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预制装配式叠合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8290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预制装配式叠合板,包括叠合板,所述叠合板的内部镶嵌有等距离排列的第一钢筋,所述叠合板的内部固定镶嵌有扣板,所述扣板的底面开设有等距离里排列的卡槽,每个所述第一钢筋的外表面均与卡槽的内壁相接触,所述第一钢筋的顶端和第一钢筋的底端分别延伸至叠合板的上方和叠合板的下方,且卡槽呈矩形状,所述叠合板的内部固定镶嵌有固定板,所述叠合板的上方设有等距离排列的钢筋支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能够对叠合板进行吊起,避免了在吊起时出现开裂的问题,通过钢筋支架与固定板的连接,能够对叠合板在吊起是更加稳定,解决了起吊过程中,容易使叠合板发生裂缝,无法正常使用,给施工人员带来安全隐患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预制装配式叠合板
本技术属于叠合板
,具体为一种新型预制装配式叠合板。
技术介绍
叠合板也称叠合楼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叠合楼板整体性好,板的上下表面平整,便于饰面层装修,适用于对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和大开间建筑,由于现浇楼板不需支模,还有大块预制混凝土隔墙板可在结构施工阶段同时吊装,从而可提前插入装修工程,缩短整个工程的工期。现有技术中,预制装配式叠合板依然存在不足之处,在运输或起吊过程中,容易使叠合板发生裂缝,无法正常使用,给施工人员带来安全隐患,为此我们提供一种新型预制装配式叠合板,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容易使叠合板发生裂缝,无法正常使用,给施工人员带来安全隐患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预制装配式叠合板。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预制装配式叠合板,包括叠合板,所述叠合板的内部镶嵌有等距离排列的第一钢筋,所述叠合板的内部固定镶嵌有扣板,所述扣板的底面开设有等距离里排列的卡槽,每个所述第一钢筋的外表面均与卡槽的内壁相接触,所述第一钢筋的顶端和第一钢筋的底端分别延伸至叠合板的上方和叠合板的下方,且卡槽呈矩形状,所述叠合板的内部固定镶嵌有固定板,所述叠合板的上方设有等距离排列的钢筋支架,每个所述钢筋支架的底端均延伸至叠合板的内部并与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叠合板的上方设有第二钢筋,每个所述钢筋支架的外表面均与第二钢筋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叠合板之间设有连接板,每个所述连接板的左端和连接板的右端均与钢筋支架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固定连接。其中,每个所述卡槽的内顶壁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柱,每个所述定位柱的底端均与第一钢筋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其中,所述扣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固定块,每个所述固定块的上表面均与固定板的底面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固定板的水平长度值大于扣板的水平长度值,所述叠合板的水平长度值与第二钢筋的水平长度值相等。其中,每个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每个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均与第二钢筋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叠合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固定柱,每个所述固定柱的上表面均与第二钢筋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有固定板,能够使叠合板更加稳定,通过第二钢筋和钢筋支架之间的配合,能够对叠合板进行吊起,避免了在吊起过程中出现开裂的问题,通过钢筋支架与固定板的连接,能够对叠合板在吊起是更加稳定,解决了起吊过程中,容易使叠合板发生裂缝,无法正常使用,给施工人员带来安全隐患的问题。2、本技术中,通过扣板底面设置有的卡槽,起到了第一钢筋进行固定的效果,提高了对第一钢筋的稳定性,防止第一钢筋出线散乱问题,达到了对叠合板整体的固定,通过卡槽内部的定位柱,能够对第二钢筋进行定位,达到了对第一钢筋更加整齐,防止第一钢筋出现参差不齐的问题,影响叠合板的正常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叠合板正视图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中叠合板仰视图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标记:1、叠合板;2、第一钢筋;3、扣板;4、卡槽;5、定位柱;6、第二钢筋;7、支撑柱;8、连接板;9、固定柱;10、钢筋支架;11、固定板;12、固定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3,一种新型预制装配式叠合板,包括叠合板1,叠合板1的内部镶嵌有等距离排列的第一钢筋2,叠合板1的内部固定镶嵌有扣板3,扣板3的底面开设有等距离里排列的卡槽4,每个第一钢筋2的外表面均与卡槽4的内壁相接触,第一钢筋2的顶端和第一钢筋2的底端分别延伸至叠合板1的上方和叠合板1的下方,且卡槽4呈矩形状,叠合板1的内部固定镶嵌有固定板11,叠合板1的上方设有等距离排列的钢筋支架10,每个钢筋支架10的底端均延伸至叠合板1的内部并与固定板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叠合板1的上方设有第二钢筋6,每个钢筋支架10的外表面均与第二钢筋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两个叠合板1之间设有连接板8,每个连接板8的左端和连接板8的右端均与钢筋支架10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每个卡槽4的内顶壁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柱5,每个定位柱5的底端均与第一钢筋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达到了对第一钢筋2进行定位的效果,提高了第一钢筋2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扣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固定块12,每个固定块12的上表面均与固定板11的底面固定连接,提高了固定块12和固定板11的稳定性,防止叠合板1出现裂纹。进一步的,固定板11的水平长度值大于扣板3的水平长度值,叠合板1的水平长度值与第二钢筋6的水平长度值相等,达到了在吊起时更加稳定,提高了叠合板1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每个连接板8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7,每个支撑柱7的顶端均与第二钢筋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达到了对钢筋支架10的固定,避免了钢筋支架10发生脱落的问题。进一步的,叠合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固定柱9,每个固定柱9的上表面均与第二钢筋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达到了对叠合板1的固定,避免了第二钢筋6与叠合板1发生脱离的问题。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首先将扣板3底部的卡槽4卡接在第一钢筋2的上面,能够对第一钢筋2进行固定,防止第一钢筋2发生散乱,通过卡槽4内部的定位柱5,能够对第二钢筋6进行定位,通过固定板11,能够使叠合板1更加稳定,通过第二钢筋6和钢筋支架10之间的配合,能够对叠合板1进行吊起,通过钢筋支架10与固定板11的连接,能够对叠合板1在吊起是更加稳定,防止叠合板1在使用时发生开裂出现缝隙的问题。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预制装配式叠合板,包括叠合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板(1)的内部镶嵌有等距离排列的第一钢筋(2),所述叠合板(1)的内部固定镶嵌有扣板(3),所述扣板(3)的底面开设有等距离里排列的卡槽(4),每个所述第一钢筋(2)的外表面均与卡槽(4)的内壁相接触,所述第一钢筋(2)的顶端和第一钢筋(2)的底端分别延伸至叠合板(1)的上方和叠合板(1)的下方,且卡槽(4)呈矩形状,所述叠合板(1)的内部固定镶嵌有固定板(11),所述叠合板(1)的上方设有等距离排列的钢筋支架(10),每个所述钢筋支架(10)的底端均延伸至叠合板(1)的内部并与固定板(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叠合板(1)的上方设有第二钢筋(6),每个所述钢筋支架(10)的外表面均与第二钢筋(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叠合板(1)之间设有连接板(8),每个所述连接板(8)的左端和连接板(8)的右端均与钢筋支架(10)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预制装配式叠合板,包括叠合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板(1)的内部镶嵌有等距离排列的第一钢筋(2),所述叠合板(1)的内部固定镶嵌有扣板(3),所述扣板(3)的底面开设有等距离里排列的卡槽(4),每个所述第一钢筋(2)的外表面均与卡槽(4)的内壁相接触,所述第一钢筋(2)的顶端和第一钢筋(2)的底端分别延伸至叠合板(1)的上方和叠合板(1)的下方,且卡槽(4)呈矩形状,所述叠合板(1)的内部固定镶嵌有固定板(11),所述叠合板(1)的上方设有等距离排列的钢筋支架(10),每个所述钢筋支架(10)的底端均延伸至叠合板(1)的内部并与固定板(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叠合板(1)的上方设有第二钢筋(6),每个所述钢筋支架(10)的外表面均与第二钢筋(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叠合板(1)之间设有连接板(8),每个所述连接板(8)的左端和连接板(8)的右端均与钢筋支架(10)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预制装配式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体佳林玲巧李广胜蒋明持张航晨
申请(专利权)人:曙光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