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承插式螺旋钢管,其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两端分别设有插接口和承接口,所述插接口的外径与承接口的内径相适配;钢接口,所述钢接口设于管体外围,所述钢接口包括壳体、多根螺栓、多块紧固片和多块垫片,每根螺栓、每块紧固片与每块垫片之间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螺栓贯穿所述壳体,所述壳体内的螺栓与所述紧固片连接,所述垫片的一面与所述紧固片连接,另一面与所述承接口侧壁抵接;固定片,所述固定片设于所述管体外壁且设于所述插接口与所述承接口的相接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承插式的连接方式实现螺旋钢管之间的便捷连接,再结合钢接口以及固定片的配合实现双重固定,保证了螺旋钢管连接的密封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承插式螺旋钢管
本技术属于螺旋钢管
,涉及一种承插式螺旋钢管。
技术介绍
螺旋钢管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医疗、食品、轻工、机械仪表等工业输送管道以及机械结构部件等。螺旋钢管是以带钢卷板为原材料,经常温挤压成型,以自动双丝双面埋弧焊工艺焊接而成的螺旋缝钢管。随着国内外多项重大管道工程的规划及建设,大变形管线钢、高强度级别热煨弯管和厚规格低温管件等高附加值产品,显现出良好的市场竞争能力和较大的市场需求。但目前的螺旋钢管在连接时存在连接方式复杂及对口困难等问题,并且在连接后插接口与承接口之间易出现松动,导致密封性不好而影响其使用寿命等问题。因此,需要一种承插式螺旋钢管,来解决现有技术中螺旋钢管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承插式螺旋钢管,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螺旋钢管存在的连接方式复杂及对口困难的技术问题,同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螺旋钢管存在的在连接后插接口与承接口之间易出现松动,导致密封性不好而影响其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承插式螺旋钢管,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承插式螺旋钢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两端分别设有插接口和承接口,所述插接口的外径与所述承接口的内径相适配;钢接口,所述钢接口设于所述管体外围,所述钢接口包括壳体、多根螺栓、多块紧固片和多块垫片,每根所述螺栓、每块所述紧固片与每块所述垫片之间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螺栓贯穿所述壳体,所述壳体内的螺栓与所述紧固片连接,所述垫片的一面与所述紧固片连接,另一面与所述承接口侧壁抵接;固定片,所述固定片设于所述管体外壁且设于所述插接口与所述承接口的相接处。如上述的一种承插式螺旋钢管,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钢接口通过焊接或者螺纹连接的方式与所述管体固定连接。如上述的一种承插式螺旋钢管,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壳体设于所述承接口处的管体外壁周围。如上述的一种承插式螺旋钢管,进一步优选为:多块所述紧固片可组成固定层,多块所述垫片可组成保护层,所述固定层包覆在所述保护层外围,所述保护层包覆在所述承接口外围。如上述的一种承插式螺旋钢管,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固定层和所述保护层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固定层和所述保护层在所述螺栓的带动下可紧紧包覆所述承接口外围。如上述的一种承插式螺旋钢管,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固定片包括上固定片和下固定片,分别设于所述插接口与所述承接口的上下端。如上述的一种承插式螺旋钢管,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插接口插入所述承接口时,所述插接口处的上固定片与所述承接口处的上固定片相贴合,所述插接口处的下固定片与所述承接口处的下固定片也相贴合。如上述的一种承插式螺旋钢管,进一步优选为:所述上固定片和所述下固定片上对应开设有螺孔,所述插接口处的上固定片与所述承接口处的上固定片相贴合后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插接口处的下固定片与所述承接口处的下固定片相贴合后也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分析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一、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承插式螺旋钢管包括管体、钢接口和固定片,其中,管体两端分别设有插接口和承接口,插接口的外径与承接口的内径相适配,钢接口设于管体外围,钢接口包括壳体、多根螺栓、多块紧固片和多块垫片,每根螺栓、每块紧固片与每块垫片之间一一对应设置,螺栓贯穿壳体,壳体内的螺栓与紧固片连接,垫片的一面与紧固片连接,另一面与承接口侧壁抵接,固定片设于管体外壁且设于插接口与承接口的相接处;本技术通过在管体两端分别设置插接口和承接口的方式来实现管体之间的初步连接,再通过在管体外围设置钢接口的方式对接口处进行固定,最后通过管体外壁上的固定片进行二次固定。总而言之,本技术通过承插式的连接方式实现螺旋钢管之间的便捷连接,再结合钢接口以及固定片的配合实现双重固定,保证了螺旋钢管连接的密封性,延长其使用寿命。二、本技术的多块紧固片可组成固定层,多块垫片可组成保护层,固定层包覆在保护层外围,保护层包覆在承接口外围,固定层和保护层为一体式结构,固定层和保护层在螺栓的带动下可紧紧包覆承接口外围;本技术通过在承接口外围设置保护层和固定层的方式,使得插接口插入承接口时,可通过螺栓带动固定层和保护层紧紧包覆在承接口外围,一方面可以起到紧固螺旋钢管连接口的作用,保证螺旋钢管连接的密封性,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固定层挤压而导致承接口外围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承插式螺旋钢管结构示意图。图中:1-管体;2-插接口;3-承接口;4-钢接口;41-壳体;42-螺栓;43-紧固片;44-垫片;5-固定片;51-上固定片;52-下固定片;6-螺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承插式螺旋钢管主要包括管体1,管体1两端分别设有插接口2和承接口3,插接口2的外径与承接口3的内径相适配;钢接口4,钢接口4设于管体1外围,钢接口4包括壳体41、多根螺栓42、多块紧固片43和多块垫片44,每根螺栓42、每块紧固片43与每块垫片44之间一一对应设置,螺栓42贯穿壳体41,壳体41内的螺栓42与紧固片43连接,垫片44的一面与紧固片43连接,另一面与承接口3侧壁抵接;固定片5,固定片5设于管体1外壁且设于插接口2与承接口3的相接处。总而言之,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承插式螺旋钢管包括管体1、钢接口4和固定片5,其中,管体1两端分别设有插接口2和承接口3,插接口2的外径与承接口3的内径相适配,钢接口4设于管体1外围,钢接口4包括壳体41、多根螺栓42、多块紧固片43和多块垫片44,每根螺栓42、每块紧固片43与每块垫片44之间一一对应设置,螺栓42贯穿壳体41,壳体41内的螺栓42与紧固片43连接,垫片44的一面与紧固片43连接,另一面与承接口3侧壁抵接,固定片5设于管体1外壁且设于插接口2与承接口3的相接处;本技术通过在管体1两端分别设置插接口2和承接口3的方式来实现管体1之间的初步连接,再通过在管体1外围设置钢接口4的方式对接口处进行固定,最后通过管体1外壁上的固定片5进行二次固定。总而言之,本技术通过承插式的连接方式实现螺旋钢管之间的便捷连接,再结合钢接口4以及固定片5的配合实现双重固定,保证了螺旋钢管连接的密封性,延长其使用寿命。为了便于对螺旋钢管的接口处进行固定,在本技术中,钢接口4通过焊接或者螺纹连接的方式与管体1固定连接,钢接口4包括壳体41、多根螺栓42、多块紧固片43和多块垫片44,即壳体41设于承接口3处的管体1外壁周围,多块紧固片43可组成固定层,多块垫片44可组成保护层,固定层包覆在保护层外围,保护层包覆在承接口3外围,固定层和保护层为一体式结构,固定层和保护层在螺栓42的带动下可紧紧包覆承接口3外围,即本技术通过在承接口3外围设置保护层和固定层的方式,使得插接口2插入承接口3时,可通过螺栓42带动固定层和保护层紧紧包覆在承接口3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承插式螺旋钢管,其特征在于,包括:/n管体,所述管体两端分别设有插接口和承接口,所述插接口的外径与所述承接口的内径相适配;/n钢接口,所述钢接口设于所述管体外围,所述钢接口包括壳体、多根螺栓、多块紧固片和多块垫片,每根所述螺栓、每块所述紧固片与每块所述垫片之间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螺栓贯穿所述壳体,所述壳体内的螺栓与所述紧固片连接,所述垫片的一面与所述紧固片连接,另一面与所述承接口侧壁抵接;/n固定片,所述固定片设于所述管体外壁且设于所述插接口与所述承接口的相接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承插式螺旋钢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体,所述管体两端分别设有插接口和承接口,所述插接口的外径与所述承接口的内径相适配;
钢接口,所述钢接口设于所述管体外围,所述钢接口包括壳体、多根螺栓、多块紧固片和多块垫片,每根所述螺栓、每块所述紧固片与每块所述垫片之间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螺栓贯穿所述壳体,所述壳体内的螺栓与所述紧固片连接,所述垫片的一面与所述紧固片连接,另一面与所述承接口侧壁抵接;
固定片,所述固定片设于所述管体外壁且设于所述插接口与所述承接口的相接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承插式螺旋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接口通过焊接或者螺纹连接的方式与所述管体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承插式螺旋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于所述承接口处的管体外壁周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承插式螺旋钢管,其特征在于,多块所述紧固片可组成固定层,多块所述垫片可组成保护层,所述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东西,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佰钢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