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井或集水坑涌水的维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9179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33
一种电梯井或集水坑涌水的维修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引流管,每个引流管的一端插设于电梯井或集水坑的墙体基础上的一个涌水口内;固定层,设于墙体基础的涌水表面以及涌水孔的内壁与引流管之间,用于将引流管固定于墙体基础;堵水填料,堵水填料灌注于引流管内,且堵水填料还设于涌水口的底部,从墙体基础的内部覆所述引流管的所述一端;背防层,涂覆于固定层表面并覆盖引流管的另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电梯井或集水坑涌水的维修结构,将无规则的涌水出口通过引流管变为有规则的涌水出口,为后续灌注堵水填料创造有利条件;整体背防处理,避免后期慢渗等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井或集水坑涌水的维修结构
本技术属于建筑修缮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梯井或集水坑涌水的维修结构。
技术介绍
电梯井或集水坑都位于地面以下,远低于地面基础层。如:建筑物含有地下两层结构,电梯井或集水坑则比负二层底面还低5-6米。电梯井或集水坑在施工过程中,采用边坡施工。施工过程中往往降水作业不够到位,混凝土振捣不充分。这些原因造成了电梯井或集水坑本身混凝土密实度极差。渗水四要素为水、压力、长期作用和路径。不密实的混凝土提供了路径。其他三要素都不缺。所以极易造成电梯井或集水坑渗水。如果水量或者水压过大,则会造成涌水,即出现明水。目前市面上常规的修缮方案很多都是针对慢渗的电梯井或集水坑。采用的工艺为:混凝土明水堵漏,外加整体背防。对少量涌水的采用发泡聚氨酯注浆阻水,高强混凝土堵漏,整体背防。这些方案只是针对慢渗和少量涌水的电梯井,如果是大容量的涌水,这些方法起不到作用。因为,水的流速过大,发泡聚氨酯强度不足以支撑,容易被水冲走。而且水的流出位置不固定,没法埋设注浆管。因此,需要研发一种用于电梯井或集水坑涌水的维修方案,能够有效对大容量的涌水情况进行修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井或集水坑涌水的维修结构,能够有效对大容量的涌水情况进行修补。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梯井或集水坑涌水的维修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引流管,每个所述引流管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电梯井或集水坑的墙体基础上的一个涌水口内;固定层,设于所述墙体基础的涌水表面以及所述涌水孔的内壁与所述引流管之间,用于将所述引流管固定于所述墙体基础;堵水填料,所述堵水填料灌注于所述引流管内,且所述堵水填料还设于所述涌水口的底部,从所述墙体基础的内部覆盖所述引流管的所述一端;背防层,涂覆于固定层表面并覆盖所述引流管的另一端。优选地,所述固定层为高强砂浆制成。优选地,所述堵水填料包括油溶性聚氨酯堵漏材料和凝胶型水溶性聚氨酯堵漏灌浆材料。优选地,所述背防层由抗渗无机防水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引流管为PP管,所述引流管的所述另一端设有注浆针。优选地,所述引流管为镀锌钢管,所述引流管的所述另一端设有阀门,所述阀门上设有注浆针。优选地,所述维修结构还包括加固层,所述加固层设于所述固定层和所述背防层之间,且所述引流管的所述另一端位于所述加固层内。优选地,所述加固层由混凝土与砂浆的混合物制成。优选地,所述加固层的厚度不少于400mm。优选地,所述背防层的厚度为3-5mm。本技术涉及的一种电梯井或集水坑涌水的维修结构,其有益效果在于:将无规则的涌水出口通过引流管变为有规则的涌水出口,为后续灌注堵水填料创造有利条件;整体背防处理,避免后期慢渗等隐患;堵水填料的油溶性聚氨酯堵漏材料先进行阻水,凝胶型水溶性聚氨酯堵漏灌浆材料后进行堵水;利用加固层进整体加固,提高电梯井或集水坑修缮部位的整体强度。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通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梯井或集水坑涌水的维修结构的结构剖视图;图2a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梯井或集水坑涌水的维修结构中引流管固定后的结构剖视图,图2b示出了引流管固定后的结构正视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梯井或集水坑涌水的维修结构的结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引流管,2墙体基础,3固定层,4堵水填料,5背防层,6注浆针,7加固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以下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技术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梯井或集水坑涌水的维修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引流管,每个引流管的一端插设于电梯井或集水坑的墙体基础上的一个涌水口内;固定层,设于墙体基础的涌水表面以及涌水孔的内壁与引流管之间,用于将引流管固定于墙体基础;堵水填料,堵水填料灌注于引流管内,且堵水填料还设于涌水口的底部,从墙体基础的内部覆引流管的所述一端;背防层,涂覆于固定层表面并覆盖引流管的另一端。本技术涉及的电梯井或集水坑涌水的维修结构,将无规则的涌水出口通过引流管变为有规则的涌水出口,为后续灌注堵水填料创造有利条件;整体背防处理,避免后期慢渗等隐患。优选地,固定层为高强砂浆制成。高强砂浆为市面上现有的聚合物砂浆堵漏材料,如速凝堵漏宝和缓凝堵漏宝,使用速凝堵漏宝和缓凝堵漏宝时,将二者按一定比例复配使用,预埋引流管并使用复配后的材料填堵引流管与涌水口之间的缝隙使引流管固定,并将复配后的材料涂覆与引流管周边的墙体基础的涌水表面,使所有引流管与墙体基础成为一个整体,便于后续施工。优选地,堵水填料包括油溶性聚氨酯堵漏材料和凝胶型水溶性聚氨酯堵漏灌浆材料。通过堵水填料的油溶性聚氨酯堵漏材料先进行阻水,凝胶型水溶性聚氨酯堵漏灌浆材料后进行堵水,并利用两种材料的时间差二次灌浆密实固化,能够有效防止水涌出,以便后续施工。优选地,凝胶型水溶性聚氨酯堵漏灌浆材料为凝胶型高弹水溶性聚氨酯堵漏灌浆材料。油溶性聚氨酯堵漏材料和凝胶型高弹水溶性聚氨酯堵漏灌浆材料均为市面上现有产品,油溶性聚氨酯堵漏材料的堵漏原理是利用聚氨酯的急速发泡特性,发泡堵水;发泡初期是一种软泡棉结构,随时间的推移,泡棉的强度会越来越高,变成硬泡聚氨酯。凝胶型高弹水溶性聚氨酯堵漏灌浆材料是一种低粘度、亲水型、双组分弹性灌浆材料,AB组分为聚氨酯和水,AB组分反应后形成具有高柔性的凝胶体,材料不发泡,能够形成再生防水层,凝胶时间为150秒左右。本技术利用油溶性聚氨酯堵漏材料一次发泡,泡棉从形成到硬化过程具有时间差,在该时间差内,灌注凝胶型高弹水溶性聚氨酯堵漏灌浆材料,将尚未硬化的泡棉打开进行内部填充,密实固化。凝胶型高弹水溶性聚氨酯堵漏灌浆材料的AB组分中聚氨酯和水的最佳配比为1:1,水过多或过少均为对后续施工的结构形成物造成伤害,或者大大延长聚合时间;而直接将聚氨酯注入水中,配比不合适;使用先采用油溶性聚氨酯堵漏材料发泡形成泡棉阻水,内部再灌注凝胶型高弹水溶性聚氨酯堵漏灌浆材料进行密实固化。聚氨酯发泡和凝胶都有一定的反应时间,可以通过延长混合路径,即引流管的长度,和不连续供料的方式以提供反应启动时间,在达到需要灌注的位置固化是最好的状态。引流管的长度可以连接延长管进行调节。优选地,背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井或集水坑涌水的维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维修结构包括:/n至少一个引流管(1),每个所述引流管(1)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电梯井或集水坑的墙体基础(2)上的一个涌水口内;/n固定层(3),设于所述墙体基础(2)的涌水表面以及所述涌水口的内壁与所述引流管(1)之间,用于将所述引流管(1)固定于所述墙体基础(2);/n堵水填料(4),所述堵水填料(4)灌注于所述引流管(1)内,且所述堵水填料(4)还设于所述涌水口的底部,从所述墙体基础(2)的内部覆盖所述引流管(1)的所述一端;/n背防层(5),涂覆于固定层(3)表面并覆盖所述引流管(1)的另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井或集水坑涌水的维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维修结构包括:
至少一个引流管(1),每个所述引流管(1)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电梯井或集水坑的墙体基础(2)上的一个涌水口内;
固定层(3),设于所述墙体基础(2)的涌水表面以及所述涌水口的内壁与所述引流管(1)之间,用于将所述引流管(1)固定于所述墙体基础(2);
堵水填料(4),所述堵水填料(4)灌注于所述引流管(1)内,且所述堵水填料(4)还设于所述涌水口的底部,从所述墙体基础(2)的内部覆盖所述引流管(1)的所述一端;
背防层(5),涂覆于固定层(3)表面并覆盖所述引流管(1)的另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或集水坑涌水的维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层(3)为高强砂浆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或集水坑涌水的维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防层(5)由抗渗无机防水材料制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文金泉陈刚王宇
申请(专利权)人:东方雨虹建筑修缮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