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无线充的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92974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无线充的控制电路。供电输入接口接入外部电源后与无线充电路、升降压电路、储能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相连接,升降压电路与储能电路相连接,储能电路与单片机控制电路相连接,单片机控制电路与无线充电路相连接,单片机控制电路与马达驱动电路相连接,单片机控制电路与触发电路相连接,触发电路与触发开关相连接,马达驱动电路与马达相连接,马达与夹臂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配合零件少,制造简单,经济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无线充的控制电路
本技术涉及无线充
,具体是一种车载无线充的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车载无线充领域,车载无线充的控制电路系统里存在一个问题:断电时夹臂不能够恢复到完全夹紧状态,包装时存在放不到包装箱中,需要再包装前进行调试到夹紧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无线充的控制电路,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载无线充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主控电路板、马达和夹臂,所述主控电路板包括供电输入接口、无线充电路、升降压电路、储能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触发电路和马达驱动电路,所述供电输入接口接入外部电源后与无线充电路、升降压电路、储能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相连接,所述升降压电路与储能电路相连接,所述储能电路与单片机控制电路相连接,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与无线充电路相连接,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与马达驱动电路相连接,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与触发电路相连接,所述触发电路与触发开关相连接,所述马达驱动电路与马达相连接,所述马达与夹臂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供电输入接口为无线充电路、升降压电路、储能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供电;所述升降压电路提供储能电路为单片机控制电路供电,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为触发电路和马达驱动电路供电。进一步的,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为触发电路、马达驱动电路和无线充电路提供控制信号;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还侦测触发电路、马达驱动电路和无线充电路信号。有益效果:本技术实现了车载无线充在断电时,可以使夹臂恢复到完全夹紧状态(此时无线充尺寸最小),实现智能化,有利于生产包装,减少包装前的生产调试,节约生产时间,减少生产难度,有利于大批量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逻辑框图。图2为本技术的无线充电Q值侦测电路图。图3为本技术的单片机控制电路图。图4为本技术的供电输入接口与升降压电路图。图5为本技术的温度检测电路图。图6为本技术的单片机电路图,图6-(a)为单片机1-12引脚电路图,图6-(b)为单片机13-24引脚电路图,图6-(c)为单片机25-36引脚电路图,图6-(d)为单片机37-48引脚电路图。图7为本技术的指示灯控制电路图。图8为本技术的马达驱动电路图。图9为本技术的触摸触发电路芯片U3图。图10为本技术的触摸触发电路芯片U4图。图11为本技术的静电防护电路图,图11-(a)为静电防护电路图,图11-(b)为静电防护电路图,图11-(c)为静电防护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车载无线充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主控电路板、马达和夹臂,所述主控电路板包括供电输入接口、无线充电路、升降压电路、储能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触摸触发电路和马达驱动电路,所述供电输入接口接入外部电源后与无线充电路、升降压电路、储能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相连接,所述升降压电路与储能电路相连接,所述储能电路与单片机控制电路相连接,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与无线充电路相连接,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与马达驱动电路相连接,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与触发电路相连接,所述触发电路与触发开关相连接,所述马达驱动电路与马达相连接,所述马达与夹臂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供电输入接口为无线充电路、升降压电路、储能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供电;所述升降压电路提供储能电路为单片机控制电路供电,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为触发电路和马达驱动电路供电。进一步的,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为触发电路、马达驱动电路和无线充电路提供控制信号;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还侦测触发电路、马达驱动电路和无线充电路信号。如图6所示,进一步的,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U5,所述单片机U5的2号端连接LDO33端,所述单片机U5的3号端连接电容C37的一端,所述电容C37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单片机U5的4号端连接电容C41的一端,所述电容C4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单片机U5的5号端接地,所述单片机U5的6号端连接XTAL_IN端,所述单片机U5的7号端连接电容C48的一端、电容C49的一端和VIN端,所述电容C48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49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单片机U5的8号端连接LDO50端与电容C50的一端,所述电容C5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单片机U5的9号端连接XTAL_OUT端,所述单片机U5的10号端连接ENB端和电阻R38的一端,所述电阻R38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54的一端,所述电容C54的另一端连接VIN端,所述单片机U5的11号端接地,所述单片机U5的12号端连接电阻R57的一端,所述电阻R57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7的2号端,所述单片机U5的13号端连接电阻R58的一端,所述电阻R58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7的4号端,所述发光二极管LED17的1号端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7的3号端和LDO33端。进一步的,所述单片机U5的14号端连接LDO33端和电容C56的一端,所述电容C5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单片机U5的15号端连接SCL端,所述单片机U5的16号端连接SDA端,所述单片机U5的17号端连接GPIO2_SCK端,所述单片机U5的18号端连接GPIO4_MOS1端,所述单片机U5的19号端连接GPIO3_CSN端,所述单片机U5的20号端连接GPIO5_MOSO端,所述单片机U5的21号端连接GPIO6端,所述单片机U5的23号端连接GPIO7端。进一步的,所述单片机U5的25号端连接电阻R56的一端,所述电阻R56的另一端连接半导体Q2的2号端,所述单片机U5的26号端连接电容C52的一端,所述电容C52的另一端连接单片机U5的27号端、半导体Q2的1号端、半导体Q2的6号端、半导体Q2的5号端、电容C53的一端、电容C55的一端和电感L3的一端,所述单片机U5的29号端连接电阻R37的一端,所述电阻R37的另一端连接半导体Q2的4号端,所述半导体Q2的7号端连接半导体Q2的8号端、电容C47的一端、电容C51的一端和V_BRIDGE端,所述电容C47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51的另一端后接地,所述电容C5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9的一端,所述电阻R39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55的另一端后接地;所述单片机U5的31号端连接电阻R33的一端,所述电阻R33的另一端连接半导体Q1的4号端,所述单片机U5的34号端连接电容C39的一端,所述电容C39的另一端连接单片机U5的33号端、半导体Q1的1号端、半导体Q1的6号端、半导体Q1的5号端、电容C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无线充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主控电路板、马达和夹臂,所述主控电路板包括供电输入接口、无线充电路、升降压电路、储能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触发电路和马达驱动电路,所述供电输入接口接入外部电源后与无线充电路、升降压电路、储能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相连接,所述升降压电路与储能电路相连接,所述储能电路与单片机控制电路相连接,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与无线充电路相连接,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与马达驱动电路相连接,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与触发电路相连接,所述触发电路与触发开关相连接,所述马达驱动电路与马达相连接,所述马达与夹臂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无线充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主控电路板、马达和夹臂,所述主控电路板包括供电输入接口、无线充电路、升降压电路、储能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触发电路和马达驱动电路,所述供电输入接口接入外部电源后与无线充电路、升降压电路、储能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相连接,所述升降压电路与储能电路相连接,所述储能电路与单片机控制电路相连接,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与无线充电路相连接,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与马达驱动电路相连接,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与触发电路相连接,所述触发电路与触发开关相连接,所述马达驱动电路与马达相连接,所述马达与夹臂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无线充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输入接口为无线充电路、升降压电路、储能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供电;
所述升降压电路提供储能电路为单片机控制电路供电,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为触发电路和马达驱动电路供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无线充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为触发电路、马达驱动电路和无线充电路提供控制信号;
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还侦测触发电路、马达驱动电路和无线充电路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无线充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U5,所述单片机U5的2号端连接LDO33端,所述单片机U5的3号端连接电容C37的一端,所述电容C37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单片机U5的4号端连接电容C41的一端,所述电容C4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单片机U5的5号端接地,所述单片机U5的6号端连接XTAL_IN端,所述单片机U5的7号端连接电容C48的一端、电容C49的一端和VIN端,所述电容C48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49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单片机U5的8号端连接LDO50端与电容C50的一端,所述电容C5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单片机U5的9号端连接XTAL_OUT端,所述单片机U5的10号端连接ENB端和电阻R38的一端,所述电阻R38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54的一端,所述电容C54的另一端连接VIN端,所述单片机U5的11号端接地,所述单片机U5的12号端连接电阻R57的一端,所述电阻R57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7的2号端,所述单片机U5的13号端连接电阻R58的一端,所述电阻R58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7的4号端,所述发光二极管LED17的1号端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7的3号端和LDO33端。


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子文李勤崔云哲程世刚王龙芹
申请(专利权)人:飞毛腿福建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