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台架以及试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28900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试验台架以及试验系统,所述试验台架(100)包括:框架结构(1),包括相互连接的多个立柱(11)和多个横梁(12),所述框架结构(1)设置为在其内部收容核反应堆组件(10)以及所述核反应堆组件(10)的支撑装置(20),并设置为安装用于对所述核反应堆组件(10)进行约束的约束单元(30);围绕所述框架结构(1)设置的多个支撑单元(2);以及通过所述多个支撑单元(2)支撑于所述框架结构(1)上方的平台(3),设置为安装用于对所述核反应堆组件(10)进行操作的操作单元(40)以及用于对所述核反应堆组件(10)进行测量的测量单元(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试验台架以及试验系统
本技术的实施例涉及核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试验台架以及试验系统。
技术介绍
核反应堆组件作为堆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核反应堆的安全运行息息相关。核反应堆组件在寿期内会发生轴向伸长和径向弯曲变形,有效控制核反应堆组件的受力情况和变形情况是保证堆芯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因此,通过开展堆外试验来了解核反应堆组件的变形情况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确保核反应堆组件的各项功能和性能指标满足设计和运行要求。核反应堆组件的堆外试验包括:单组件抗弯刚度试验、单组件自由热弯曲试验、单组件受限热弯曲试验、单排组件受限热弯曲试验、60°扇区组件受限热弯曲试验等多种类型,不同试验的核反应堆组件的安装方式、约束方式、施加载荷类型、测量系统等均不相同。试验过程中在约束核反应堆组件的同时,还需要对核反应堆组件壁面的温度、变形、核反应堆组件之问的作用力等参数进行测量,因此需要一种功能强大、稳定性好、综合性强的试验台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试验台架以及试验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方面。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试验台架,包括:框架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多个立柱和多个横梁,所述框架结构设置为在其内部收容核反应堆组件以及所述核反应堆组件的支撑装置,并设置为安装用于对所述核反应堆组件进行约束的约束单元;围绕所述框架结构设置的多个支撑单元;以及通过所述多个支撑单元支撑于所述框架结构上方的平台,设置为安装用于对所述核反应堆组件进行操作的操作单元以及用于对所述核反应堆组件进行测量的测量单元。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平台靠近所述框架结构的一面设有第一安装部,设置为安装所述操作单元;所述平台远离所述框架结构的一面设有第二安装部,设置为安装所述测量单元。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平台设有对应于所述框架结构的开口,其中所述测量单元能够通过所述开口对所述核反应堆组件进行测量。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试验台架还包括连接地面及所述平台的爬梯。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立柱的侧面设有横向延伸的管件,所述管件与第一法兰盘连接,所述横梁的端部连接第二法兰盘,所述第一法兰盘与所述第二法兰盘相对应,并通过连接件连接。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框架结构包括立方体结构,所述多个立柱包括多个第一立柱和多个第二立柱,所述多个第一立柱设于所述立方体结构的棱边,所述多个第二立柱靠近任一所述第一立柱设置;所述框架结构还包括支承板,安装于所述多个第二立柱及其所靠近的所述第一立柱上。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多个立柱还包括第三立柱,设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立柱之间,其中安装于所述第三立柱的约束单元能够用于约束所述核反应堆组件的三角形阵列的顶角。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种试验系统,包括:所述的试验台架;核反应堆组件;设置为支撑所述核反应堆组件的支撑装置;设置为对所述核反应堆组件进行约束的约束单元;设置为对所述核反应堆组件进行操作的操作单元;设置为对所述核反应堆组件进行测量的测量单元;连接至所述核反应堆组件的第一突出部的第一水平力加载单元,安装于所述支承板;以及连接至所述核反应堆组件的第二突出部的第二水平力加载单元,安装于所述框架结构位于所述支承板上部的位置。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支撑装置上设有多条基准线。在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试验台架中,通过设置框架结构,可以在其内部放置核反应堆组件以及支撑装置,并且可以在其上安装约束单元以对核反应堆组件进行约束,满足试验要求;通过在框架结构上方设置平台,可以在平台上安装操作单元和测量单元以满足对核反应堆组件的操作需求和测量需求。附图说明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技术所作的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技术有全面的理解。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试验台架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2示出了图1的试验台架的框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试验台架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试验台架100,包括:框架结构1,包括相互连接的多个立柱11和多个横梁12,框架结构1设置为在其内部收容核反应堆组件10以及核反应堆组件10的支撑装置20,并设置为安装用于对核反应堆组件10进行约束的约束单元30;围绕框架结构1设置的多个支撑单元2;以及通过多个支撑单元2支撑于框架结构1上方的平台3,设置为安装用于对核反应堆组件10进行操作的操作单元40以及用于对核反应堆组件10进行测量的测量单元50。约束单元30能够围合核反应堆组件10或核反应堆组件10的阵列。约束单元30可以包括第一约束单元31以及第二约束单元32,第一约束单元31连接至核反应堆组件10的第一突出部,第二约束单元32连接至核反应堆组件10的第二突出部。核反应堆组件10包括头部、连接至头部的主体部以及连接至主体部的脚部,所述头部包括圆筒状的操作部,操作单元40可以对所述操作部进行操作;所述主体部包括轴向延伸的壳体,所述壳体例如可以为空心六棱柱结构;所述脚部用于与支撑装置20上的容纳孔配合,所述脚部可以为圆柱状。多个所述第一突出部沿周向间隔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上部区域,多个所述第二突出部沿周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头部。在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试验台架100中,通过设置框架结构1,可以在其内部放置核反应堆组件10以及支撑装置20,并且可以在其上安装约束单元30以对核反应堆组件10进行约束,满足试验要求;通过在框架结构1上方设置平台3,可以在平台3上安装操作单元40和测量单元50以满足对核反应堆组件10的操作需求和测量需求。平台3靠近框架结构1的一面设有第一安装部,设置为安装操作单元40。操作单元40能够对核反应堆组件10进行吊装、拆卸、装运等操作。操作单元40可以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一运动部和操作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运动部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部运动,包括改变位置和姿态,所述操作部连接至所述第一运动部,所述操作部用于对核反应堆组件10进行操作。操作单元40设置为其运动范围能够覆盖整个试验台架100。平台3远离框架结构1的一面设有第二安装部,设置为安装测量单元50。测量单元50可以包括非接触式测温单元,用于对核反应堆组件10壁面的温度分布进行测量。测量单元50例如可以是红外测温设备。测量单元50包括第二固定部、第二运动部和测量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运动部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固定部运动,包括改变位置和姿态,所述测量部连接至所述第二运动部,所述测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试验台架(100),包括:/n框架结构(1),包括相互连接的多个立柱(11)和多个横梁(12),所述框架结构(1)设置为在其内部收容核反应堆组件(10)以及所述核反应堆组件(10)的支撑装置(20),并设置为安装用于对所述核反应堆组件(10)进行约束的约束单元(30);/n围绕所述框架结构(1)设置的多个支撑单元(2);以及/n通过所述多个支撑单元(2)支撑于所述框架结构(1)上方的平台(3),设置为安装用于对所述核反应堆组件(10)进行操作的操作单元(40)以及用于对所述核反应堆组件(10)进行测量的测量单元(5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试验台架(100),包括:
框架结构(1),包括相互连接的多个立柱(11)和多个横梁(12),所述框架结构(1)设置为在其内部收容核反应堆组件(10)以及所述核反应堆组件(10)的支撑装置(20),并设置为安装用于对所述核反应堆组件(10)进行约束的约束单元(30);
围绕所述框架结构(1)设置的多个支撑单元(2);以及
通过所述多个支撑单元(2)支撑于所述框架结构(1)上方的平台(3),设置为安装用于对所述核反应堆组件(10)进行操作的操作单元(40)以及用于对所述核反应堆组件(10)进行测量的测量单元(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3)靠近所述框架结构(1)的一面设有第一安装部,设置为安装所述操作单元(40);所述平台(3)远离所述框架结构(1)的一面设有第二安装部,设置为安装所述测量单元(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3)设有对应于所述框架结构(1)的开口(33),其中所述测量单元(50)能够通过所述开口(33)对所述核反应堆组件(10)进行测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台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地面及所述平台(3)的爬梯(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1)的侧面设有横向延伸的管件,所述管件与第一法兰盘连接,所述横梁(12)的端部连接第二法兰盘,所述第一法兰盘与所述第二法兰盘相对应,并通过连接件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黑宝平高付海杨红义张金山薄涛梁莉巫英伟苏光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