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车能量吸收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车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车能量吸收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当锂电池负极容量不足时,或是根本没有容量时,过充电时所产生的部分或全部的锂就无法插入负极石墨的间层结构中,会析在负极的表面,形成突起状“枝晶”。而下一次充电时,这个突起部分更容易造成锂的析出,经过几十至上百次的循环充放电后,“枝晶”会长大,最后会刺穿隔膜纸,使内部产生短路,电芯急剧放电,产生大量的热,烧坏隔膜,而造成更大的短路现象,高温会使电解液分解成气体,负极碳和隔膜纸燃烧,造成内部压力过大,当电芯的外壳无法承受这个压力时,电芯就会爆炸。在行车过程中,过充电流的主要来源有两方面,一是电机控制器的EABS刹车带来的充电电流;二是在电机滑行时产生的反电动势。目前针对以上两点,现有技术解决的方案分别为以下两点:一是取消控制器EABS刹车反充电功能,二是采用带有离合器的电机,滑行时离合器与转子脱开,从而不产生反电动势。若取消控制器EABS刹车反充电功能,由于电控制有一定的控制延时,因此依然会有短时间的充电电流产生,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车能量吸收控制装置,包括电源BT、三相电机M,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量吸收电路(1)、电子开关(2)、MOS管Q1、MOS管Q2、MOS管Q3、MOS管Q4、MOS管Q5、MOS管Q6、控制器驱动电路(4),所述电源BT的一端与能量吸收电路(1)连接,所述电子开关(2)与能量吸收电路(1)并联,所述MOS管Q1的G极与控制器驱动电路(4)连接,所述MOS管Q1的D极与能量吸收电路(1)连接,所述MOS管Q1的S极与MOS管Q2的D极连接,所述MOS管Q2的G极与控制器驱动电路(4)连接,所述MOS管Q2的S极与电源BT的另一端连接,所述MOS管Q3的G极与控制器驱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车能量吸收控制装置,包括电源BT、三相电机M,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量吸收电路(1)、电子开关(2)、MOS管Q1、MOS管Q2、MOS管Q3、MOS管Q4、MOS管Q5、MOS管Q6、控制器驱动电路(4),所述电源BT的一端与能量吸收电路(1)连接,所述电子开关(2)与能量吸收电路(1)并联,所述MOS管Q1的G极与控制器驱动电路(4)连接,所述MOS管Q1的D极与能量吸收电路(1)连接,所述MOS管Q1的S极与MOS管Q2的D极连接,所述MOS管Q2的G极与控制器驱动电路(4)连接,所述MOS管Q2的S极与电源BT的另一端连接,所述MOS管Q3的G极与控制器驱动电路(4)连接,所述MOS管Q3的D极与能量吸收电路(1)连接,所述MOS管Q3的S极与MOS管Q4的D极连接,所述MOS管Q4的G极与控制器驱动电路(4)连接,所述MOS管Q4的S极与电源BT的另一端连接,所述MOS管Q5的G极与控制器驱动电路(4)连接,所述MOS管Q5的D极与能量吸收电路(1)连接,所述MOS管Q5的S极与MOS管Q6的D极连接,所述MOS管Q6的G极与控制器驱动电路(4)连接,所述MOS管Q6的S极与电源BT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相电机M的A相线与MOS管Q5的S极连接,所述三相电机M的B相线与MOS管Q3的S极连接,所述三相电机M的C相线与MOS管Q1的S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能量吸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容C1,所述电容C1的一端与MOS管Q1的D极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与电源BT的另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车能量吸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开关(2)包括MOS管Q7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捷,陈文胜,王宇峰,张芳勇,梁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