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污水过滤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污水收集池,污水收集池通过水管连接有反应池,反应池侧壁上开设有与水管连通的进水孔,反应池内部对应进水孔位置设置有滤筒,滤筒包括与水管连通的过滤内管,过滤内管外周壁上开设有若干第一过滤孔,过滤内管外部同轴设置有过滤外管,过滤外管外周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二过滤孔,过滤内管和过滤外管之间形成有滤料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性:污水排放到污水收集池后,携带杂物的污水通过水管和进水孔进入滤筒内,随后经过第一过滤孔和滤料腔的过滤,再通过第二过滤孔将水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污水过滤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高效污水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只要有生产活动的存在都会产生污水,无论是生活污水还是工业污水都有可能携带有大量的固体废物,包括淤泥、悬浮垃圾、有机废物等固体废物,为方便污水处理操作,对污水进行固液分离后,再进行污染物处理,可以有效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及处理效果。污水过滤池主要用于污水的固液分离操作,但现有的污水过滤池结构较简单,且过滤效果较差,一些小颗粒的淤泥并不能被过滤,还会存在于污水处理的后续操作中,影响污水处理效果。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滤效果好的高效污水过滤装置。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效污水过滤装置,包括污水收集池,所述污水收集池通过水管连接有反应池,所述反应池侧壁上开设有与水管连通的进水孔,所述反应池内部对应进水孔位置设置有滤筒,所述滤筒包括与水管连通的过滤内管,所述过滤内管外周壁上开设有若干第一过滤孔,所述过滤内管外部同轴设置有过滤外管,所述过滤外管外周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二过滤孔,所述过滤内管和过滤外管之间形成有滤料腔,所述滤料腔包括设置在过滤内管外周壁上的第一过滤层,所述第一过滤层远离过滤内管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二过滤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排放到污水收集池后,携带杂物的污水通过水管和进水孔进入滤筒内,随后经过第一过滤孔和滤料腔的过滤,再通过第二过滤孔将水排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滤筒为可拆卸地连接在反应池内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滤筒可拆卸,当滤筒内杂物过多时,可以将滤筒拆卸下来进行倾倒。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反应池远离进水孔的一端侧壁上开设有用于滤筒插入的插孔,所述插孔内周壁上设置有内螺纹结构,所述滤筒一端外周壁上设置有与内螺纹结构相匹配的外螺纹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滤筒和反应池螺纹连接,螺纹连接具有操作方便,连接稳定的特点,使得滤筒可以快速的牢牢连接在反应池内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滤筒的一端设置有把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滤筒的一端设置有把手,把手的设置改变了推动和转动滤筒时的施力点,使得通过转动滤筒使滤筒与插孔和进水孔螺纹连接的操作更为方便快捷。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反应池上设置有药剂投放管,所述反应池内部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反应池内部的转轴,所述转轴伸出反应池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转轴外周壁上设置有若干搅拌叶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设置有搅拌机构,使得在一些化学药剂从药剂投放管进入反应池后,通过电机驱动搅拌机构转动,使得反应池内的化学反应更加彻底,进而使得反应池的过滤效果更加出色。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污水收集池底部开设有导向圆弧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开设有导向圆弧面,使得污水能更顺畅的从污水收集池进入到水管内。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污水排放到污水收集池后,携带杂物的污水通过水管和进水孔进入滤筒内,随后经过第一过滤孔和滤料腔的过滤,再通过第二过滤孔将水排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反应池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滤筒的半剖图。图中:1、污水收集池;2、反应池;3、水管;4、进水孔;5、滤筒;6、过滤内管;7、第一过滤孔;8、过滤外管;9、第二过滤孔;10、滤料腔;11、第一过滤层;12、第二过滤层;13、插孔;14、把手;15、药剂投放管;16、转轴;17、电机;18、搅拌叶片;19、导向圆弧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一种高效污水过滤装置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污水收集池1,污水收集池1通过水管3连接有反应池2,反应池2侧壁上开设有与水管3连通的进水孔4,反应池2内部对应进水孔4位置设置有滤筒5,滤筒5包括与水管3连通的过滤内管6,过滤内管6外周壁上开设有若干第一过滤孔7,过滤内管6外部同轴设置有过滤外管8,过滤外管8外周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二过滤孔9,过滤内管6和过滤外管8之间形成有滤料腔10,滤料腔10包括设置在过滤内管6外周壁上的第一过滤层11,第一过滤层11远离过滤内管6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二过滤层12,第一过滤层11为无烟煤滤料层,第二过滤层12为石英砂滤料层,反应池2远离进水孔4的一端侧壁上开设有用于滤筒5插入的插孔13,插孔13内周壁上设置有内螺纹结构,滤筒5一端外周壁上设置有与内螺纹结构相匹配的外螺纹结构,滤筒5远离进水孔4的一端设置有把手14,反应池2上设置有药剂投放管15,反应池2内部设置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反应池2内部的转轴16,转轴16伸出反应池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电机17,转轴16外周壁上设置有若干搅拌叶片18,污水收集池1底部开设有导向圆弧面19。污水排放到污水收集池1后,污水中大块的固体在重力的作用下会沉淀到污水收集池1底部,携带小颗粒杂物的污水会依次通过水管3和进水孔4进入滤筒5内,随后经过过滤内管6上的第一过滤孔7将颗粒物滤出,随后经过滤料腔10内的第一过滤层11和第二过滤层12再过滤,经过除杂的污水通过过滤外管8上的第二过滤孔9排出,由于第一过滤层11为无烟煤滤料层,第二过滤层12为石英砂滤料,无烟煤滤料表面粗糙,有良好的吸附能力且颗粒大、密度小,石英砂滤料化学性能稳定,截污能力强且颗粒小、密度大,形成了内层无烟煤滤料起粗滤作用,外层石英砂滤料起精滤作用,充分发挥了滤料腔10的作用,从而使得经过滤筒5过滤之后的水质干净,过滤效果彻底,一些小颗粒的淤泥也能被过滤,大大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由于滤筒5可拆卸,当滤筒5内的小颗粒物滤出过多时,可以将滤筒5拆卸下来进行倾倒,从而使得第一过滤孔7不易堵塞,延长了滤筒5的使用寿命。由于滤筒5和反应池2螺纹连接,在安装滤筒5时,先将滤筒5穿过插孔13直至进水孔4,随后转动滤筒5,使滤筒5两端的外螺纹结构和插孔13和进水孔4内部的内螺纹结构紧密贴合,便使得滤筒5与反应池2螺纹连接在一起,螺纹连接具有操作方便,连接稳定的特点,使得滤筒5可以快速并且牢固的连接在反应池2内部。由于滤筒5的一端设置有把手14,把手14的设置改变了推动和转动滤筒5时的施力点,使得通过转动滤筒5使滤筒5与插孔13和进水孔4螺纹连接的操作更为方便快捷。由于设置有搅拌机构,使得在一些化学药剂从药剂投放管15进入反应池2后,通过电机17驱动转轴16转动,转轴16随即带动搅拌叶片18搅动反应池2中的水,使得反应池2内的化学反应更加彻底,进而使得反应池2的过滤效果更加出色。由于开设有导向圆弧面19,使得污水能顺着导向圆弧面19更顺畅的从污水收集池1进入到水管3内,从而提高了过滤的效率。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污水过滤装置,包括污水收集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收集池(1)通过水管(3)连接有反应池(2),所述反应池(2)侧壁上开设有与水管(3)连通的进水孔(4),所述反应池(2)内部对应进水孔(4)位置设置有滤筒(5),所述滤筒(5)包括与水管(3)连通的过滤内管(6),所述过滤内管(6)外周壁上开设有若干第一过滤孔(7),所述过滤内管(6)外部同轴设置有过滤外管(8),所述过滤外管(8)外周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二过滤孔(9),所述过滤内管(6)和过滤外管(8)之间形成有滤料腔(10),所述滤料腔(10)包括设置在过滤内管(6)外周壁上的第一过滤层(11),所述第一过滤层(11)远离过滤内管(6)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二过滤层(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污水过滤装置,包括污水收集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收集池(1)通过水管(3)连接有反应池(2),所述反应池(2)侧壁上开设有与水管(3)连通的进水孔(4),所述反应池(2)内部对应进水孔(4)位置设置有滤筒(5),所述滤筒(5)包括与水管(3)连通的过滤内管(6),所述过滤内管(6)外周壁上开设有若干第一过滤孔(7),所述过滤内管(6)外部同轴设置有过滤外管(8),所述过滤外管(8)外周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二过滤孔(9),所述过滤内管(6)和过滤外管(8)之间形成有滤料腔(10),所述滤料腔(10)包括设置在过滤内管(6)外周壁上的第一过滤层(11),所述第一过滤层(11)远离过滤内管(6)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二过滤层(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污水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筒(5)为可拆卸地连接在反应池(2)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辉,杜荣华,陈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东日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