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膜泵的阀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8466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隔膜泵的阀座结构,其包括:上盖、阀片、隔膜座及止逆机构,上盖配合在隔膜座上且设有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阀片设置在上盖与隔膜座之间,上盖和所述隔膜座之间夹持有第一容腔、第二容腔和第三容腔,进液通道能够和第一容腔相连通,出液通道能够和第三容腔相连通;隔膜座设置有和所述第一容腔相连通的第一通道,分别和所述第二容腔相连通的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以及连通第三容腔的第一开口;所述阀片设置有容置于所述第一容腔的第一膜片,以及容置于所述第二容腔的第二膜片,止逆机构,包括止回球和复位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隔膜泵具有可以长期稳定工作,不会发生失效,并且压力开启稳定,流量控制精准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膜泵的阀座结构
本技术涉及隔膜泵的
,特别是指一种隔膜泵的阀座结构。
技术介绍
隔膜式液泵是由电机提供圆周运动,再由机械装置使液泵内的隔膜做往复式运动,从而压缩、拉伸泵腔内的空气,在单向阀片的作用下,在出水孔或者进水口与外界大气压间产生压力差,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将水压入进水口,再从出水口排出。这种隔膜液泵已在小家电、医疗器械等场合得到较好的应用。现有的一种由马达、偏心轮、钢针、曲杆、下座、钟形座、钟形、中层板、伞形、膜片、上盖、卡簧组成的隔膜泵;马达通电动作后,带动偏心轮做伞形运动,曲杆带动钟形做拉伸和压缩运动,钟形做拉伸运动时,钟形与围成的空间产生真空,进水止回伞形打开,出水膜片关闭;钟形做压缩运动时,进水止回伞形关闭,出水膜片打开。这样流体介质就可以成进水端流向出水端,再从出水端流出。在出水端连接一个单项止回阀,这样就形成一个防逆流和防滴漏的系统。上述现有的隔膜泵存在以下缺陷:(1):现有的隔膜泵自身不具备止回系统,需要外接一个单项止回阀,这样造成了体积大、成本高、装配效率低。(2):现有隔膜泵采用2个伞形阀和1个膜片作为进出水系统,伞形阀容易发粘,易造成水泵开启压力偏大或者伞形阀打不开;而且伞形阀过异物能力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水中会夹杂着各种尺寸大小的异物颗粒,在水泵过水时,伞形阀容易吸附颗粒,造成进出水口堵塞,使隔膜泵不能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开启压力稳定,流量控制精准,可长期稳定工作的隔膜泵的阀座结构。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隔膜泵的阀座结构,其包括:上盖、阀片、隔膜座及止逆机构,所述上盖配合在隔膜座上且设有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所述阀片设置在上盖与隔膜座之间,所述上盖和所述隔膜座之间夹持有第一容腔、第二容腔和第三容腔,所述进液通道能够和所述第一容腔相连通,所述出液通道能够和所述第三容腔相连通;所述隔膜座设置有和所述第一容腔相连通的第一通道,分别和所述第二容腔相连通的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以及连通第三容腔的第一开口;所述阀片隔膜设置有容置于所述第一容腔的第一膜片,以及容置于所述第二容腔的第二膜片,止逆机构,包括止回球和复位弹簧,所述止回球支撑在所述第二囊腔和所述第三容腔相连通的第一开口处,所述复位弹簧支撑在所述止回球和所述上盖之间。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膜片和所述第二膜片为配置在所述隔膜且能够上下活动并复位的片状几何体。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隔膜座设置有向上延伸且位于所述第三容腔的导向柱,该导向柱设置有和所述第一开口相通的活动通道,所述止回球和所述复位弹簧均位于所述活动通道。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开口为开口朝上的锥形口,所述第一开口的侧面所夹的角度为50°~70°,所述止回球与所述第一开口的相切点距所述第一开口底部的距离为0.1~0.2mm,这个角度和距离出水效率最高,过异物能力最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可以取得以下技术效果:设有本技术阀座的隔膜泵具有可以长期稳定工作,隔膜机构不会发生失效的有益效果。具体地,隔膜泵在工作时,当隔膜泵的第一活动囊向下活动时,第一囊腔能够形成一定的负压,能够驱动外部的溶液自进液通道经第一容腔和第一通道,流入第一囊腔;且第一囊腔内的负压还能够驱动第二膜片向下活动并封住第二通道,防止第二囊腔内的溶液流入第一囊腔。当第二活动囊向上活动时,第二囊腔内的压力将会变大,能够驱动位于第二囊腔的溶液经第三容腔,并自出液通道流出;且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第二囊腔内的压力将会进一步让第二膜片封住第二通道。当第一活动囊向上活动,以及第二活动囊向下活动时,将会让第一囊腔的压力变大,而第一囊腔的压力变小形成负压。因此,第一活动囊将会驱动第一膜片向上活动并封住进液通道,同时会顶开第二膜片,让位于第一囊腔的溶液能够经第二通道、第二容腔和第三通道,流入第二囊腔。隔膜泵通过上述两个步骤即可稳定的经进液通道抽取外部的溶液,并从出液通道排出。在上述的两个步骤过程中,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能够上下活动,分别起到封住及打开进液通道和第二通道的作用,由于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在长期工作过程中,并不会出现发粘等失效作用,因此可以保证隔膜泵长期稳定的工作。当第二活动囊向上活动时,第二囊腔内的溶液会顶开止回球并压缩复位弹簧。当第二活动囊向下活动,复位弹簧会驱动止回球封住第一开口。当隔膜泵处于不工作时,复位弹簧也会驱动止回球封住第一开口。通过上述止逆机构,一方面可以保证第二囊腔的溶液排出时,具有更好和更稳定的压力。另一面,在第二囊腔处于负压时,外部的溶液不会经过出液通道逆流到第二囊腔。相较于现有的隔膜泵,本技术在隔膜上设计第一膜片及第二膜片作为进出水端的止回阀片,相较于现有装配2个伞形和1个膜片的隔膜泵,本技术结构更简单,装片效率更高;第一膜片及第二膜片与伞形相比,不易发粘,且过异物能力更强。本技术采用弹簧加钢珠的结构作为出水口的单向止回阀,结构简单,精准的开启压力,相比需要外接一个单项止回阀的现有结构,本技术具有体积小、成本低、装配简单等优势,产品有利于集成化、定制化。附图说明图1是具有本技术阀座的隔膜泵的轴侧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A-A方向的第一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1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的A-A方向的第二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隔膜泵的分解断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壳体机构;2-上盖;3-隔膜座;4-支撑组件;5-支撑座;6-底座;7-复位弹簧;8-止回球;9-止逆机构;10-阀片;11-第一活动囊;12-第二活动囊;13-隔膜机构;14-摆动件;15-电机;16-驱动机构;17-进液通道;18-出液通道;19-第一膜片;20-第二膜片;21-第一通道;22-第二通道;23-第三通道;24-第一容腔;25-第二容腔;26-第三容腔;27-第一囊腔;28-第二囊腔;29-第一囊形部;30-第一活动杆;31-第二囊形部;32-第二活动杆;33-卡簧;34-第一开口;35-导向柱;36-活动通道;37-活动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由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带止回及防渗漏功能的串联隔膜泵包含:壳体机构1,其包括支撑组件4、支撑在支撑组件4的隔膜座3,以及支撑在隔膜座3且设置有进液通道17和出液通道18的上盖2;上盖2和隔膜座3之间夹持有第一容腔24、第二容腔25和第三容腔26,进液通道17能够和第一容腔24相连通,出液通道18能够和第三容腔26相连通;隔膜座3设置有和第一容腔24相连通的第一通道21,以及分别和第二容腔25相连通的第二通道22和第三通道23;隔膜机构13,其包括夹于上盖2和隔膜座3之间的阀片10,支撑在支撑组件4且串联的第一活动囊11和第二活动囊12;阀片10设置有容置于第一容腔24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膜泵的阀座结构,其包括:上盖、阀片、隔膜座及止逆机构,所述上盖配合在隔膜座上且设有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所述阀片设置在上盖与隔膜座之间,所述上盖和所述隔膜座之间夹持有第一容腔、第二容腔和第三容腔,所述进液通道能够和所述第一容腔相连通,所述出液通道能够和所述第三容腔相连通;所述隔膜座设置有和所述第一容腔相连通的第一通道,分别和所述第二容腔相连通的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以及连通第三容腔的第一开口;所述阀片设置有容置于所述第一容腔的第一膜片,以及容置于所述第二容腔的第二膜片,止逆机构,包括止回球和复位弹簧,所述止回球支撑在第二囊腔和所述第三容腔相连通的第一开口处,所述复位弹簧支撑在所述止回球和所述上盖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723 CN 201921168855X1.一种隔膜泵的阀座结构,其包括:上盖、阀片、隔膜座及止逆机构,所述上盖配合在隔膜座上且设有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所述阀片设置在上盖与隔膜座之间,所述上盖和所述隔膜座之间夹持有第一容腔、第二容腔和第三容腔,所述进液通道能够和所述第一容腔相连通,所述出液通道能够和所述第三容腔相连通;所述隔膜座设置有和所述第一容腔相连通的第一通道,分别和所述第二容腔相连通的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以及连通第三容腔的第一开口;所述阀片设置有容置于所述第一容腔的第一膜片,以及容置于所述第二容腔的第二膜片,止逆机构,包括止回球和复位弹簧,所述止回球支撑在第二囊腔和所述第三容腔相连通的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宏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坤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