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础底板集水坑自动排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82214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础底板集水坑自动排水装置,包括基坑:基坑的内侧设有砂石,且基坑的中部设有集水坑,基坑的顶部设有防水层,防水层的顶部设有基础底板,基础底板内侧的中部设有钢管套。有益效果:通过基坑与基础底板之间设有防水层,可避免地面水渗入到集水坑内,基础底板内侧设有钢管套顶部通过螺纹与连接套内侧的外螺纹套连接,连接套内的内螺纹套内侧螺纹连接的连通管底端设有排水管,排水管侧面开设有的排水孔内侧设有滤网,可避免杂物进入到排水管内造成堵塞,且连通管顶端连通的输水管侧面分别设有压力泵和单向阀,可把集水坑内侧的积水排出,避免产生严重的透水风险和地下室上浮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础底板集水坑自动排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基础底板集水坑自动排水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地下空间得到越来越多的利用,尤其随着高层、超高层等建筑的增多,多层地下室应用日趋频繁。然而,随着地下室深度的加深,地下室底板受土层中水压力的影响也越大,当底板封闭后,土层中丰富的地下水可能对底板局部区域形成较大压力,造成底板拱起、渗漏水,甚至整体上浮,对保证地下室的施工质量极其不利,地下室降排水在施工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工程中通常在前期基坑施工阶段时设置集水坑进行抽排水,封闭时将集水坑在底板中部割除,井内灌注混凝土等材料后焊接封口钢板,最后浇筑该部分的底板混凝土。此种施工方法存在诸多的不利因素:基础底板内预留空间狭小,部分底板深度过深,实际施工过程中集水坑容易遭到破坏而影响降水效果,集水坑封闭操作复杂,封闭效果不佳,从而产生严重的透水风险和地下室上浮隐患。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基础底板集水坑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础底板集水坑自动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坑(1):所述基坑(1)的内侧设有砂石(2),且所述基坑(1)的中部设有集水坑(3),所述基坑(1)的顶部设有防水层(4),所述防水层(4)的顶部设有基础底板(5),所述基础底板(5)内侧的中部设有钢管套(6),所述钢管套(6)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基础底板(5)通过锁紧螺栓(7)连接的连接套(8),所述连接套(8)包括圆盘(81),所述圆盘(81)的顶部设有内螺纹套(82),所述内螺纹套(82)的内侧通过螺纹设有连通管(9),所述连通管(9)的底部设有排水管(10),且所述连通管(9)的顶部设有输水管(13),所述输水管(13)的外侧设有压力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础底板集水坑自动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坑(1):所述基坑(1)的内侧设有砂石(2),且所述基坑(1)的中部设有集水坑(3),所述基坑(1)的顶部设有防水层(4),所述防水层(4)的顶部设有基础底板(5),所述基础底板(5)内侧的中部设有钢管套(6),所述钢管套(6)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基础底板(5)通过锁紧螺栓(7)连接的连接套(8),所述连接套(8)包括圆盘(81),所述圆盘(81)的顶部设有内螺纹套(82),所述内螺纹套(82)的内侧通过螺纹设有连通管(9),所述连通管(9)的底部设有排水管(10),且所述连通管(9)的顶部设有输水管(13),所述输水管(13)的外侧设有压力泵(14)和单向阀(15),所述基础底板(5)的内侧设有混凝土层(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础底板集水坑自动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套(6)依次贯穿所述基础底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永波尹国英马呈阳李明震徐争
申请(专利权)人:荣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