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压封口防漏液小柱式微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9193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辊压封口防漏液小柱式微电池,微电池包括外壳、内壳和内芯,内壳和外壳相互配合安装在一起,形成壳体,内芯设置在壳体内,内芯的正极极片上连接有正极极耳,内芯的负极极片上连接有负极极耳,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分别连接在外壳和内壳上,内壳有部分插装在外壳内,在外壳外侧设置有用于实现外壳和内壳之间的固定与密封的辊压槽,内壳和外壳之间设置有绝缘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侧边辊压封口结构,既可以保证封口处的密封性,防止电池漏液,又可以使壳体在封口时侧面产生受力,不会损坏绝缘材料,也不会压坏壳体。而且,其通过阶梯式设计,还可以增加电池内部的有效空间,从而将电池容量增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辊压封口防漏液小柱式微电池
本技术公开一种微电池,特别是一种辊压封口防漏液小柱式微电池。
技术介绍
柱式电池顾名思义,就是形状呈柱状的电池,传统的糊式锌-锰干电池就是典型的柱式电池。随着电子产品自身的小型化发展,就要求电池自身的体积也相应的有所减小,同时,还要满足其电池容量的要求,为电池行业提出了新的研发方向。锂电池以其稳定性好、容量高等优点,在人们生活中被广泛采用,而随着对锂电池小型化要求的提出,整个行业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如:分体式蓝牙耳机,其自身体积较小,不可能将电池做的很大,通常直径为5~6MM,长度为5~12MM,现有技术中的分体式多采用小柱式微电池进行供电,由于电池自身体积较小,又有外壳等结构限制,使其内部容量不可能做的很大,因此,分体式蓝牙耳机的使用时长就会受到一定限制,如何在有限的体积条件下增大锂电池容量,就成了锂电池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常见的小柱式电池结构通常有两种,一种为内壳和外壳均采用圆筒结构,内壳伸直外壳内侧底部进行密封,然后在外壳开口处通过自上而下的辊压工艺,将外壳边沿向内翻折,封住内壳;另一种方式为外壳呈圆筒状,开口处盖装有一个金属盖,金属盖和内芯之间设置有一块几毫米后的绝缘垫板,会占用一定空间,然后将外壳边沿向内翻折,封住金属盖。此种自上而下的密封结构会在压合过程中损坏外壳,或者在压合过程中损坏盖板或内壳与外壳之间的绝缘层,造成残次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锂电池容量有一定限制的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辊压封口防漏液小柱式微电池,其采用侧边辊压封口结构,可有效防止电池漏夜现象产生,而且可最大程度上利用电池内部空间,增大相同体积型号的电池容量。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辊压封口防漏液小柱式微电池,微电池包括外壳、内壳和内芯,内壳和外壳相互配合安装在一起,形成壳体,内芯设置在壳体内,内芯的正极极片上连接有正极极耳,内芯的负极极片上连接有负极极耳,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分别连接在外壳和内壳上,内壳有部分插装在外壳内,在外壳外侧设置有用于实现外壳和内壳之间的固定与密封的辊压槽,内壳和外壳之间设置有绝缘层。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还包括:所述的内芯采用卷绕式内芯或采用叠片式内芯。所述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分别通过单点点焊焊接的方式与外壳连接,或采用双点点焊焊接的方式与外壳连接,或多点点焊的方式与外壳连接。所述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分别连接在外壳和内壳底部。所述的外壳呈一端开口的圆筒状,外壳内部设置有限位台阶,限位台阶下方的内部直径小于限位台阶上方的内部直径。所述的外壳内位于限位台阶上方位置部分的长度为15mm~30mm。所述的内壳呈一端开口的圆筒状,内壳底部设置有向外翻折的翻边,翻边处外部直径与外壳位于限位台阶上方位置部分的内部直径相吻合。所述的绝缘层采用绝缘膜或者绝缘套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侧边辊压封口结构,既可以保证封口处的密封性,防止电池漏液,又可以使壳体在封口时侧面产生受力,不会损坏绝缘材料,也不会压坏壳体。而且,其通过阶梯式设计,还可以增加电池内部的有效空间,从而将电池容量增加。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分解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A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2-内壳,3-内芯,4-辊压槽,5-翻边,6-电解液,7-台阶,8-绝缘层。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为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其他凡其原理和基本结构与本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均在本技术保护范围之内。请结合参看附图1至附图4,本技术主要包括外壳1、内壳2和内芯3,内壳2和外壳1相互配合安装在一起,形成本技术的壳体,内芯3设置在壳体内,本实施例中,内芯3可采用卷绕式内芯(简称卷芯)或采用叠片式内芯,内芯结构与常规的锂电池内芯结构相同,即将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层叠放置,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设置有绝缘膜,然后将其卷绕在一起即为卷绕式内芯,将其多层层叠放置,即形成叠片式内芯,内芯3的正极极片上连接有正极极耳,内芯3的负极极片上连接有负极极耳,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分别连接在外壳1和内壳2上,本实施例中,正极极耳与内壳2电连接,负极极耳与外壳1电连接,具体实施时,也可以是正极极耳与外壳1电连接,负极极耳与内壳2电连接。本实施例中,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分别通过单点点焊(即具有一个焊点)焊接的方式与外壳连接,即通过单点点焊将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分别焊接在外壳1和内壳2上,具体实施时,也可以采用双点点焊焊接的方式与外壳连接,或多点点焊的方式与外壳连接,也可以采用导电胶粘合方式或压合方式等其他可以连接导电的方式实现极耳与外壳1和内壳2电连接。本实施例中,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分别焊接在外壳1和内壳2底部,具体实施时,也可以将其连接在外壳1和内壳2的侧面等其他位置。本实施例中,内壳2有部分插装在外壳1内,在外壳1外侧设置有辊压槽4,在辊压槽4处实现外壳1和内壳2之间的固定与密封。本实施例中,外壳1呈一端开口的圆筒状,外壳1内部设置有限位台阶7,即限位台阶7下方的内部直径小于限位台阶7上方的内部直径,当内壳2插入至外壳1内时,内壳2可被限位台阶7挡住,防止其插入过深,如此,则限位台阶7下方部分可用于填充电解液,从而增加电池容量。本实施例中,外壳1内位于限位台阶7上方位置部分的长度为15mm~30mm,其可满足外壳1和内壳2之间的连接之用。本实施例中,内壳2呈一端开口的圆筒状,内壳2底部(即开口处)设置有向外翻折的翻边5,翻边5处外部直径与外壳1位于限位台阶7上方位置部分的内部直径相吻合,当内壳2插入外壳1内时,翻边5可刚好卡在限位台阶7处,在外壳1外侧压出辊压槽4时,辊压槽4挡住翻边5,防止内壳2从外壳1内脱出,即组装完成后,辊压槽4在上下位置上位于翻边5和限位台阶之间。本实施例中,内壳2开口处设置有绝缘层8,绝缘层8设置在内壳2和外壳1之间,防止电池正负极之间导通。绝缘层8可采用绝缘膜或者绝缘套管。本技术在组装时,将内芯3放入内壳2内,再将内芯3的两个极耳分别与内壳2和外壳1焊接在一起,注入电解液,再将内壳2装入外壳1内,在外壳1外侧通过辊压工艺形成辊压槽,即形成成品。本技术采用侧边辊压封口结构,既可以保证封口处的密封性,防止电池漏液,又可以使壳体在封口时侧面产生受力,不会损坏绝缘材料,也不会压坏壳体。而且,其通过阶梯式设计,还可以增加电池内部的有效空间,从而将电池容量增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辊压封口防漏液小柱式微电池,其特征是:所述的微电池包括外壳、内壳和内芯,内壳和外壳相互配合安装在一起,形成壳体,内芯设置在壳体内,内芯的正极极片上连接有正极极耳,内芯的负极极片上连接有负极极耳,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分别连接在外壳和内壳上,内壳有部分插装在外壳内,在外壳外侧设置有用于实现外壳和内壳之间的固定与密封的辊压槽,内壳和外壳之间设置有绝缘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辊压封口防漏液小柱式微电池,其特征是:所述的微电池包括外壳、内壳和内芯,内壳和外壳相互配合安装在一起,形成壳体,内芯设置在壳体内,内芯的正极极片上连接有正极极耳,内芯的负极极片上连接有负极极耳,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分别连接在外壳和内壳上,内壳有部分插装在外壳内,在外壳外侧设置有用于实现外壳和内壳之间的固定与密封的辊压槽,内壳和外壳之间设置有绝缘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封口防漏液小柱式微电池,其特征是:所述的内芯采用卷绕式内芯或采用叠片式内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封口防漏液小柱式微电池,其特征是:所述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分别通过单点点焊焊接的方式与外壳连接,或采用双点点焊焊接的方式与外壳连接,或多点点焊的方式与外壳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学锁
申请(专利权)人:龙岩高格微扣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