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础底板集水坑自动排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82214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础底板集水坑自动排水装置,包括基坑:基坑的内侧设有砂石,且基坑的中部设有集水坑,基坑的顶部设有防水层,防水层的顶部设有基础底板,基础底板内侧的中部设有钢管套。有益效果:通过基坑与基础底板之间设有防水层,可避免地面水渗入到集水坑内,基础底板内侧设有钢管套顶部通过螺纹与连接套内侧的外螺纹套连接,连接套内的内螺纹套内侧螺纹连接的连通管底端设有排水管,排水管侧面开设有的排水孔内侧设有滤网,可避免杂物进入到排水管内造成堵塞,且连通管顶端连通的输水管侧面分别设有压力泵和单向阀,可把集水坑内侧的积水排出,避免产生严重的透水风险和地下室上浮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础底板集水坑自动排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基础底板集水坑自动排水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地下空间得到越来越多的利用,尤其随着高层、超高层等建筑的增多,多层地下室应用日趋频繁。然而,随着地下室深度的加深,地下室底板受土层中水压力的影响也越大,当底板封闭后,土层中丰富的地下水可能对底板局部区域形成较大压力,造成底板拱起、渗漏水,甚至整体上浮,对保证地下室的施工质量极其不利,地下室降排水在施工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工程中通常在前期基坑施工阶段时设置集水坑进行抽排水,封闭时将集水坑在底板中部割除,井内灌注混凝土等材料后焊接封口钢板,最后浇筑该部分的底板混凝土。此种施工方法存在诸多的不利因素:基础底板内预留空间狭小,部分底板深度过深,实际施工过程中集水坑容易遭到破坏而影响降水效果,集水坑封闭操作复杂,封闭效果不佳,从而产生严重的透水风险和地下室上浮隐患。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基础底板集水坑自动排水装置,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为此,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础底板集水坑自动排水装置,包括基坑:所述基坑的内侧设有砂石,且所述基坑的中部设有集水坑,所述基坑的顶部设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的顶部设有基础底板,所述基础底板内侧的中部设有钢管套,所述钢管套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基础底板通过锁紧螺栓连接的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包括圆盘,所述圆盘的顶部设有内螺纹套,所述内螺纹套的内侧通过螺纹设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底部设有排水管,且所述连通管的顶部设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的外侧设有压力泵和单向阀,所述基础底板的内侧设有混凝土层。作为优选的,所述钢管套依次贯穿所述基础底板和所述防水层,且钢管套的底部设有防水板。作为优选的,所述圆盘的底部设有外螺纹套,所述外螺纹套与所述钢管套内侧螺纹连接。作为优选的,所述排水管的侧面开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的内侧设有滤网。作为优选的,所述混凝土层的内侧设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位于所述压力泵的上方。作为优选的,所述集水坑的内侧设有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与所述压力泵电性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基坑内侧设有砂石和集水坑,砂石可方便把地下水透过进入集水坑内,集水坑内侧设有水位传感器可时刻监测集水坑的水位变化,且基坑与基础底板之间设有防水层,可避免地面水渗入到集水坑内,基础底板内侧设有钢管套顶部通过螺纹与连接套内侧的外螺纹套连接,连接套内的内螺纹套内侧螺纹连接的连通管底端设有排水管,排水管侧面开设有的排水孔内侧设有滤网,可避免杂物进入到排水管内造成堵塞,且连通管顶端连通的输水管侧面分别设有压力泵和单向阀,可把集水坑内侧的积水排出,避免产生严重的透水风险和地下室上浮隐患。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基础底板集水坑自动排水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基础底板集水坑自动排水装置的连接套结构图。图中:1、基坑;2、砂石;3、集水坑;4、防水层;5、基础底板;6、钢管套;7、锁紧螺栓;8、连接套;81、圆盘;82、内螺纹套;83、外螺纹套;9、连通管;10、排水管;11、排水孔;12、滤网;13、输水管;14、压力泵;15、单向阀;16、防护罩;17、混凝土层;18、水位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础底板集水坑自动排水装置。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基础底板集水坑自动排水装置,包括基坑1:所述基坑1的内侧设有砂石2,且所述基坑1的中部设有集水坑3,从上述设计不难看出,砂石2可方便把地下水透过进入集水坑3内,集水坑3内侧设有水位传感器18可时刻监测集水坑3的水位变化,所述基坑1的顶部设有防水层4,所述防水层4的顶部设有基础底板5,所述基础底板5内侧的中部设有钢管套6,所述钢管套6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基础底板5通过锁紧螺栓7连接的连接套8,所述连接套8包括圆盘81,所述圆盘81的顶部设有内螺纹套82,所述内螺纹套82的内侧通过螺纹设有连通管9,所述连通管9的底部设有排水管10,且所述连通管9的顶部设有输水管13,所述输水管13的外侧设有压力泵14和单向阀15,所述基础底板5的内侧设有混凝土层17。作为优选的,所述钢管套6依次贯穿所述基础底板5和所述防水层4,且钢管套6的底部设有防水板。实施例二;如图1-2所示,所述圆盘81的底部设有外螺纹套83,所述外螺纹套83与所述钢管套6内侧螺纹连接,所述排水管10的侧面开设有排水孔11,所述排水孔11的内侧设有滤网12,所述混凝土层17的内侧设有防护罩16,所述防护罩16位于所述压力泵14的上方,所述集水坑3的内侧设有水位传感器18,所述水位传感器18与所述压力泵14电性连接,从上述设计不难看出,连接套8内的内螺纹套82内侧螺纹连接的连通管9底端设有排水管10,排水管10侧面开设有的排水孔11内侧设有滤网12,可避免杂物进入到排水管10内造成堵塞,且连通管9顶端连通的输水管13侧面分别设有压力泵14和单向阀15,可把集水坑3内侧的积水排出,避免产生严重的透水风险和地下室上浮隐患。为了方便理解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技术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实际应用时,首先,基坑1内侧设有砂石2和集水坑3,砂石2可方便把地下水透过进入集水坑3内,集水坑3内侧设有水位传感器18可时刻监测集水坑3的水位变化,且基坑1与基础底板5之间设有防水层4,可避免地面水渗入到集水坑3内,基础底板5内侧设有钢管套6顶部通过螺纹与连接套8内侧的外螺纹套83连接,连接套8内的内螺纹套82内侧螺纹连接的连通管9底端设有排水管10,排水管10侧面开设有的排水孔11内侧设有滤网12,可避免杂物进入到排水管10内造成堵塞,且连通管9顶端连通的输水管13侧面分别设有压力泵14和单向阀15,可把集水坑3内侧的积水排出,避免产生严重的透水风险和地下室上浮隐患。综上所述,借助于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基坑1内侧设有砂石2和集水坑3,砂石2可方便把地下水透过进入集水坑3内,集水坑3内侧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础底板集水坑自动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坑(1):所述基坑(1)的内侧设有砂石(2),且所述基坑(1)的中部设有集水坑(3),所述基坑(1)的顶部设有防水层(4),所述防水层(4)的顶部设有基础底板(5),所述基础底板(5)内侧的中部设有钢管套(6),所述钢管套(6)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基础底板(5)通过锁紧螺栓(7)连接的连接套(8),所述连接套(8)包括圆盘(81),所述圆盘(81)的顶部设有内螺纹套(82),所述内螺纹套(82)的内侧通过螺纹设有连通管(9),所述连通管(9)的底部设有排水管(10),且所述连通管(9)的顶部设有输水管(13),所述输水管(13)的外侧设有压力泵(14)和单向阀(15),所述基础底板(5)的内侧设有混凝土层(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础底板集水坑自动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坑(1):所述基坑(1)的内侧设有砂石(2),且所述基坑(1)的中部设有集水坑(3),所述基坑(1)的顶部设有防水层(4),所述防水层(4)的顶部设有基础底板(5),所述基础底板(5)内侧的中部设有钢管套(6),所述钢管套(6)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基础底板(5)通过锁紧螺栓(7)连接的连接套(8),所述连接套(8)包括圆盘(81),所述圆盘(81)的顶部设有内螺纹套(82),所述内螺纹套(82)的内侧通过螺纹设有连通管(9),所述连通管(9)的底部设有排水管(10),且所述连通管(9)的顶部设有输水管(13),所述输水管(13)的外侧设有压力泵(14)和单向阀(15),所述基础底板(5)的内侧设有混凝土层(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础底板集水坑自动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套(6)依次贯穿所述基础底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永波尹国英马呈阳李明震徐争
申请(专利权)人:荣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