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汤瑞平专利>正文

一种高层建筑用吊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7951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层建筑用吊车,属于起重机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高层建筑用吊车包括轮式移动基座、分体式旋转支撑立柱、平衡式主臂、起升俯仰电推臂、平衡配重箱;轮式移动基座上设置有第一运动轮、第二运动轮、第三运动轮、第四运动轮;分体式旋转支撑立柱上设置有分体式固定底座、旋转顶座、底座齿轮、顶座齿轮、顶座电机;起升俯仰电推臂包括起升俯仰缸、起升俯仰电机。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性价比高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层建筑用吊车
本专利技术属于起重机
,更具体的说,属于一种高层建筑用吊车。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高层建筑外立面或者玻璃幕墙的清洗往往需要人工进行,近年来出现用于清洗外立面或者玻璃幕墙的清洗机器人,清洗机器人需要在外界的吊装之下依靠自身上下运动完成对外立面或者玻璃幕墙的清洗工作,如何对清洗机器人进行有效吊装和控制是一大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有效地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给出了一种高层建筑用吊车。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高层建筑用吊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轮式移动基座、分体式旋转支撑立柱、平衡式主臂、起升俯仰电推臂、平衡配重箱,其中:分体式旋转支撑立柱固定设置在轮式移动基座之上,平衡式主臂铰接设置在分体式旋转支撑立柱之上,起升俯仰电推臂的一端铰接于分体式旋转支撑立柱,起升俯仰电推臂的另一端铰接于平衡式主臂,平衡式主臂的一端设置有平衡配重箱;平衡式主臂与支撑立柱上的旋转顶座铰接;轮式移动基座上设置有第一运动轮、第二运动轮、第三运动轮、第四运动轮;分体式旋转支撑立柱上设置有分体式固定底座、旋转顶座、底座齿轮、顶座齿轮、顶座电机;起升俯仰电推臂包括起升俯仰缸、起升俯仰电机。根据以上所述的高层建筑用吊车,优选,第一运动轮和第二运动轮均是万向轮。根据以上所述的高层建筑用吊车,优选,第一运动轮和第二运动轮之间设置有同向舵连杆。根据以上所述的高层建筑用吊车,优选,第一运动轮和第二运动轮之间设置有同向舵连杆,同向舵连杆和第一运动轮之间设置有第一转向连杆,同向舵连杆和第二运动轮之间设置有第二转向连杆,第一转向连杆与手动转向拉杆相连。根据以上所述的高层建筑用吊车,优选,第三运动轮和第四运动轮均是单向轮。根据以上所述的高层建筑用吊车,优选,第三运动轮相连设置有第三运动电机,第四运动轮相连设置有第四运动电机。根据以上所述的高层建筑用吊车,优选,分体式旋转支撑立柱包括第一支撑立柱、第二支撑立柱、第三支撑立柱。根据以上所述的高层建筑用吊车,优选,分体式旋转支撑立柱和轮式移动基座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根据以上所述的施工用吊车,优选,起升俯仰电推臂包括起升俯仰缸和起升俯电机。根据以上所述的高层建筑用吊车,优选,起升俯仰电推臂中起升俯仰缸的一端铰接于分体式旋转支撑立柱上的旋转顶座、另一端铰接于平衡式主臂。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稳定性高、方便使用等特点。本专利技术高层建筑用吊车吊装着清洗机器人在外立面或者玻璃幕墙上往复运动完成清洗工作,本专利技术高层建筑用吊车设置在高层建筑的顶部固定位置,清洗机器人与本专利技术高层建筑用吊车的吊钩相连,吊车的卷扬带动清洗机器人上下往复运动。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高层建筑用吊车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附图1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一;附图3是附图1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二;附图4是本专利技术高层建筑用吊车的结构示意图;附图5是附图4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一;附图6是附图4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二;附图7是本专利技术高层建筑用吊车的安装示意图一;附图8是本专利技术高层建筑用吊车的安装示意图二;附图9是本专利技术高层建筑用吊车的安装示意图三;附图10是本专利技术高层建筑用吊车的安装示意图四;附图11是本专利技术高层建筑用吊车的安装示意图五;附图12是本专利技术高层建筑用吊车的安装示意图六;附图13是本专利技术高层建筑用吊车中旋转顶座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是本专利技术高层建筑用吊车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的高层建筑用吊车包括轮式移动基座1、分体式旋转支撑立柱2、平衡式主臂3、起升俯仰电推臂4、平衡配重箱5,其中:分体式旋转支撑立柱2固定设置在轮式移动基座1之上,平衡式主臂3铰接设置在分体式旋转支撑立柱2之上,起升俯仰电推臂4的一端铰接于分体式旋转支撑立柱2,起升俯仰电推臂4的另一端铰接于平衡式主臂3,平衡式主臂3的一端设置有平衡配重箱5;平衡式主臂3与支撑立柱2上的旋转顶座202铰接;轮式移动基座1上设置有第一运动轮101、第二运动轮102、第三运动轮103、第四运动轮104;分体式旋转支撑立柱2上设置有分体式固定底座201、旋转顶座202、底座齿轮203、顶座齿轮204、顶座电机205;起升俯仰电推臂4包括起升俯仰缸401、起升俯仰电机402。第一运动轮101和第二运动轮102均是万向轮,第一运动轮101和第二运动轮102之间设置有同向舵连杆105,同向舵连杆105和第一运动轮101之间设置有第一转向连杆1051,同向舵连杆105和第二运动轮102之间设置有第二转向连杆1052,第一转向连杆1051与手动转向拉杆1053相连。手动转向拉杆1053带动第一转向连杆1051转动时,同向舵连杆105同时会带动第一转向连杆1051和第二转向连杆1052共同转向,第一转向连杆1051和第二转向连杆1052共同带动第一运动轮101和第二运动轮102一起转向。第三运动轮103和第四运动轮104均是单向轮,与第三运动轮103相连设置有第三运动电机1032,第三运动电机1032带动第三运动轮103转动,与第四运动轮104相连设置有第四运动电机1042,第四运动电机1042带动第四运动轮104转动,第三运动电机1032和第四运动电机1042为轮式移动基座1的运动提供动力,手动转向拉杆1053带动第一运动轮101和第二运动轮102实现轮式移动基座1的运动转向。与第一运动轮101对设置有第一固定座1011,与第二运动轮102对设置有第二固定座1021,与第三运动轮103对设置有第三固定座1031,与第四运动轮104对设置有第四固定座1041。高层建筑用吊车吊装工作时候,第一固定座1011、第二固定座1021、第三固定座1031、第四固定座1041均可以伸出与地面固定接触,第一固定座1011、第二固定座1021、第三固定座1031、第四固定座1041共同作用实现了轮式移动基座1的固定。高层建筑用吊车移动到工位时候,第一固定座1011、第二固定座1021、第三固定座1031、第四固定座1041均可以缩回与地面脱离接触,第一固定座1011、第二固定座1021、第三固定座1031、第四固定座1041对第一运动轮101、第二运动轮102、第三运动轮103、第四运动轮104没有影响。分体式旋转支撑立柱2包括分体式固定底座201、旋转顶座202、底座齿轮203、顶座齿轮204、顶座电机205,固定底座201设置在移动式基座1之上,底座齿轮203设置在固定底座201之上,旋转顶座202设置在固定底座201之上,旋转顶座202套装设置在固定底座201上,顶座齿轮204和顶座电机205都设置在旋转顶座202之上,固定底座201上的底座齿轮203与旋转顶座202上的顶座齿轮204相啮合,顶座电机205带动顶座齿轮204旋转,顶座齿轮204带动旋转顶座2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层建筑用吊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轮式移动基座(1)、分体式旋转支撑立柱(2)、平衡式主臂(3)、起升俯仰电推臂(4)、平衡配重箱(5),其中:/n分体式旋转支撑立柱(2)固定设置在轮式移动基座(1)之上,平衡式主臂(3)铰接设置在分体式旋转支撑立柱(2)之上,起升俯仰电推臂(4)的一端铰接于分体式旋转支撑立柱(2),起升俯仰电推臂(4)的另一端铰接于平衡式主臂(3),平衡式主臂(3)的一端设置有平衡配重箱(5);平衡式主臂(3)与支撑立柱(2)上的旋转顶座(202)铰接;/n轮式移动基座(1)上设置有第一运动轮(101)、第二运动轮(102)、第三运动轮(103)、第四运动轮(104);分体式旋转支撑立柱(2)上设置有分体式固定底座(201)、旋转顶座(202)、底座齿轮(203)、顶座齿轮(204)、顶座电机(205);起升俯仰电推臂(4)包括起升俯仰缸(401)、起升俯仰电机(40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层建筑用吊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轮式移动基座(1)、分体式旋转支撑立柱(2)、平衡式主臂(3)、起升俯仰电推臂(4)、平衡配重箱(5),其中:
分体式旋转支撑立柱(2)固定设置在轮式移动基座(1)之上,平衡式主臂(3)铰接设置在分体式旋转支撑立柱(2)之上,起升俯仰电推臂(4)的一端铰接于分体式旋转支撑立柱(2),起升俯仰电推臂(4)的另一端铰接于平衡式主臂(3),平衡式主臂(3)的一端设置有平衡配重箱(5);平衡式主臂(3)与支撑立柱(2)上的旋转顶座(202)铰接;
轮式移动基座(1)上设置有第一运动轮(101)、第二运动轮(102)、第三运动轮(103)、第四运动轮(104);分体式旋转支撑立柱(2)上设置有分体式固定底座(201)、旋转顶座(202)、底座齿轮(203)、顶座齿轮(204)、顶座电机(205);起升俯仰电推臂(4)包括起升俯仰缸(401)、起升俯仰电机(4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建筑用吊车,其特征在于,第一运动轮(101)和第二运动轮(102)均是万向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建筑用吊车,其特征在于,第一运动轮(101)和第二运动轮(102)之间设置有同向舵连杆(105)。


4.根据权利要求2-3任一所述的高层建筑用吊车,其特征在于,同向舵连杆(105)和第一运动轮(101)之间设置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瑞平
申请(专利权)人:汤瑞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