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多种收集模式的垃圾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7838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适应多种收集模式的垃圾车,包括垃圾车,车厢的尾部设有垃圾填装器,垃圾填装器的尾部设有垃圾投放口,垃圾填装器的尾部设有用于关闭垃圾投放口的盖板机构,垃圾投放口沿水平方向的宽度为W,其中1800mm≤W≤2200mm,垃圾投放口的最低处离地面的距离为H,其中1000mm≤H≤1200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垃圾车的车厢的尾部设置垃圾投放口,通过盖板机构对垃圾投放口进行开启或关闭,通过合理设置垃圾投放口的宽度和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使得可兼容小型后高位对接车直接将垃圾倒进垃圾车、垃圾可直接投放到垃圾车内,作业效率高,能降低成本,能避免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多种收集模式的垃圾车
本技术涉及垃圾车领域,具体是一种自适应多种收集模式的垃圾车。
技术介绍
现有市场上的压缩垃圾车上料方式为翻转架上料和翻转斗上料,通过翻转架或翻转斗将垃圾装入压缩垃圾车填装器内;但是此种作业模式较为单一,对于部分城市小区或垃圾中转站较远区域来说,其垃圾的收运成本会大大提高;作业区域小的地方只能用小型的垃圾收运车进行作业,其装载量小,需多次往返于作业点与垃圾站之间,作业效率不高,成本浪费,而且中转的过程中容易二次污染。本技术即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研究提出。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种自适应多种收集模式的垃圾车,包括具有用于盛装垃圾的车厢的垃圾车,所述车厢的尾部设有与车厢连通的垃圾填装器,所述的垃圾填装器的尾部设有可供小型后高位对接车直接倒入垃圾的垃圾投放口,所述的垃圾填装器的尾部设有用于关闭垃圾投放口的盖板机构,所述的垃圾投放口沿水平方向的宽度为W,其中1800mm≤W≤2200mm,所述垃圾投放口的最低处离地面的距离为H,其中1000mm≤H≤1200mm。如上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多种收集模式的垃圾车,所述垃圾填装器的下部设有防撞杆。如上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多种收集模式的垃圾车,所述垃圾填装器的尾部设有用于翻转垃圾桶的翻桶机构。如上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多种收集模式的垃圾车,所述的盖板机构包括上盖板、中盖板、以及下盖板,所述上盖板的上部边缘铰接在垃圾填装器开口的上部,所述中盖板的上部边缘铰接在上盖板的下部边缘,所述下盖板的上部边缘铰接在中盖板的下部边缘,所述中盖板的两侧边与垃圾填装器内侧之间分别设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在中盖板的侧边,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垃圾填装器上,所述下盖板的两侧边与垃圾填装器内侧之间分别设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在下盖板的侧边,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垃圾填装器上,所述的垃圾填装器上设有用于驱动上盖板相对垃圾填装器转动的油缸,所述的中盖板和下盖板随着上盖板运动,进而开启或者闭合垃圾填装器开口。如上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多种收集模式的垃圾车,所述的第一连杆一端与中盖板之间设有球铰A。如上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多种收集模式的垃圾车,所述的第二连杆一端与中盖板之间设有球铰B。如上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多种收集模式的垃圾车,所述上盖板的截面呈“L”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通过在垃圾车的车厢的尾部设置垃圾投放口,通过盖板机构对垃圾投放口进行开启或关闭,通过合理设置垃圾投放口的宽度和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使得可兼容小型后高位对接车直接将垃圾倒进垃圾车、垃圾可直接投放到垃圾车内,作业效率高,能降低成本,能避免二次污染。【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垃圾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垃圾填装器的盖板机构处于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盖板机构处于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垃圾填装器的盖板机构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盖板机构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小型后高位对接车将垃圾倾倒入本技术的垃圾车内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7为小型后高位对接车将垃圾倾倒入本技术的垃圾车内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自适应多种收集模式的垃圾车,包括具有用于盛装垃圾的车厢8001的垃圾车8000,所述车厢8001的尾部设有与车厢8001连通的垃圾填装器1000,所述的垃圾填装器1000的尾部设有可供小型后高位对接车直接倒入垃圾的垃圾投放口1001,所述的垃圾填装器1000的尾部设有用于关闭垃圾投放口1001的盖板机构1002,所述的垃圾投放口1001沿水平方向的宽度为W,其中1800mm≤W≤2200mm,所述垃圾投放口1001的最低处离地面的距离为H,其中1000mm≤H≤1200mm。本技术通过在垃圾车的车厢的尾部设置垃圾投放口,通过盖板机构对垃圾投放口进行开启或关闭,通过合理设置垃圾投放口的宽度和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使得可兼容小型后高位对接车直接将垃圾倒进垃圾车、垃圾可直接投放到垃圾车内,作业效率高,能降低成本,能避免二次污染。为了避免小型后高位对接车在倒垃圾的过程中撞坏垃圾填装器,在垃圾填装器1000的下部设有防撞杆1003。为了便于将垃圾桶内的垃圾倒入垃圾填装器内,在垃圾填装器1000的尾部设有用于翻转垃圾桶的翻桶机构1004。盖板机构1002包括上盖板1、中盖板2、以及下盖板3,所述上盖板1的上部边缘铰接在垃圾填装器1000开口的上部,所述中盖板2的上部边缘铰接在上盖板1的下部边缘,所述下盖板3的上部边缘铰接在中盖板2的下部边缘,所述中盖板2的两侧边与垃圾填装器1000内侧之间分别设有第一连杆4,所述第一连杆4的一端铰接在中盖板2的侧边,所述第一连杆4的另一端铰接在垃圾填装器1000上,所述下盖板3的两侧边与垃圾填装器1000内侧之间分别设有第二连杆5,所述第二连杆5的一端铰接在下盖板3的侧边,所述第二连杆5的另一端铰接在垃圾填装器1000上,所述的垃圾填装器1000上设有用于驱动上盖板1相对垃圾填装器1000转动的油缸6,所述的中盖板2和下盖板3随着上盖板1运动,进而开启或者闭合垃圾填装器1000开口。通过上盖板、中盖板、下盖板、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能实现开启或者闭合垃圾车填装器开口,采用这种结构,能避免因采用卷帘门上下活动不顺畅,易卡死的缺点,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连杆4一端与中盖板2之间设有球铰A7;在第二连杆5一端与中盖板2之间设有球铰B8。采用这种设计中盖板和下盖板在运动的过程中,能做一定程度的左右偏摆,防止盖板运动不畅,出现卡滞的现象。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盖板1的截面呈“L”形。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技术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技术的保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适应多种收集模式的垃圾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用于盛装垃圾的车厢(8001)的垃圾车(8000),所述车厢(8001)的尾部设有与车厢(8001)连通的垃圾填装器(1000),所述的垃圾填装器(1000)的尾部设有可供小型对接式高位压缩垃圾车直接倒入垃圾的垃圾投放口(1001),所述的垃圾填装器(1000)的尾部设有用于关闭垃圾投放口(1001)的盖板机构(1002),所述的垃圾投放口(1001)沿水平方向的宽度为W,其中1800mm≤W≤2200mm,所述垃圾投放口(1001)的最低处离地面的距离为H,其中1000mm≤H≤1200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多种收集模式的垃圾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用于盛装垃圾的车厢(8001)的垃圾车(8000),所述车厢(8001)的尾部设有与车厢(8001)连通的垃圾填装器(1000),所述的垃圾填装器(1000)的尾部设有可供小型对接式高位压缩垃圾车直接倒入垃圾的垃圾投放口(1001),所述的垃圾填装器(1000)的尾部设有用于关闭垃圾投放口(1001)的盖板机构(1002),所述的垃圾投放口(1001)沿水平方向的宽度为W,其中1800mm≤W≤2200mm,所述垃圾投放口(1001)的最低处离地面的距离为H,其中1000mm≤H≤120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多种收集模式的垃圾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板机构(1002)包括上盖板(1)、中盖板(2)、以及下盖板(3),所述上盖板(1)的上部边缘铰接在垃圾填装器(1000)开口的上部,所述中盖板(2)的上部边缘铰接在上盖板(1)的下部边缘,所述下盖板(3)的上部边缘铰接在中盖板(2)的下部边缘,所述中盖板(2)的两侧边与垃圾填装器(1000)内侧之间分别设有第一连杆(4),所述第一连杆(4)的一端铰接在中盖板(2)的侧边,所述第一连杆(4)的另一端铰接在垃圾填装器(1000)上,所述下盖板(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聪朱新建杨忆姚华军张顺龙刘朕晏越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