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排水的基坑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4052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于排水的基坑支护结构,其包括排水沟,所述排水沟位于基坑底部且在基坑底部沿其边缘延伸设置,所述排水沟内还设有水池,所述水池在排水沟内向下凹陷设置,所述水池内设有水泵,所述水泵将水池内的水集中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使集水槽流入排水沟内的水可快速集中收集在一处方便排出,提高排水的效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排水的基坑支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基坑排水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排水的基坑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目前在开挖基坑时地下的含水层高于基坑的底面时,则基坑的侧壁可能会由于地下渗水造成失稳坍塌。公开号为CN209508993U的技术公开了一种基坑施工排水结构,包括若干集水组件,集水组件呈阵列分布的斜向上插在基坑斜坡面上,集水组件包括管身上设有若干渗水孔的排水管、管托和过滤层,管托截面呈“V”字型,过滤层设置在所述管托的夹角处,排水管插接在所述过滤层的下部;过滤层包括滤水棉和渗水层,滤水棉将渗水层与排水管包裹后呈圆柱状,并且排水管的管口伸出基坑斜坡面外侧,同时排水管的管口向一侧弯曲。每竖排的排水管的管口下方设有固定在基坑斜坡上的集水槽,集水槽的下端伸进排水沟槽内。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排水沟在集水槽的下方延伸较长,当使用此技术进行集水排水时,从集水槽流入排水沟内的水不易集中的从排水沟内排出,影响排水沟内的排水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排水的基坑支护结构,使集水槽流入排水沟内的水可快速的集中收集在一处方便排出,提高排水的效率。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便于排水的基坑支护结构,包括排水沟,所述排水沟位于基坑底部且在基坑底部沿其边缘延伸设置,所述排水沟内还设有水池,所述水池在排水沟内向下凹陷设置,所述水池内设有水泵,所述水泵将水池内的水集中排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流入排水沟,然后排水沟内的水沿其沟槽流入比排水沟更低的水池内,且在水池内集中然后通过水泵集中抽走,使排水沟内的水集中处理排放,提高了排水的效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排水沟的底面均朝向水池倾斜向下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排水沟内的水能够沿着倾斜的斜面快速的流入水池内,使排水沟内的水集中快速、彻底,从而提高排水的效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排水沟上且在水池沿排水沟长度方向两端的边缘设有挡泥滤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阻挡排水沟内的泥土等杂质排入水池内,保证水泵正常的抽水进程。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挡泥滤网与排水沟之间可拆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挡泥滤网上堆积有过多的泥土等杂质水不易通过时,可将挡泥滤网拆卸下来进行彻底清理,以保证挡泥滤网正常的过滤过程。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排水沟靠近水池处设有插接槽,所述挡泥滤网上设有插接块,所述插接块插接于插接槽内将挡泥滤网安装于水池的边缘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泥滤网通过插接的方式安装于排水沟内,当需要清理时只需向上拔出挡泥滤网即可,使拆卸安装方便快捷。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排水沟内凹陷设有泥槽,所述泥槽从排水沟的一竖直侧壁延伸至另一对立的侧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排水沟内一些较大的杂质或者泥块沉积在泥槽内,通过水流缓慢的被冲散,使挡泥滤网处不会被一些体积较大的泥块或杂质快速堵塞。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泥槽数量大于一且沿排水沟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列分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多个泥槽使各个泥槽不易迅速的被堆满,持续的保证泥槽的作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水泵包括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的抽水口处设有过滤盘,所述过滤盘呈网盘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水中沉积的泥土被过滤盘过滤阻挡,使抽水管不易堵塞,保证正常的排水进程。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当集水槽内的水流入排水沟后,排水沟内的水沿其倾斜的沟槽流入比排水沟更低的水池内,且在水池内集中然后通过水泵集中抽走,使排水沟内的水集中处理排放,提高了排水的效率;2.并且在水池的两端均设有挡泥滤网,使排水沟内的泥土或者杂质不易排入到水池内,同时在水泵的抽水管处设置过滤盘,使水池内的泥土不易堵塞到抽水管内,保证了水泵正常的抽水进程,提高排水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支护结构的剖视图一。图2是图1在A处体现渗水机构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支护结构的剖视图二。图4是图3在B处体现挡泥滤网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水泵上体现过滤盘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坑;2、支护板;3、渗水机构;31、容置槽;32、过滤层;33、渗水层;34、集水槽;35、渗水管;4、排水沟;41、水池;42、插接槽;43、泥槽;5、挡泥滤网;51、插接块;52、滤网;6、水泵;61、抽水管;62、过滤盘。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附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便于排水的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固定于基坑1侧壁的支护板2和设置穿透支护板2的渗水机构3,并且在支护板2的下端凹陷设有排水沟4。其中,基坑1呈梯形台状且侧壁从上往下朝向基坑1的中心收束设置,并且支护板2倾斜的固定安装在基坑1倾斜的侧壁上。同时参见附图1和附图2,渗水机构3包括在基坑1侧壁上挖空的容置槽31,即容置槽31从基坑1的侧壁朝向远离基坑1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并且渗水机构3还包括设于容置槽31内的过滤层32和渗水层33,另外渗水机构3还包括渗水管35,并且渗水层33包覆在渗水管35上,同时过滤层32包覆在渗水层33上即包裹后呈圆柱状固定在容置槽31内,且渗水管35从容置槽31的内部倾斜向下延伸并贯穿支护板2延伸至基坑1内部。另外,渗水机构3数量若干,此处数量为九且三个为一组竖直的排列在支护板2上。并且,在支护板2上且在每一组渗水机构3旁均凹陷设有集水槽34,集水槽34沿支护板2从上往下延伸贯通排水沟4,且每一个渗水机构3内的渗水管35倾斜的下端均朝向集水槽34的上方弯曲延伸,使容置槽31内的水可沿渗水管35流入集水槽34内,然后通过集水槽34流入排水沟4内统一排放。以上的基坑1、支护板2和渗水机构3均为现有技术,即基坑1侧壁内的地下水可通过渗水机构3流出且流入排水沟4排放,且并非本技术的改进点,其具体结构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此处不做详细介绍。参见附图3,排水沟4位于基坑1的底部且向下凹陷设置,并且在基坑1底部的四个边缘处均设有排水沟4,即四个排水沟4相连呈方形的环状。并且,在排水沟4底部的中点处设有水池41,水池41呈方形的槽状且向下凹陷延伸设置。且排水沟4的底面分别从水池41的两端倾斜向上背离延伸,即排水沟4的底面均朝向水池41倾斜向下设置,使从集水槽34流入排水沟4内的水可沿倾斜底面快速彻底的流入水池41内。另外参见附图4,排水沟4上且在水池41沿排水沟4长度方向两端的边缘处还设有挡泥滤网5,挡泥滤网5包括呈方框形的插接块51和固定设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排水的基坑支护结构,包括排水沟(4),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4)位于基坑(1)底部且在基坑(1)底部沿其边缘延伸设置,所述排水沟(4)内还设有水池(41),所述水池(41)在排水沟(4)内向下凹陷设置,所述水池(41)内设有水泵(6),所述水泵(6)将水池(41)内的水集中排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排水的基坑支护结构,包括排水沟(4),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4)位于基坑(1)底部且在基坑(1)底部沿其边缘延伸设置,所述排水沟(4)内还设有水池(41),所述水池(41)在排水沟(4)内向下凹陷设置,所述水池(41)内设有水泵(6),所述水泵(6)将水池(41)内的水集中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排水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4)的底面均朝向水池(41)倾斜向下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排水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4)上且在水池(41)沿排水沟(4)长度方向两端的边缘设有挡泥滤网(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排水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泥滤网(5)与排水沟(4)之间可拆卸连接。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捷邓杰阮衡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正洪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