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湖泊的浮游植物的光合催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79869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湖泊的浮游植物的光合催化装置,包括催化组件和调节组件,所述催化组件包括太阳能电板、支撑板、蓄电池、支架和光催化反应器,所述太阳能电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架,并位于所述支架的外表面,所述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板,并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所述蓄电池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板;在进行安装的过程中,将基座埋于地下,并且立柱固定连接于基座,并且在立柱的作用下对支撑板进行固定,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光催化反应器对湖泊内的浮游植物进行催化,并且,通过气缸控制伸缩轴的拉伸,进而还可根据湖泊的水位进行支撑板的高度调节,进而更加适配光催化反应器的工作,使其能够更加稳定的在湖泊上进行催化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湖泊的浮游植物的光合催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湖泊的浮游植物的光合催化装置。
技术介绍
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是一个生态学概念,是指在水中以浮游方式生活的微小植物,通常浮游植物就是指浮游藻类,主要包括蓝藻门、绿藻门、硅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甲藻门、隐藻门和裸藻门八个门类的浮游种类,已知全世界藻类植物约有40000种,其中淡水藻类有25000种左右,中国已发现的淡水藻类约9000种。目前使用的催化装置大多是漂浮在水面上,导致催化装置在工作的过程中易出现晃动的现象,进而影响正常的催化装置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湖泊的浮游植物的光合催化装置,旨在解决目前使用的催化装置大多是漂浮在水面上,导致催化装置在工作的过程中易出现晃动的现象,进而影响正常的催化装置的使用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湖泊的浮游植物的光合催化装置,包括催化组件和调节组件,所述催化组件包括太阳能电板、支撑板、蓄电池、支架和光催化反应器,所述太阳能电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架,并位于所述支架的外表面,所述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板,并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所述蓄电池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板,并位于所述支架的两侧,所述光催化反应器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并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板,且是太阳能电板和所述光催化反应器均与所述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基座、立柱、伸缩轴和气缸,所述气缸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板,并位于所述支撑板的外表面,所述气缸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于所述伸缩轴,且所述伸缩轴远离所述气缸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立柱的一端,所述立柱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基座。优选的,所述太阳能电板的数量为两个,并沿所述支架对称分布。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两侧设有抵挡块,所述抵挡块与所述支撑板一体成型。优选的,所述太阳能电板呈倾斜放置于所述支撑板和抵挡块之间。优选的,所述催化组件还包括护板,所述护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板,并位于所述支撑板的外侧。优选的,所述护板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所述护板之间相互固定连接,并呈向下倾斜状。优选的,所述气缸的外部设有保护箱体,该保护箱体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湖泊的浮游植物的光合催化装置,通过设置光催化反应器、气缸、伸缩轴、立柱和基座,在进行安装的过程中,将基座埋于地下,并且立柱固定连接于基座,并且在立柱的作用下对支撑板进行固定,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光催化反应器对湖泊内的浮游植物进行催化,并且,通过气缸控制伸缩轴的拉伸,进而还可根据湖泊的水位进行支撑板的高度调节,进而更加适配光催化反应器的工作,使其能够更加稳定的在湖泊上进行催化作用。应当理解的是,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支撑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气缸结构示意图。图中:1、催化组件;11、太阳能电板;12、护板;13、支撑板;14、蓄电池;15、支架;16、光催化反应器;2、调节组件;21、基座;22、立柱;23、伸缩轴;24、气缸。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方案:一种用于湖泊的浮游植物的光合催化装置,包括催化组件1和调节组件2,催化组件1包括太阳能电板11、支撑板13、蓄电池14、支架15和光催化反应器16,太阳能电板11固定连接于支架15,并位于支架15的外表面,支架15固定连接于支撑板13,并位于支撑板13的上表面,蓄电池14固定连接于支撑板13,并位于支架15的两侧,光催化反应器16位于支撑板13的下表面,并固定连接于支撑板13,且是太阳能电板11和光催化反应器16均与蓄电池14电性连接,调节组件2包括基座21、立柱22、伸缩轴23和气缸24,气缸24固定连接于支撑板13,并位于支撑板13的外表面,气缸24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于伸缩轴23,且伸缩轴23远离气缸24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立柱22的一端,立柱2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基座2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进行安装的过程中,需要将基座21埋于地下,类似于地基的设置,进而在基座21的作用下,并通过立柱22的延伸,使支撑板13能够顺利的支撑在水面上,并且,支撑板13通过伸缩轴23固定连接于立柱22,在水位上升时,还可通过伸缩轴23的拉伸抬高支撑板13的高度,避免支撑板13与水相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太阳能电板11吸收太阳所散发的光能,并将光能转化为电能输送到蓄电池14内部,通过蓄电池14对进行收集,并且,光催化反应器16与蓄电池14电性连接,通过的蓄电池14便可提供光催化反应器16所需要的电能,使光催化反应器16能够顺利的进行工作,且该光催化反应器16对准水面,便能够顺利的对水内的浮游植物进行催化,并且,支撑板13固定连接于气缸24,气缸24的输出端传动连连接于伸缩轴23,且伸缩轴23的一端连接于立柱22的一端,且立柱2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基座21,进而在进行催还装置的安装时,便需要将基座21埋于地下,形成催化装置的地基,并且立柱22固定连接于基座21,并且在立柱22的作用下对支撑板13进行固定,通过气缸24控制伸缩轴23的拉伸,进而还可根据湖泊的水位进行支撑板13的高度调节,进而更加适配光催化反应器16的工作,使其能够更加稳定的在湖泊上进行催化作用,同时,在支撑板13上设有支架15,且太阳能电板11便搭接在支架15上,在支架15的作用下,使太阳能电板11能够顺利的安装在支撑板13上,使其能够顺利的进行工作。进一步的,太阳能电板11的数量为两个,并沿支架15对称分布。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两个太阳能电板11的设置,能够加大与阳光的接触面积,能够加大对太阳能的转换,并且,使蓄电池14能够更加快速的进行充能。进一步的,支撑板13的两侧设有抵挡块,抵挡块与支撑板13一体成型。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抵挡块的设置,能够将太阳能电板11限制于支架15与支撑板13之间,使其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湖泊的浮游植物的光合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催化组件(1)和调节组件(2),所述催化组件(1)包括太阳能电板(11)、支撑板(13)、蓄电池(14)、支架(15)和光催化反应器(16),所述太阳能电板(11)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架(15),并位于所述支架(15)的外表面,所述支架(15)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板(13),并位于所述支撑板(13)的上表面,所述蓄电池(14)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板(13),并位于所述支架(15)的两侧,所述光催化反应器(16)位于所述支撑板(13)的下表面,并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板(13),且是太阳能电板(11)和所述光催化反应器(16)均与所述蓄电池(14)电性连接,/n所述调节组件(2)包括基座(21)、立柱(22)、伸缩轴(23)和气缸(24),所述气缸(24)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板(13),并位于所述支撑板(13)的外表面,所述气缸(24)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于所述伸缩轴(23),且所述伸缩轴(23)远离所述气缸(24)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立柱(22)的一端,所述立柱(2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基座(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湖泊的浮游植物的光合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催化组件(1)和调节组件(2),所述催化组件(1)包括太阳能电板(11)、支撑板(13)、蓄电池(14)、支架(15)和光催化反应器(16),所述太阳能电板(11)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架(15),并位于所述支架(15)的外表面,所述支架(15)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板(13),并位于所述支撑板(13)的上表面,所述蓄电池(14)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板(13),并位于所述支架(15)的两侧,所述光催化反应器(16)位于所述支撑板(13)的下表面,并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板(13),且是太阳能电板(11)和所述光催化反应器(16)均与所述蓄电池(14)电性连接,
所述调节组件(2)包括基座(21)、立柱(22)、伸缩轴(23)和气缸(24),所述气缸(24)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板(13),并位于所述支撑板(13)的外表面,所述气缸(24)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于所述伸缩轴(23),且所述伸缩轴(23)远离所述气缸(24)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立柱(22)的一端,所述立柱(2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基座(2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艳晖李砧王惠玲李毓喆王杰英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