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良海相淤泥用于种植土的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海相淤泥资源化利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良海相淤泥用于种植土的工艺。
技术介绍
吹填土作为一种水力吹填造陆而形成的的沉积土,其具有盐碱度高,质地粘重,结构性差,比重和容重较大,孔隙度和渗透系数小,自然脱盐率等特点,基本不具备水、肥、气、热的协调能力;另外,由于没有自然成土和生物演的替过程,吹填土中的有机质、速效养分等肥力指标一般都很低,所以恶劣的理化性质使得吹填土不适合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以前采用“盲管排盐、客土绿化”的方法,成本很高且绿化效果不稳定,而且近年来土源越来越少、越来越贵,这种“绿化一片,破坏一片”的客土绿化方式已经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要求。海相淤泥资源化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且能有效缓解海岸工程土壤稀缺的状况。中国专利技术201811112123.9,公开了一种海相淤泥复合固化剂,按质量分数计,海相淤泥复合固化剂由以下原料组成,各原料组分占海相淤泥的质量百分含量分别为:水泥8%-15%,硅灰5%一10%,草木灰10%-20%,Na0H:0.5%-1.5%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相淤泥改良后用于种植土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n步骤一,种植土配方/n以原始来料海相淤泥为基料给出配方:/n原始来料海相淤泥为基料,其质量份数为1份;/n其它组分相对于海相淤泥的质量份数分别为:0.5~3份稻壳(和/或秸秆)、5~10份砂粒、0.5~2份生物炭、8~12份有机肥、0.5~2份脱硫石膏;/n步骤二,基于步骤一的海相淤泥配方,工艺步骤如下:/nS1:降低海相淤泥含水率;/n通过自然蒸发、机械翻土方式,先将原始来料海相淤泥含水率控制50%以下;/nS2、破碎海相淤泥颗粒/n先将海相淤泥粒径破碎,最大粒径控制5cm以下;/nS3、添加稻壳(和/或秸秆)、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相淤泥改良后用于种植土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种植土配方
以原始来料海相淤泥为基料给出配方:
原始来料海相淤泥为基料,其质量份数为1份;
其它组分相对于海相淤泥的质量份数分别为:0.5~3份稻壳(和/或秸秆)、5~10份砂粒、0.5~2份生物炭、8~12份有机肥、0.5~2份脱硫石膏;
步骤二,基于步骤一的海相淤泥配方,工艺步骤如下:
S1:降低海相淤泥含水率;
通过自然蒸发、机械翻土方式,先将原始来料海相淤泥含水率控制50%以下;
S2、破碎海相淤泥颗粒
先将海相淤泥粒径破碎,最大粒径控制5cm以下;
S3、添加稻壳(和/或秸秆)、砂粒、脱硫石膏
根据步骤一中种植土配方中稻壳(和/或秸秆)、砂粒、脱硫石膏相对于海相淤泥的质量份数和原始来料的海相淤泥量,称量所需添加的稻壳(和/或秸秆)、砂粒、脱硫石膏质量,通过多次翻耕的方式进行添加;
S4、降低海相淤泥EC值
进行间歇式喷洒清水,降低海相淤泥EC值,使之控制在0.15~0.89ms/cm;
S5、添加生物炭和有机肥
通过翻耕的方式添加生物炭和有机肥增加海相淤泥有机质,添加生物炭和有机肥应在S4步骤之后,防止造成肥力的流失;具体如下:
步骤一中种植土配方中生物炭和有机肥相对于海相淤泥的质量份数和原始来料的海相淤泥量,称量生物炭和有机肥,并将需添加的生物炭和有机肥分成两堆;将第一堆混合物均匀洒在地表,对土壤(S3步骤后的土壤)进行翻耕,耕地深度控制在40-50cm;第一次翻耕结束后,将第二堆混合物再次均匀洒在地表,对土壤再次翻耕,耕地深度控制在20-40cm;通过两次施肥并且翻耕,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波,孙文博,张晴波,陶润礼,江帅,崔勇涛,袁超哲,郝宇驰,罗章,石鸿韬,曾嘉辰,曲嘉铭,孙慧,周振燕,施绍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