效应管Q1的第三引脚、电容C4的一端、极性电容C2的另一端、极性电容C3的另一端、整流电路的第二引脚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与场效应管Q1的第二引脚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场效应管Q1的第一引脚、场效应管Q2的第三引脚电性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一引脚与蓄电池(7)的第二引脚电性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三引脚与蓄电池(7)的第一引脚电性连接,整流电路为桥式整流电路。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将起重机械在制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经由制动能量回收装置回收并储存与蓄电池中,当起重机械需要提升重物时,蓄电池放电驱动直流电机提供额外的扭矩与起升电机共同驱动起升机构提升重物,能够有效的减小起升电流达到节能的目的并能使起升电机选型减小节约制造成本;本技术的整流部分的作用是将压电片受压变形后产生的交流电转笔成直流电。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回收电路的电路图。图示起升电机制动器(1)、传动轴(2)、联轴器(3)、制动轮(4)、制动器(5)、制动能量回收装置(6)、蓄电池(7)、直流电机(8)。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的带能量回收装置的环保车,包括固定安装在环保车的车架上的起升电机制动器(1),通过联轴器(3)与起升电机制动器(1)连接的传动轴(2),通过制动轮(4)与传动轴(2)连接的制动器(5)。所述环保车还包括制动能量回收装置(6)、蓄电池(7),其中所述制动能量回收装置(6)与蓄电池(7)电性连接,所述制动能量回收装置(6)设置在所述制动器(5)上方,并受制动器(5)压迫,所述动能量回收装置(6)、蓄电池(7)均固定安装在所述车架上,所述蓄电池(7)与直流电机(8)电性连接,所述直流电机(8)固定安装在所述车架上,所述制动能量回收装置(6)包括压电片、回收架及回收电路,其中所述压电片设置回收架,并受制动器(5)压迫,所述压电片与所述回收电路电性连接,所述回收电路设置在所述回收架上,并与蓄电池(7)电性连接,所述回收架固定安装在所述车架上。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回收电路包括整流电路、极性电容C2、极性电容C3、场效应管Q1、场效应管Q2、电压比较器U2,其中所述电压比较器U2的第八引脚与场效应管Q2的第二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U2的第四引脚与电阻R1电性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U2的第三引脚分别与电阻R2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压比较器U2的第一引脚、场效应管Q2的第一引脚、极性电容C2的一端、极性电容C3的一端、整流电路的第四引脚电性连接,同时接地;其中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压比较器U2的第七引脚、电阻R4的一端、场效应管Q1的第三引脚、电容C4的一端、极性电容C2的另一端、极性电容C3的另一端、整流电路的第二引脚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与场效应管Q1的第二引脚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场效应管Q1的第一引脚、场效应管Q2的第三引脚电性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一引脚与蓄电池(7)的第二引脚电性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三引脚与蓄电池(7)的第一引脚电性连接,整流电路为桥式整流电路。本技术当起升机构制动时,制动器压迫制动能量回收装置,通过MAX1724转换芯片转换成14V电压,给蓄电池充电。当起升机构需要提升时,蓄电池放电为直流电机供电,电机工作为起升机构提供额外的扭矩,减小起升电流。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的带能量回收装置的环保车,包括固定安装在环保车的车架上的起升电机制动器(1),通过联轴器(3)与起升电机制动器(1)连接的传动轴(2),通过制动轮(4)与传动轴(2)连接的制动器(5),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保车还包括制动能量回收装置(6)、蓄电池(7),其中所述制动能量回收装置(6)与蓄电池(7)电性连接,所述制动能量回收装置(6)设置在所述制动器(5)上方,并受制动器(5)压迫,所述制动能量回收装置(6)、蓄电池(7)均固定安装在所述车架上,所述蓄电池(7)与直流电机(8)电性连接,所述直流电机(8)固定安装在所述车架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带能量回收装置的环保车,包括固定安装在环保车的车架上的起升电机制动器(1),通过联轴器(3)与起升电机制动器(1)连接的传动轴(2),通过制动轮(4)与传动轴(2)连接的制动器(5),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保车还包括制动能量回收装置(6)、蓄电池(7),其中所述制动能量回收装置(6)与蓄电池(7)电性连接,所述制动能量回收装置(6)设置在所述制动器(5)上方,并受制动器(5)压迫,所述制动能量回收装置(6)、蓄电池(7)均固定安装在所述车架上,所述蓄电池(7)与直流电机(8)电性连接,所述直流电机(8)固定安装在所述车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带能量回收装置的环保车,其特征是:所述制动能量回收装置(6)包括压电片、回收架及回收电路,其中所述压电片设置回收架,并受制动器(5)压迫,所述压电片与所述回收电路电性连接,所述回收电路设置在所述回收架上,并与蓄电池(7)电性连接,所述回收架固定安装在所述车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带能量回收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维唯彭畅马小平曾大伟徐斌
申请(专利权)人:沃尔肯起重机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