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抽油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8428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抽油机,包括:底座;液压缸,所述液压缸垂直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的顶部;动滑轮组件,所述动滑轮组件具有固定设置于所述液压缸端部的滑轮支架,所述滑轮支架的两侧转动设置有两个动滑轮;第一钢丝绳,所述第一钢丝绳套装在所述动滑轮上,所述第一钢丝绳的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有抽油杆连接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在使用的过程中,配重块通过第二钢丝绳作用于动滑轮组的拉力能够承担一部分抽油杆连接器及抽油杆的重力,因此在抽油杆升降的过程中减小液压缸的负载,从而实现了节能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抽油机
本技术属于抽油机
,具体涉及一种液压抽油机。
技术介绍
液压抽油机为塔架式结构,目前广泛应用于稠油、高凝油和深井低渗透原油的开采以及高含水期油田原油的开采,具有占地面积小,高效低耗等优点,满足了深抽、节能和大排量提液等工艺要求。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CN201720080431.2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液压配重塔式抽油机,包括底座,底座上竖直设置有桁架,桁架顶部设置有定滑轮,定滑轮的转轴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定滑轮上侧缠绕有钢丝绳,位于定滑轮左侧的钢丝绳的下端设置有提引器,提引器下部竖直设置有抽油杆,提引器上设置有负荷传感器,底座上铰接有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塞杆伸出端设置有承载块,位于定滑轮右侧的钢丝横下端与承载块固定连接,底座上还设置有液压控制站,液压控制站与液压缸之间经液压油管相连;其能够根据油井负荷大小自动调节液压缸对钢丝绳施加的配重力,抽油机工作更加可靠;但是其中抽油杆在升降抽油的过程中的拉力完全通过液压缸提供,液压缸负载较高,液压缸的能耗与负载呈正相关,故其能耗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少耗能的液压抽油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液压抽油机,包括:底座;液压缸,所述液压缸垂直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的顶部;动滑轮组件,所述动滑轮组件具有固定设置于所述液压缸端部的滑轮支架,所述滑轮支架的两侧转动设置有两个动滑轮;第一钢丝绳,所述第一钢丝绳套装在所述动滑轮上,所述第一钢丝绳的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有抽油杆连接器;定滑轮组件,所述定滑轮组件具有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顶部的梯型支架,所述梯型支架的顶端转动设置有定滑轮;第二钢丝绳,所述第二钢丝绳套装在所述定滑轮上,所述第二钢丝绳的一端与所述滑轮支架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有配重块。所述底座的顶部与所述第一钢丝绳相对应固定设置有固定杆,所述第一钢丝绳的一端通过钢丝绳锁扣固定套装在所述固定杆的外侧。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均设置有架板,所述架板垂直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的顶部。所述滑轮支架为U型槽体结构,所述滑轮支架的底面中部与所述液压缸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滑轮支架的顶部两侧壁之间固定设置有拉杆,所述第二钢丝绳的一端通过钢丝绳锁扣固定套装在所述拉杆的外侧。所述梯型支架具有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座顶部的两个梯形框架,所述定滑轮转动设置于所述两个梯形框架顶端之间。所述底座的顶部垂直设置有前支杆,所述液压缸的上部通过卡箍连接件与所述前支杆固定连接。所述液压缸的两侧均设置有侧支杆,所述侧支杆的底端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侧支杆的顶端与所述前支杆固定连接;所述前支杆的与所述液压缸相背离的一侧设置有后支杆,所述后支杆的底端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后支杆的顶端与所述前支杆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中在使用的过程中,配重块通过第二钢丝绳作用于动滑轮组的拉力能够承担一部分抽油杆连接器及抽油杆的重力,因此在抽油杆升降的过程中减小液压缸的负载,从而实现了节能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所示,液压抽油机,包括:底座1,底座1在使用时固定于地面;液压缸2,液压缸2垂直固定设置在底座1的顶部,液压缸2的活塞杆朝上,底端固定在底座1顶部;动滑轮组件,动滑轮组件具有固定设置于液压缸端部的滑轮支架17,滑轮支架17通过螺栓固定在活塞杆的自由端,滑轮支架17的两侧转动设置有两个动滑轮3;第一钢丝绳7,第一钢丝7绳套装在动滑轮3上,第一钢丝绳7的一端与底座1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有抽油杆连接器8,抽油杆连接器8在使用时与抽油杆进行连接;定滑轮组件,定滑轮组件具有固定设置于底座1顶部的梯型支架10,梯型支架10的顶端转动设置有定滑轮11;第二钢丝绳12,第二钢丝绳12套装在定滑轮11上,第二钢丝绳12的一端与滑轮支架17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有配重块13;在本实施例中,抽油杆连接器8上连接抽油杆;液压缸2的液压杆完全缩回时动滑轮3处于最低位,此时抽油杆也位于最低位;提升抽油杆时,液压缸2的液压杆伸出提升动滑轮3,配重块13下降,配重块13的重力势能释放做功;下降抽油杆时,液压缸2的液压杆收回降低动滑轮3,配重块13上升,抽油杆的重力势能释放做功;通过抽油杆与配重块13之间的动力势能转换,减小液压缸的负载,从而实现了节能的技术效果。如图2所示,底座1的顶部与第一钢丝绳7相对应固定设置有固定杆15,第一钢丝绳7的一端通过钢丝绳锁扣14固定套装在固定杆15的外侧;固定杆15的两端均设置有架板16,架板16垂直固定设置于底座1的顶部,具体的,架板16为板体结构,两个架板16相平行焊接在底座1的顶部,固定杆15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架板16焊接固定。如图3所示,滑轮支架17为U型槽体结构,滑轮支架17的底面中部与液压缸2中的液压缸的顶端固定连接,滑轮支架17的顶部两侧壁之间固定设置有拉杆18,第二钢丝绳12的一端通过钢丝绳锁扣固定套装在拉杆的外侧。梯型支架10具有对称设置在底座顶部的两个梯形框架,梯形框架是采用方管焊接而成的梯子形结构,梯形框架的底端固定焊接在底座1的顶部,定滑轮11转动设置于两个梯形框架顶端之间,具体的,两个梯形框架的顶端相对应焊接或通过螺栓固定有轴座,定滑轮11通过该轴座转动设置在梯形支架10的顶部。为了增强对液压缸2支撑的稳定性,底座1的顶部垂直设置有前支杆9,液压缸2的上部通过卡箍连接件6与前支杆9固定连接,前支杆9为工字钢,前支杆9的底端焊接在底座1的顶部,卡箍连接件6的座板与前支杆9的顶端固定焊接;液压缸2的两侧设置有侧支杆4,侧支杆4的底端与底座1的顶部焊接固定,侧支杆4的顶端与前支杆9焊接固定;前支杆9的与液压缸2相背离的一侧设置有后支杆5,后支杆5的底端与底座1焊接固定,后支杆5的顶端与前支杆9焊接固定固定。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抽油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n液压缸,所述液压缸垂直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的顶部;/n动滑轮组件,所述动滑轮组件具有固定设置于所述液压缸端部的滑轮支架,所述滑轮支架的两侧转动设置有两个动滑轮;/n第一钢丝绳,所述第一钢丝绳套装在所述动滑轮上,所述第一钢丝绳的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有抽油杆连接器;/n定滑轮组件,所述定滑轮组件具有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顶部的梯型支架,所述梯型支架的顶端转动设置有定滑轮;/n第二钢丝绳,所述第二钢丝绳套装在所述定滑轮上,所述第二钢丝绳的一端与所述滑轮支架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有配重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抽油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液压缸,所述液压缸垂直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的顶部;
动滑轮组件,所述动滑轮组件具有固定设置于所述液压缸端部的滑轮支架,所述滑轮支架的两侧转动设置有两个动滑轮;
第一钢丝绳,所述第一钢丝绳套装在所述动滑轮上,所述第一钢丝绳的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有抽油杆连接器;
定滑轮组件,所述定滑轮组件具有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顶部的梯型支架,所述梯型支架的顶端转动设置有定滑轮;
第二钢丝绳,所述第二钢丝绳套装在所述定滑轮上,所述第二钢丝绳的一端与所述滑轮支架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有配重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抽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顶部与所述第一钢丝绳相对应固定设置有固定杆,所述第一钢丝绳的一端通过钢丝绳锁扣固定套装在所述固定杆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抽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均设置有架板,所述架板垂直固定设置于所述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志亮叶绍干
申请(专利权)人:西派格工业智能装备南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