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正负压循环浸液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29166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09
自动正负压循环浸液槽系统,包括电解液槽、支撑板、密封盖,所述电解液槽上端面对称安装有导柱,导柱从上至下依次安装有支撑板和密封盖,支撑板上表面设置的密封盖举升气缸的活塞杆贯穿支撑板且末端与密封盖上表面固定,支撑板上表面以密封盖举升油缸为对称中心对称设置的安全拉簧锁装置,且与吊环连接,密封盖探测孔内安装有液位探针装置,密封盖通过其上的进出气口与进出气系统连接,所述电解液槽的下表面安装有支脚和锁紧装置,电解液槽槽底中心孔与储液罐连接,所述电解液槽的前后侧壁对称安装有护板,所述电解液槽前侧壁上开设有观察孔,所述密封盖上表面安装有压力真空表。实现浸液时间短、生产效率快、电解液液面可控提高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正负压循环浸液槽系统
本技术属于超级电容和锂电池浸电解液
,具体涉及自动正负压循环浸液槽系统,用于对干燥的超级电容和锂电池进行內芯抽真空,对电容和锂电池內芯浸电解液,对电容和锂电池內芯充入氮气,实现操作简单、安全操作、提高产品质量,使电解液快速浸到干燥电容和锂电池內芯中使其达到饱和状态。
技术介绍
超级电容关键的一道程序为电解液浸液,大于1000F电容体积大,浸液时间长、操作繁琐复杂、产品质量不稳定,不易浸透电容的内芯,目前广泛采用的电容浸液设备是抽真空浸液槽和常压浸液,这种方法现在比较普通使用,因为电容有一定的高度,注入电解液槽的电解液不可控制,容易腐蚀电容盖板和引线。工作人员要不断的观察充入的真空时间、浸液时间、观察电解液槽的注液量,反复循环操作大大增加了操作难度,对产品质量不可控,浸液时间过长效率慢,这种“电容浸液槽具有下述缺点:1.浸液时间长,生产效率慢;2.操作复杂。3.电解液不可控,产品质量不可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电解液槽,浸液时间长,操作复杂,电解液不可控,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一键启动可自动循环充入正负压缩短浸液时间、通过自动探针检测电解液高度,保护电容盖板和引线,提高产品质量一致性的设备,使用正负压循环浸液槽自动系统。自动正负压循环浸液槽系统,包括电解液槽、支撑板、密封盖,所述电解液槽上端面对称安装有导柱,导柱从上至下依次安装有支撑板和密封盖,密封盖沿导柱在竖直方向具有直线自由度,支撑板通过导柱顶端的轴肩及螺母固定在导柱上,支撑板上表面中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密封盖举升气缸,密封盖举升气缸的活塞杆贯穿支撑板且末端与密封盖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所述支撑板上表面以密封盖举升油缸为对称中心对称设置有安全拉簧锁装置,安全拉簧锁装置的拉簧贯穿支撑板与密封盖上表面的吊环连接,密封盖探测孔内安装有液位探针装置,密封盖通过其上的进出气口与进出气系统连接,所述电解液槽的下表面安装有支脚和锁紧装置,电解液槽槽底中心孔通过进回液管路与储液罐连接,所述电解液槽的前后侧壁对称安装有护板,所述电解液槽前侧壁上开设有观察孔,观察孔与工作人员正对,所述密封盖上表面安装有压力真空表。所述进出气系统包括氮气阀、抽真空阀、真空压力传感器、真空泵、氮气及缓冲真空罐,所述缓冲真空罐出气端通过管路与真空泵连接,进气端通过管路与抽真空阀一端连接,抽真空阀另一端通过真空压力传感器与主管路一端连接,所述氮气罐通过管路与氮气阀进口端连接,氮气阀出口端通过管路与主管路一端连接,主管路另一端与密封盖上的进出气口连接。所述锁紧装置包括锁销、主动链轮、懒性链轮、锁紧气缸、拨叉及链条,所述锁销贯穿电解液槽槽壁上的通孔,锁销伸出电解液槽下表面部分安装有主动链轮,电解液槽下表面的长边对称中心线上对称设置有转轴,转轴上安装有懒性链轮,所述主动链轮与懒性链轮通过链条传动,其中一个位于宽边对称中心线处的锁销与拨叉一端连接,且拨叉位于主动链轮外侧,拨叉另一端与锁紧气缸的活塞杆末端连接,锁紧气缸通过其缸体部分固定在电解液槽侧壁安装的气缸座上,所述锁销伸出电解液槽上表面末端设置有锁块,锁块与密封盖上对应的锁孔形状一致,且锁块尺寸小于锁孔尺寸。所述液位探针装置包括护罩、导电柱、固定套、O型圈及绝缘套,所述液压探针装置通过其上的固定套安装在密封盖上的通孔内,固定套中心孔孔壁与绝缘套外圆面配合,绝缘套与固定套接触面通过O型圈密封,绝缘套内孔安装有导电柱,导电柱的中心盲孔内螺接有探针,绝缘套和导电柱伸出固定套部分封装于外壳内,外壳通过长螺栓固定在导电柱上,外壳和固定套封装于安装在密封盖上表面的护罩内。所述安全拉簧锁装置包括罩体、拉簧、螺杆、蝶形螺母,所述罩体开口端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撑板上表面处,罩体顶端的顶板处通过蝶形螺母固定安装有螺杆,螺杆位于罩体部分端部与拉簧一端连接,拉簧另一端穿过支撑板上的通孔且与位于密封盖上表面的吊环连接。本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1、工作时,工作人员将电容放入电解液槽内,工作人员踩下脚踏开关,系统将自动进液回液补液,自动循环充入正负气体(循环次数任意设置),自动检测液面高度,实现浸液时间短、生产效率快、电解液液面可控提高产品质量。2、省去了繁琐的操作步骤,避免员工出现操作失误,避免出现安全隐患,提高了产品的一致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自动正负压循环浸液槽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自动正负压循环浸液槽系统仰视图;图3为本技术自动正负压循环浸液槽系统的进出气系统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自动正负压循环浸液槽系统的液压探针装置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自动正负压循环浸液槽系统的安全拉簧锁装置示意图;1-电解液槽,2-密封盖,3-支撑板,4-安全拉簧锁装置,401-罩体,402-拉簧,403-螺杆,404-蝶形螺母,5-密封盖举升气缸,6-压力真空表,7-锁紧装置,701-拨叉,702-主动链轮,703-懒性链轮,704-锁销,705-链条,706-锁紧气缸,8-进回液管路,9-观察孔,10-进出气系统,1001-真空压力传感器,1002-氮气阀,1003-抽真空阀,1004-缓冲真空罐,1005-真空泵,1006-氮气罐,11-液位探针装置,1101-护罩,1102-导电柱,1103-固定套,1104-O型圈,1105-绝缘套,1106-外壳,1007-探针,12-护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5所示,自动正负压循环浸液槽系统,包括电解液槽1、支撑板3、密封盖2,所述电解液槽1上端面对称安装有导柱,导柱从上至下依次安装有支撑板3和密封盖2,密封盖2沿导柱在竖直方向具有直线自由度,支撑板3通过导柱顶端的轴肩及螺母固定在导柱上,支撑板3上表面中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密封盖举升气缸5,密封盖举升气缸5的活塞杆贯穿支撑板3且末端与密封盖2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所述支撑板3上表面以密封盖举升油缸为对称中心对称设置有安全拉簧锁装置4,安全拉簧锁装置4的拉簧402贯穿支撑板3与密封盖2上表面的吊环连接,密封盖2探测孔内安装有液位探针装置11,用于检测电解液的高度,密封盖2通过其上的进出气口与进出气系统10连接,所述电解液槽1的下表面安装有支脚和锁紧装置7,电解液槽1槽底中心孔通过进回液管路8与储液罐连接,所述电解液槽1的前后侧壁对称安装有护板12,所述电解液槽1前侧壁上开设有观察孔9,观察孔9与工作人员正对,所述密封盖上表面安装有压力真空表6。所述进出气系统10包括氮气阀1002、抽真空阀1003、真空压力传感器1001、真空泵1005、氮气及缓冲真空罐1004,所述缓冲真空罐1004出气端通过管路与真空泵1005连接,进气端通过管路与抽真空阀1003一端连接,抽真空阀1003另一端通过真空压力传感器1001与主管路一端连接,所述氮气罐1006通过管路与氮气阀1002进口端连接,氮气阀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正负压循环浸液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解液槽、支撑板、密封盖,所述电解液槽上端面对称安装有导柱,导柱从上至下依次安装有支撑板和密封盖,密封盖沿导柱在竖直方向具有直线自由度,支撑板通过导柱顶端的轴肩及螺母固定在导柱上,支撑板上表面中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密封盖举升气缸,密封盖举升气缸的活塞杆贯穿支撑板且末端与密封盖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所述支撑板上表面以密封盖举升油缸为对称中心对称设置有安全拉簧锁装置,安全拉簧锁装置的拉簧贯穿支撑板与密封盖上表面的吊环连接,密封盖探测孔内安装有液位探针装置,密封盖通过其上的进出气口与进出气系统连接,所述电解液槽的下表面安装有支脚和锁紧装置,电解液槽槽底中心孔通过进回液管路与储液罐连接,所述电解液槽的前后侧壁对称安装有护板,所述电解液槽前侧壁上开设有观察孔,观察孔与工作人员正对,所述密封盖上表面安装有压力真空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正负压循环浸液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解液槽、支撑板、密封盖,所述电解液槽上端面对称安装有导柱,导柱从上至下依次安装有支撑板和密封盖,密封盖沿导柱在竖直方向具有直线自由度,支撑板通过导柱顶端的轴肩及螺母固定在导柱上,支撑板上表面中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密封盖举升气缸,密封盖举升气缸的活塞杆贯穿支撑板且末端与密封盖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所述支撑板上表面以密封盖举升油缸为对称中心对称设置有安全拉簧锁装置,安全拉簧锁装置的拉簧贯穿支撑板与密封盖上表面的吊环连接,密封盖探测孔内安装有液位探针装置,密封盖通过其上的进出气口与进出气系统连接,所述电解液槽的下表面安装有支脚和锁紧装置,电解液槽槽底中心孔通过进回液管路与储液罐连接,所述电解液槽的前后侧壁对称安装有护板,所述电解液槽前侧壁上开设有观察孔,观察孔与工作人员正对,所述密封盖上表面安装有压力真空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正负压循环浸液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气系统包括氮气阀、抽真空阀、真空压力传感器、真空泵、氮气及缓冲真空罐,所述缓冲真空罐出气端通过管路与真空泵连接,进气端通过管路与抽真空阀一端连接,抽真空阀另一端通过真空压力传感器与主管路一端连接,所述氮气阀进口端通过管路与氮气罐连接,氮气阀出口端通过管路与主管路一端连接,主管路另一端与密封盖上的进出气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正负压循环浸液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伟司红利郭峰孙奥
申请(专利权)人:锦州凯美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