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电动预供油泵及具有这种预供油泵的柴油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84455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流电动预供油泵,包括底座、安装于底座上的直流电机以及与所述直流电机连接的油泵,油泵包括泵体、转子和油泵轴;泵体前端为转子腔壳体,后端为安装座,在转子腔壳体和安装座之间还安装有中隔板;油泵轴贯穿安装座和中隔板,其支撑端轴承安装于转子腔壳体的前壁上,输入端轴承安装于安装座上;油泵轴的输入端与直流电机的输出轴轴向直线连接,泵体安装于直流电机的壳体上;在转子腔壳体的前端设有进油孔和出油孔。还公开了一种带有上述直流预供油泵的柴油机。通过以上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使柴油机的结构更紧凑、操控更方便,更有效保证柴油机的润滑效果,有效防止因润滑不足而造成的故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流电动预供油泵及具有这种预供油泵的柴油机
本技术涉及柴油机的预供油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直流电动预供油泵和具有这种预供油泵的柴油机。
技术介绍
在柴油机起动前,一般要向柴油机各润滑系统输送一定压力和流量的润滑油,减少起动时的摩擦阻力,以保证柴油机各运动副(尤其是主轴承和连杆轴承),在起动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润滑,从而防止因润滑不足而造成故障。很多柴油机使用手摇机油泵或气动油泵,费时费力,效果还不好;后来逐渐采用电动油泵,但也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现在使用的电动预供油泵,有的采用交流电动机,存在控制繁杂,成本过高,使用过程中出现油压变化较大时,易出现故障;还有的预供油泵体积过大,使用不方便。如何设计一种体积较小、操控简单、供油效果好的预供油泵是本行业的急切需求。同时,配有预供油泵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效果好的柴油机也是市场比较有竞争力的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体积较小、操控简单、供油效果好且可以固定安装在柴油机上的直流电动预供油泵,同时提供一种带有这种预供油泵的柴油机。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流电动预供油泵,包括底座(1)、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1)上的直流电机(2)以及与所述直流电机(2)固定连接的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泵包括泵体(3)、转子和油泵轴(34);所述泵体(3)前端为转子腔壳体(31),后端为安装座(33),在所述转子腔壳体(31)和所述安装座(33)之间还安装有中隔板(32),所述转子腔壳体(31)、中隔板(32)和安装座(33)在外侧边缘用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油泵轴(34)贯穿所述安装座(33)和中隔板(32),其支撑端通过轴承安装于所述转子腔壳体(31)的前壁上,输入端通过轴承安装于所述安装座(33)上;所述油泵轴(34)的输入端与所述直流电机(2)的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电动预供油泵,包括底座(1)、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1)上的直流电机(2)以及与所述直流电机(2)固定连接的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泵包括泵体(3)、转子和油泵轴(34);所述泵体(3)前端为转子腔壳体(31),后端为安装座(33),在所述转子腔壳体(31)和所述安装座(33)之间还安装有中隔板(32),所述转子腔壳体(31)、中隔板(32)和安装座(33)在外侧边缘用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油泵轴(34)贯穿所述安装座(33)和中隔板(32),其支撑端通过轴承安装于所述转子腔壳体(31)的前壁上,输入端通过轴承安装于所述安装座(33)上;所述油泵轴(34)的输入端与所述直流电机(2)的输出轴轴向直线连接,所述泵体(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所述直流电机(2)的壳体上;在所述转子腔壳体(31)的前端还设有进油孔(311)和出油孔(3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动预供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机(2)的输出轴输出端设于其壳体内侧,所述油泵轴(34)伸入所述直流电机(2)的壳体内通过联轴器与其输出轴连接;所述安装座(33)与所述直流电机(2)的壳体间有相对应的安装平面,通过螺栓将所述泵体(3)与所述直流电机(2)的壳体紧密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一波柳水清宋玉涛牟倍瑶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市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