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基坑二次开挖及支护施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8213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深基坑二次开挖及支护施工结构,其包括若干组用于支撑基坑的排桩、安装于相邻排桩之间的钢格网和位于各排桩内的环板,环板包括若干组用于支撑排桩的支撑组件和若干组可调节角度的连接组件,相邻支撑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连接,连接组件与支撑组件可拆卸连接。使用者在设计施工支护结构时,可根据基坑的直径大小来设计排桩的数量,同时设计支撑组件和连接组件的数量,从而使支撑组件和连接组件组合形成的环板可适用于多种尺寸的基坑,进而提高支护机构的适应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适用于多种尺寸的基坑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基坑二次开挖及支护施工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支护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深基坑二次开挖及支护施工结构。
技术介绍
在建筑工程中,为了保证地下结构施工时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人们通常会在基坑的侧壁及其周边环境采用基坑支护,基坑支护不仅可以起到进行支挡,还可以起到加固和保护的作用。在进行基坑支护设计时,人们需要考虑工地实际的地质、基坑类型、基坑深度和排水条件等因素,需要对基坑支护进行合理设计。常用到的基坑支护内支撑结构有两种,一种是混凝土内支撑结构,另一种是钢结构支撑结构。现有技术中如授权公告号CN207498965U的中国技术公开了一种基坑支护结构,该技术设置有与基坑内壁抵触的排桩,排桩沿基坑内壁圆周方向环设,相邻排桩之间间隔设置。排桩内设有环板,环板侧壁转动连接有多个调节筒,调节筒沿环板半径方向延伸设置,调节筒均螺纹配合有调节杆,调节杆端部固定连接有可与排桩侧壁抵触的支板。以上专利具有可拆卸,进行重复利用,节约了施工成本的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这种支护结构通过位于各排桩之间的环板进行支撑,由于环板的形状固定,使环板对于基坑的尺寸具有局限性,难适应于不同直径的基坑。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深基坑二次开挖及支护施工结构,其具有适用于多种尺寸的基坑的特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深基坑二次开挖及支护施工结构,包括若干组用于支撑基坑的排桩、安装于相邻所述排桩之间的钢格网和位于各所述排桩内的环板,所述环板包括若干组用于支撑所述排桩的支撑组件和若干组可调节角度的连接组件,相邻所述支撑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组件连接,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支撑组件可拆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桩和钢格网可以对基坑起到支挡保护的作用。环板通过若干组支撑组件对各个排桩进行支撑加固,通过连接组件将相邻支撑组件进行连接。使用者在设计施工支护结构时,可根据基坑的直径大小来设计排桩的数量,同时设计支撑组件和连接组件的数量,从而使支撑组件和连接组件组合形成的环板可适用于多种尺寸的基坑,进而提高支护机构的适应性。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用于连接相邻所述支撑组件的连接块、用于连接所述连接块的固定块和用于限定相邻所述连接块之间角度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连接块活动连接,所述连接块与所述固定块转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基坑直径不同的情况下,相邻支撑组件之间夹角的角度不同。由于可支撑杆对两连接块与固定块之间的角度进行固定,使用者可先调整两连接板,在通过支撑杆接近固定。另一方面,由于各个固定块之间相对独立,使用者可根据基坑实际的形状,调整各个固定块上的连接块的距离,使各支撑组件之间形成的闭环整体更接近基坑,达到更好的支撑效果。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块滑动连接,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用于推动所述支撑杆的推动杆,所述推动杆与所述固定块螺纹连接,所述推动杆穿设于所述支撑杆并与所述支撑杆转动连接,所述推动杆上设置有对所述支撑杆具有限位作用的限位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通过旋转推动杆,使推动杆接近或远离固定块,推动杆在移动的同时通过限位片带动支撑杆移动,从而使支撑杆同时推动两端的连接块。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对所述支撑杆具有限位作用的限位螺栓,所述连接块开设有供所述支撑杆滑动连接的连接槽和供所述限位螺栓滑动连接的限位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者需要调整两连接块之间角度时,可通过推动杆带动支撑杆移动,此时限位螺栓沿着限位槽移动,防止支撑杆脱离连接槽。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限位螺栓的杆部相匹配,所述限位螺栓与所述支撑杆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调整结束后,可拧紧限位螺栓,通过限位螺栓与连接块之间的摩擦力,使连接块与支撑杆相对固定,可限制在施工过程中支撑杆与连接块相对移动,提高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作为优选,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与所述连接块连接的安装块、用于支撑所述排桩的支撑板和用于推动所述支撑板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穿设于所述安装块并与所述安装块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通过旋转驱动杆,使驱动杆与安装块相对移动,从而使驱动杆推动支撑板移动。使用者使各个支撑板抵接于排桩后,可对排桩起到支撑加固的作用。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有与所述驱动杆相互平行的限位杆,所述安装块开设有供所述限位杆滑动连接的滑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支撑板移动时,限位杆沿着滑槽移动,防止支撑板在移动过程中发生旋转,导致支撑板不能与排桩紧密贴合,从而影响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块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与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块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连接头的容置槽,所述连接头容纳于所述容置槽中,所述连接头与所述容置槽可拆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通过安装或拆卸连接头来对连接块进行操作。作为优选,所述钢格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安装板和安装螺栓,所述安装板与所述钢格网转动连接,所述排桩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定位板的安装槽,所述安装螺栓穿设于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安装槽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格网通过安装板和安装螺栓固定在排桩之间,使用者可以通过安装螺栓对钢格网进行拆卸或安装。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本技术使用者可根据基坑的直径大小,来设计支撑组件和连接组件的数量,从而使支撑组件和连接组件组合形成的环板可适用于多种尺寸的基坑,进而提高支护机构的适应性;2.本技术使用者可根据基坑实际的形状,调整各个固定块上的连接块的距离,使各支撑组件之间形成的闭环整体更接近基坑,达到更好的支撑效果;3.本技术可限制在施工过程中支撑杆与连接块相对移动,提高支护结构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深基坑二次开挖及支护施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排桩的钢格网的安装示意图。图中,1、排桩;11、安装槽;2、钢格网;21、安装板;211、安装螺栓;212、螺纹孔;3、环板;4、支撑组件;41、安装块;411、容置槽;412、固定螺栓;413、固定孔;42、支撑板;43、驱动杆;431、驱动槽;432、受力块;44、限位杆;441、滑槽;5、连接组件;51、连接块;511、连接槽;512、限位槽;513、限位螺栓;514、连接头;52、固定块;521、推动槽;53、支撑杆;531、转动孔;54、推动杆;541、限位片;542、把手;6、基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深基坑二次开挖及支护施工结构,包括有排桩1、钢格网2和环板3。其中钢格网2安装在相邻的排桩1之间,环板3位于基坑6的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深基坑二次开挖及支护施工结构,包括若干组用于支撑基坑(6)的排桩(1)、安装于相邻所述排桩(1)之间的钢格网(2)和位于各所述排桩(1)内的环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板(3)包括若干组用于支撑所述排桩(1)的支撑组件(4)和若干组可调节角度的连接组件(5),相邻所述支撑组件(4)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组件(5)连接,所述连接组件(5)与所述支撑组件(4)可拆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基坑二次开挖及支护施工结构,包括若干组用于支撑基坑(6)的排桩(1)、安装于相邻所述排桩(1)之间的钢格网(2)和位于各所述排桩(1)内的环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板(3)包括若干组用于支撑所述排桩(1)的支撑组件(4)和若干组可调节角度的连接组件(5),相邻所述支撑组件(4)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组件(5)连接,所述连接组件(5)与所述支撑组件(4)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二次开挖及支护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5)包括用于连接相邻所述支撑组件(4)的连接块(51)、用于连接所述连接块(51)的固定块(52)和用于限定相邻所述连接块(51)之间角度的支撑杆(53),所述支撑杆(53)与所述连接块(51)活动连接,所述连接块(51)与所述固定块(52)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基坑二次开挖及支护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5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块(51)滑动连接,所述连接组件(5)还包括用于推动所述支撑杆(53)的推动杆(54),所述推动杆(54)与所述固定块(52)螺纹连接,所述推动杆(54)穿设于所述支撑杆(53)并与所述支撑杆(53)转动连接,所述推动杆(54)上设置有对所述支撑杆(53)具有限位作用的限位片(54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深基坑二次开挖及支护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53)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对所述支撑杆(53)具有限位作用的限位螺栓(513),所述连接块(51)开设有供所述支撑杆(53)滑动连接的连接槽(511)和供所述限位螺栓(513)滑动连接的限位槽(5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厚春郭炳辰苏霆姚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