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水蓄能罐分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8778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蓄能罐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大型水蓄能罐分布器,包括上布水器主管、下布水器主管、支架单元、上布水器和下布水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内外八边型分布器和筛流版的特点,设计了新型的三组菱形分布器。其中,将一个圆罐分为三个平行四边形区域,每个平行四边形均由两个正三角形组成,共计三个平行四边形区域(6个正三角)均匀内嵌在圆罐中。由于三组分布器完全对称,因此在主干管上采用对称的三个开口,可以保证三组水量的完全平衡,达到了优良的平衡效果;同时,减去了传统的筛流板结构,降低了系统造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型水蓄能罐分布器
本技术涉及蓄能罐
,具体为大型水蓄能罐分布器。
技术介绍
大型水蓄能系统通常都是采用圆罐作为水蓄能罐,在已经建成大型水蓄能罐均采用内外八边型分布器。采用对称原则,将水均匀分配到分布器外八角和内八角的两个分布器上,由于水蓄冷系统分布器Re数需要在500-1300之间(根据不同罐体高度确定)。由于大型水蓄冷系统的流量高,供冷负荷大,内外八边型分布器难以满足高流量下Re数要求。而且内外八边型水蓄冷分布器由于内边和外边长度不一致,难以达到内边和外对称平衡。因此上述分布器在大型水蓄冷系统应用中,通常都会采用筛流板作为补充,将圆罐截面积上增加两层(或多层)孔板孔板,导致系统造价大幅度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是提供大型水蓄能罐分布器,解决现有技术中内外八边型分布器难以达到内边和外对称平衡,且造价高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大型水蓄能罐分布器,包括上布水器主管、下布水器主管、支架单元、上布水器和下布水器;所述上布水器主管和下布水器主管对称设置于水蓄能罐内,三组所述上布水器圆周分布于所述水蓄能罐上部,且与所述上布水器主管连通,三组所述下布水器对应所述上布水器的位置分布于所述水蓄能罐下部,且与所述下布水器主管连通,所述支架单元包括用于支撑所述上布水器的托架和用于支撑所述上布水器主管和下布水器主管的主管托架。进一步,所述上布水器包括上支管组和上分布器导流管;两组所述上支管组平行分布于所述水蓄能罐上部,每组所述上支管组包括四根上支管,所述上支管的管口向内设置,所述上分布器导流管用于连通四根所述上支管;所述下布水器包括下支管组和下分布器导流管;两组所述下支管组平行分布于所述水蓄能罐下部,每组所述下支管组包括四根下支管,所述下支管的管口向内设置,所述下分布器导流管用于连通四根所述下支管。进一步,所述上分布器导流管设置有上导流三通管,所述托架设置于所述上导流三通管下方位置,所述下分布器导流管设置有下导流三通管。进一步,所述上布水器主管上圆周分布有三根上分流管,所述上分流管的尾端通过上主管三通管连接有上横管,所述上横管的两端通过上竖管与所述上分布器导流管连通;所述下布水器主管下圆周分布有三根下分流管,所述下分流管的尾端通过下主管三通管连接有下横管,所述下横管的两端通过下竖管与所述下分布器导流管连通。进一步,所述托架包括立柱、用于连接所述立柱的钢管、设置于所述立柱顶端的横梁,以及设置于所述立柱底端的钢板。进一步,所述主管托架包括设置于所述立柱上的托板和设置于所述托板下的立杆。有益效果:本技术针对内外八边型分布器和筛流版的特点,设计了新型的三组菱形分布器。其中,将一个圆罐分为三个平行四边形区域,每个平行四边形均由两个正三角形组成,共计三个平行四边形区域(6个正三角)均匀内嵌在圆罐中。由于三组分布器完全对称,因此在主干管上采用对称的三个开口,可以保证三组水量的完全平衡,达到了优良的平衡效果;同时,减去了传统的筛流板结构,降低了系统造价。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分布器正视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的C-C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的D-D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的E-E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实施例的G-G截面示意图;图6为本实施例的支架左视示意图;图7为本实施例的立柱分布示意图;附图标记:上布水器主管1、上分流管11、上主管三通管12、上横管13、上竖管14、下布水器主管2、下分流管21、下主管三通管22、下横管23、下竖管24、支架单元3、托架31、立柱311、钢管312、横梁313、钢板314、主管托架32、托板321、立杆322、上布水器4、上支管组41、上支管411、上分布器导流管42、上导流三通管421、下布水器5、下支管组51、下支管511、下分布器导流管52、下导流三通管521。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涉及的大型水蓄能罐分布器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大型水蓄能罐分布器,包括上布水器主管1、下布水器主管2、支架单元3、上布水器4和下布水器5:所述上布水器主管1和下布水器主管2对称设置于水蓄能罐内,三组所述上布水器4圆周分布于所述水蓄能罐上部,且与所述上布水器主管1连通,三组所述下布水器5对应所述上布水器4的位置分布于所述水蓄能罐下部,且与所述下布水器主管2连通,所述支架单元3包括用于支撑所述上布水器4的托架31和用于支撑所述上布水器主管1和下布水器主管2的主管托架32。所述上布水器4包括上支管组41和上分布器导流管42;两组所述上支管组41平行分布于所述水蓄能罐上部,每组所述上支管组41包括四根上支管411,所述上支管411的管口向内设置,所述上分布器导流管42用于连通四根所述上支管411:所述下布水器5包括下支管组51和下分布器导流管52;两组所述下支管组51平行分布于所述水蓄能罐下部,每组所述下支管组51包括四根下支管511,所述下支管511的管口向内设置,所述下分布器导流管52用于连通四根所述下支管511。所述上分布器导流管42设置有上导流三通管421,所述托架31设置于所述上导流三通管421下方位置,所述下分布器导流管52设置有下导流三通管521。所述上布水器主管1上圆周分布有三根上分流管11,所述上分流管11的尾端通过上主管三通管12连接有上横管13,所述上横管13的两端通过上竖管14与所述上分布器导流管42连通;所述下布水器主管2下圆周分布有三根下分流管21,所述下分流管21的尾端通过下主管三通管22连接有下横管23,所述下横管23的两端通过下竖管24与所述下分布器导流管52连通。所述托架31包括立柱311、用于连接所述立柱311的钢管312、设置于所述立柱311顶端的横梁313,以及设置于所述立柱311底端的钢板314。所述主管托架32包括设置于所述立柱311上的托板321和设置于所述托板321下的立杆322。使用时,将一个圆罐分为三个平行四边形区域,每个平行四边形均由两个正三角形组成,共计三个平行四边形区域(6个正三角)均匀内嵌在圆罐中,通过上支管组41和下支管组51的排列布置,形成上下各三组菱形分布器,能够实现完全满足对称原理,在圆罐内部实现布水均匀和完全对称。由于三组布水器完全对称,因此在主干管上采用对称的三个开口,可以保证三组水量的完全平衡。再经过三次对称分部,将水量均匀输配到斜H型分布的上支管411和下支管511中。最终每根斜H分布的单根支管的流量=总流量*1/3*1/2*1/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大型水蓄能罐分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布水器主管、下布水器主管、支架单元、上布水器和下布水器;所述上布水器主管和下布水器主管对称设置于水蓄能罐内,三组所述上布水器圆周分布于所述水蓄能罐上部,且与所述上布水器主管连通,三组所述下布水器对应所述上布水器的位置分布于所述水蓄能罐下部,且与所述下布水器主管连通,所述支架单元包括用于支撑所述上布水器的托架和用于支撑所述上布水器主管和下布水器主管的主管托架。/n

【技术特征摘要】
1.大型水蓄能罐分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布水器主管、下布水器主管、支架单元、上布水器和下布水器;所述上布水器主管和下布水器主管对称设置于水蓄能罐内,三组所述上布水器圆周分布于所述水蓄能罐上部,且与所述上布水器主管连通,三组所述下布水器对应所述上布水器的位置分布于所述水蓄能罐下部,且与所述下布水器主管连通,所述支架单元包括用于支撑所述上布水器的托架和用于支撑所述上布水器主管和下布水器主管的主管托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水蓄能罐分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布水器包括上支管组和上分布器导流管;两组所述上支管组平行分布于所述水蓄能罐上部,每组所述上支管组包括四根上支管,所述上支管的管口向内设置,所述上分布器导流管用于连通四根所述上支管;所述下布水器包括下支管组和下分布器导流管;两组所述下支管组平行分布于所述水蓄能罐下部,每组所述下支管组包括四根下支管,所述下支管的管口向内设置,所述下分布器导流管用于连通四根所述下支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青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广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