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降水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21889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10:42
一种基坑降水施工方法,其步骤为:(1)勘察准备;(2)降水井设计;(3)基坑周缘连墙;(4)测量放线;(5)钻进成孔;(6)井管安装;(7)洗井;(8)抽降水;(9)回填降水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实际施工情况和施工要求,对深基坑内的降水井的结构、位置和数量进行合理规划,所述降水井能够容纳地下涌水,使得深基坑内保持干燥,能够顺利进行深基坑结构施工;使用水泵抽出降水井内的地下涌水完成降水操作,操作简便效果好,且不影响深基坑结构施工,增强了施工的安全性,提高了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降水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坑降水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规模扩大,高层建筑及地铁、高铁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地下设施源源不断地涌现,房屋建筑地下结构的面积不断加大,深度不断加深,施工开挖工程量大,超大、超深基坑工程也越来越多,而部分超深基坑可能会出现在富水砂卵石地层、流沙承压水土层,如自上而下依次为杂填土、素填土、粘土、粉质粘土、淤泥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二层粉质粘土、粉土和三层粉质粘土,这样的地层区域在静载荷作用下常具有较高强度,但当进行开挖作业时,产生振动载荷作用,可能产生砂土液化或大量震陷变形,丧失承载力,而且开挖超深基坑时会遇到地下水,需要进行降水处理,而由于上述土层的松散特性,进行降水处理时很容易使得粉土层内发生水流从基坑外向基坑内流动,引起基坑外的上层土层的水位下降,导致基坑外围的地表沉降,容易出现塌方和流沙事故,进而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施工效率比较安全和施工效率比较高适合深基坑的降水施工处理方法。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一种基坑降水施工方法,其步骤为:(1)勘察准备:现场勘察,查明现场的地质条件和水文参数;(2)降水井设计:基于所述地质条件和所述水文参数设计降水井,获得降水井参数和井位数据;(3)基坑周缘连墙:在基坑的周缘施工地连墙,地连墙依次穿设地质各土层;(4)测量放线:现场测量放样定井位,并在井位点处埋设护口管;(5)钻进成孔:利用钻机在井位点进行开钻降水井孔,并在钻降水井孔过程中对孔壁进行加固;(6)井管安装:降水井孔至设计深度后,清孔,下井管,采用无砂混凝土井管,并用滤料填充在井管和孔壁之间;(7)洗井:将污水泵放入降水井底部,向降水井中注入清水并使用污水泵进行反复抽洗作洗井操作,直至水清砂净,完成降水井的施工;(8)抽降水;安装水泵及管路系统,进行抽降水;在地下涌水进入降水井内并达到预定高度后,使用水泵抽出降水井内的地下涌水完成降水操作;(9)回填降水井:降水井完成使用目的后,拆卸所述水泵及管路系统,并进行回填捣实。所述的降水井的结构包括:降水井孔、井管以及填料,井管置于所述降水井孔中,且填料填充在井管和降水井孔之间。所述的步骤(5)和步骤(6)中利用钻机进行钻井施工形成降水井的过程,包括:在每口待施工降水井的实际位置处埋设护口管;钻机对准所述护管的中心位置进行钻井施工,形成降水井孔;待钻设至设计井深位置后,使用清水对降水井孔进行冲孔操作清除降水井孔内的杂物,直至降水井孔内返出的泥浆内不含有泥块;将井管下放入降水井孔中,在井管与所述降水井孔之间填充填料并确保所井管垂直,形成降水井。所述的步骤(5)中在钻井施工过程中,降水井孔内泥浆密度控制在预定范围内,在降水井孔内压满泥浆,以防止所述降水井孔的孔壁坍塌。所述的步骤(6)中的滤料采用6~8mm粒径中粗砂、碎石屑。所述的步骤(8)中使用水泵抽出降水井内的地下涌水,使得地下水位降至基坑坑底以下不小于0.5m为完成降水操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实际施工情况和施工要求,对深基坑内的降水井的结构、位置和数量进行合理规划,所述降水井能够容纳地下涌水,使得深基坑内保持干燥,能够顺利进行深基坑结构施工;使用水泵抽出降水井内的地下涌水完成降水操作,操作简便效果好,且不影响深基坑结构施工,增强了施工的安全性,提高了施工效率。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基坑降水施工方法,其步骤为:(1)勘察准备:现场勘察,查明现场的地质条件和水文参数;(2)降水井设计:基于所述地质条件和所述水文参数设计降水井,获得降水井参数和井位数据,分别计算获得现场的涌水量、单井出水量、降水井数量以及降水井深度;(3)基坑周缘连墙,在基坑的周缘施工地连墙,地连墙依次穿设地质各土层;(4)测量放线:现场测量放样定井位,并在井位点处埋设护口管;(5)钻进成孔:利用钻机在井位点进行开钻降水井孔,并在钻降水井孔过程中对孔壁进行加固,钻井施工过程中,降水井孔内泥浆密度控制在预定范围内,在降水井孔内压满泥浆,以防止所述降水井孔的孔壁坍塌;(6)井管安装:降水井孔至设计深度后,清孔,下井管,采用无砂混凝土井管,并用6~8mm粒径中粗砂、碎石屑作为滤料填充在井管和孔壁之间,利用钻机进行钻井施工形成降水井的过程,包括:在每口待施工降水井的实际位置处埋设护口管;钻机对准所述护管的中心位置进行钻井施工,形成降水井孔;待钻设至设计井深位置后,使用清水对降水井孔进行冲孔操作清除降水井孔内的杂物,直至降水井孔内返出的泥浆内不含有泥块;将井管下放入降水井孔中,在井管与所述降水井孔之间填充填料并确保所井管垂直,形成降水井;(7)洗井:将污水泵放入降水井底部,向降水井中注入清水并使用污水泵进行反复抽洗作洗井操作,直至水清砂净,完成降水井的施工;(8)抽降水;安装水泵及管路系统,进行抽降水;在地下涌水进入降水井内并达到预定高度后,使用水泵抽出降水井内的地下涌水,使得地下水位降至基坑坑底以下不小于0.5m为完成降水操作;(9)回填降水井:降水井完成使用目的后,拆卸所述水泵及管路系统,并进行回填捣实。所述的降水井的结构包括:降水井孔、井管以及填料,井管置于所述降水井孔中,且填料填充在井管和降水井孔之间。实施例1一种基坑降水施工方法,其步骤为:(1)勘察准备:现场勘察,查明现场的地质条件和水文参数,地质层自上而下依次为杂填土层厚度为0.5~2.20m、素填土层厚度为0.6~2.20m、粘土层厚度为1.10~4.80m、粉质粘土层厚度为2.00~5.20m、淤泥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厚度为1.2~5.3m、第二层粉质粘土层厚度为1.9~7.4m、粉土层厚度为1.00~4.00m和第三层粉质粘土层厚度为1.20~5.70m;水文参数为上层滞水静止水位埋深约1.70~8.00m;(2)降水井设计:基于所述地质条件和所述水文参数设计降水井,获得降水井参数和井位数据,分别计算获得现场的涌水量、单井出水量、降水井数量以及降水井深度;(3)基坑周缘连墙,在基坑的周缘施工地连墙,地连墙依次穿设地质各土层;(4)测量放线:现场测量放样定井位,并在井位点处埋设护口管;(5)钻进成孔:利用钻机在井位点进行开钻降水井孔,并在钻降水井孔过程中对孔壁进行加固,钻井施工过程中,降水井孔内泥浆密度控制在预定范围内,在降水井孔内压满泥浆,以防止所述降水井孔的孔壁坍塌;(6)井管安装:降水井孔至设计深度后,清孔,下井管,采用无砂混凝土井管,管径500mm,成井直径800mm,并用6~8mm粒径中粗砂、碎石屑作为滤料填充在井管和孔壁之间,利用钻机进行钻井施工形成降水井的过程,包括:在每口待施工降水井的实际位置处埋设护口管;钻机对准所述护管的中心位置进行钻井施工,形成降水井孔;待钻设至设计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坑降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施工步骤为:/n(1)勘察准备:现场勘察,查明现场的地质条件和水文参数;/n(2)降水井设计:基于所述地质条件和所述水文参数设计降水井,获得降水井参数和井位数据;/n(3)基坑周缘连墙:在基坑的周缘施工地连墙,地连墙依次穿设地质各土层;/n(4)测量放线:现场测量放样定井位,并在井位点处埋设护口管;/n(5)钻进成孔:利用钻机在井位点进行开钻降水井孔,并在钻降水井孔过程中对孔壁进行加固;/n(6)井管安装:降水井孔至设计深度后,清孔,下井管,采用无砂混凝土井管,并用滤料填充在井管和孔壁之间;/n(7)洗井:将污水泵放入降水井底部,向降水井中注入清水并使用污水泵进行反复抽洗作洗井操作,直至水清砂净,完成降水井的施工;/n(8)抽降水;安装水泵及管路系统,进行抽降水;在地下涌水进入降水井内并达到预定高度后,使用水泵抽出降水井内的地下涌水完成降水操作;/n(9)回填降水井:降水井完成使用目的后,拆卸所述水泵及管路系统,并进行回填捣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降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施工步骤为:
(1)勘察准备:现场勘察,查明现场的地质条件和水文参数;
(2)降水井设计:基于所述地质条件和所述水文参数设计降水井,获得降水井参数和井位数据;
(3)基坑周缘连墙:在基坑的周缘施工地连墙,地连墙依次穿设地质各土层;
(4)测量放线:现场测量放样定井位,并在井位点处埋设护口管;
(5)钻进成孔:利用钻机在井位点进行开钻降水井孔,并在钻降水井孔过程中对孔壁进行加固;
(6)井管安装:降水井孔至设计深度后,清孔,下井管,采用无砂混凝土井管,并用滤料填充在井管和孔壁之间;
(7)洗井:将污水泵放入降水井底部,向降水井中注入清水并使用污水泵进行反复抽洗作洗井操作,直至水清砂净,完成降水井的施工;
(8)抽降水;安装水泵及管路系统,进行抽降水;在地下涌水进入降水井内并达到预定高度后,使用水泵抽出降水井内的地下涌水完成降水操作;
(9)回填降水井:降水井完成使用目的后,拆卸所述水泵及管路系统,并进行回填捣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降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降水井的结构包括:降水井孔、井管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浩李振胡军崔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天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