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固化3D打印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7571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固化3D打印机,属于快速成型领域,包括设置z轴运动模块的固定平台,固定平台上侧设有用于盛装液态光敏树脂的树脂槽,树脂槽上方相应设有由z轴运动模块带动升降的打印平台,树脂槽包括一个槽框架和设于槽框架底部的离型膜;固定平台对应树脂槽设有安装口,安装口处设有成像模块,成像模块相应设于树脂槽的下侧,成像模块包括模块框架、上玻璃板、成像元件和下玻璃板,所述上玻璃板、成像元件和下玻璃板从上至下依次设于模块框架内,其特征在于:树脂槽或者成像模块由升降装置带动升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便于散热的光固化3D打印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固化3D打印机
本技术属于快速成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固化3D打印机。
技术介绍
3D打印技术是一种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使用树脂,金属粉末,塑料丝等等可粘合的材料,通过逐层堆积的方式来变成立体模型的技术。现有3D打印技术包括光固化技术,选择性激光烧结,熔融沉积技术。其中光固化技术是利用可光固化的高分子材料遇到特定波段的光,就可以从液态变成固态的特性,来进行成型。目前主流的光固化技术包括激光光固化(sla),数字光处理(DLP),以及LCD(液晶屏光固化)。DLP,LCD等面成型3D打印技术由于价格便宜精度高,越来越受到市场欢迎。材料在光固化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热量会在短时间内大量释放聚集,会导致加速液晶屏的损坏,影响打印质量。打印面积越大,打印速度越快,热量堆积明显。除此之外电子元件本身也会发热。导致面成型3D打印机的稳定性很差,成像部件寿命的寿命比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散热的光固化3D打印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固化3D打印机,包括设置z轴运动模块的固定平台,固定平台上侧设有用于盛装液态光敏树脂的树脂槽,树脂槽上方相应设有由z轴运动模块带动升降的打印平台,树脂槽包括一个槽框架和设于槽框架底部的离型膜;固定平台对应树脂槽设有安装口,安装口处设有成像模块,成像模块相应设于树脂槽的下侧,成像模块包括模块框架、上玻璃板、成像元件和下玻璃板,所述上玻璃板、成像元件和下玻璃板从上至下依次设于模块框架内,其特征在于:树脂槽或者成像模块由升降装置带动升降。所述成像模块由升降装置带动升降,升降装置为由第一电机带动的第一丝母丝杠机构,第一丝母丝杠机构竖直设置,第一丝母丝杠机构的丝母通过第一传动臂连接成像模块的模块框架。树脂槽由升降装置带动升降,升降装置包括用于向上顶起树脂槽的气囊,气囊可充气或者放气,气囊设于树脂槽与固定平台之间。气囊呈柱状并设置四个,分别位于树脂槽的四个角点的下侧。所述z轴运动模块包括由第二电机带动的第二丝母丝杠机构,固定平台上侧固设丝杠架,第二丝母丝杠机构的丝杠竖直设置并通过轴承安装在丝杠架上,第二丝母丝杠机构的丝母固定连接第二传动臂,所述打印平台设于第二传动臂下侧。沿模块框架的顶部外周设有向外凸出的外挡边,模块框架设于安装口内并且其挡边卡挡在支撑部的上侧,沿模块框架的底部外周设有向内凸出的内挡边,在内挡边的上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上玻璃板、成像元件和下玻璃板。成像元件为显示屏。固定平台下侧固设壳体。壳体内设光源模块。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光固化3D打印机,打印完一层后,升降装置带动树脂槽上升或者成像模块下降,使得树脂槽与成像模块相间隔,并使气流进入树脂槽与成像模块之间,升降装置再次使树脂槽回落或者成像模块上升时,树脂槽与成像模块之间的气流被挤出,气流一方面可以带走热量,另一方面可以使得一部分气体进入树脂槽离型膜的内表面,可以显著降低离型力,由于离型膜可以通过氧气,但是不能透过液体,树脂槽与成像模块之间的气流透过离型膜,一层氧气附着在离型膜的内表面(面向树脂槽槽腔的一面),阻碍树脂固化,因此降低离型力。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的立体图;图3是第一电机与第一丝母丝杠机构的立体图;图4是实施例1中成像模块由第一传动臂带动上升,树脂槽与成像模块上下接触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的A处放大图;图6实施例1中成像模块由第一传动臂带动下降时,树脂槽与成像模块上下间隔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树脂槽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树脂槽的立体图;图9是实施例2的立体图;图10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气囊充气后树脂槽与成像模块上下间隔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气囊放气后树脂槽与成像模块上下接触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固定平台1、丝杠2、丝母3、联轴器4、第二丝母丝杠机构5、打印平台6、打印面7、树脂槽8、模块框架9、第二传动臂10、成像模块11、第一传动臂12、壳体13、第一电机14、第一丝母丝杠机构15、支撑部16、内挡边17、第二电机18、离型膜19、下玻璃板20、夹板槽21、上玻璃板22、成像元件23、外挡边24、发光体25、导向柱a26、透镜27、散热器28、导向柱b29、透镜支架30、进气管道31、出气管道32、电路控制模块37、数据接口41、槽框架44、下夹板45、上夹板46、风扇48、气囊50。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由图1-图8所示的一种光固化3D打印机,包括设置z轴运动模块的固定平台1,固定平台1上侧设有用于盛装液态光敏树脂的树脂槽8。树脂槽8包括设于固定平台1上侧的槽框架44和设于槽框架44底端的离型膜19,槽框架44为水平设置且顶端敞口的矩形框架,槽框架44固设在固定平台1上侧,槽框架44的底面设有槽口向下的夹板槽21,夹板槽21为一个“回”字形槽,夹板槽21内上下设置上夹板46和下夹板45,在上夹板46与下夹板45之间夹设有所述离型膜19,上夹板46、离型膜19和下夹板45为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上夹板46和下夹板45均为中部设置矩形通孔的“回”字形板且均为水平设置,上夹板46和下夹板45分别压在离型膜19边沿的上侧和下侧,上夹板46、下夹板45和离型膜19通过数个螺钉固定在槽框架44上,螺钉依次向上穿插过下夹板45、离型膜19和上夹板46,并将其端部螺纹连接在槽框架44上,这样,离型膜19设于槽框架44的下侧并封闭槽框架44的底端框口,相当于离型膜19周边绕过夹板槽21内侧槽壁底端向上折弯伸入夹板槽21中,并将其边沿水平折弯再夹在上夹板46与下夹板45之间,使得离型膜19受到一个张紧力,离型膜19是透明,柔性材料,离型膜19需要能透过特定的气体或者液体,离型膜19为FET,离型膜19在树脂槽8的安装固定为现有技术,也可采用其他方式将离型膜19安装在树脂槽8的槽框架44底部。固定平台1对应树脂槽8的槽框架44的框口设有安装口,安装口是一个设置在固定平台1上的通孔,沿安装口的内壁面设有支撑部16,支撑部16环绕安装口内壁一周且向安装口内凸出,支撑部16的顶端低于固定平台1顶面。安装口内设有成像模块11,成像模块11包括模块框架9、上玻璃板22、成像元件23和下玻璃板20,所述上玻璃板22、成像元件23和下玻璃板20从上至下依次设于模块框架9内,具体的,围绕模块框架9的顶端外周设有向外(向模块框架9外)凸出的外挡边24,模块框架9设于安装口内并且其外挡边24可卡挡在支撑部16的上侧,沿模块框架9的底端外周设有向内(向模块框架9内)凸出的内挡边17,在内挡边17的上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上玻璃板22、成像元件23和下玻璃板20,下玻璃板20的边沿搭在内挡边17的上侧,下玻璃板20承载成像元件23,成像元件23置于下玻璃板20上侧,成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固化3D打印机,包括设置z轴运动模块的固定平台(1),固定平台(1)上侧设有用于盛装液态光敏树脂的树脂槽(8),树脂槽(8)上方相应设有由z轴运动模块带动升降的打印平台(6),树脂槽(8)包括一个槽框架(44)和设于槽框架(44)底部的离型膜(19);固定平台(1)对应树脂槽(8)设有安装口,安装口处设有成像模块(11),成像模块(11)相应设于树脂槽(8)的下侧,成像模块(11)包括模块框架(9)、上玻璃板(22)、成像元件(23)和下玻璃板(20),所述上玻璃板(22)、成像元件(23)和下玻璃板(20)从上至下依次设于模块框架(9)内,其特征在于:树脂槽(8)或者成像模块(11)由升降装置带动升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固化3D打印机,包括设置z轴运动模块的固定平台(1),固定平台(1)上侧设有用于盛装液态光敏树脂的树脂槽(8),树脂槽(8)上方相应设有由z轴运动模块带动升降的打印平台(6),树脂槽(8)包括一个槽框架(44)和设于槽框架(44)底部的离型膜(19);固定平台(1)对应树脂槽(8)设有安装口,安装口处设有成像模块(11),成像模块(11)相应设于树脂槽(8)的下侧,成像模块(11)包括模块框架(9)、上玻璃板(22)、成像元件(23)和下玻璃板(20),所述上玻璃板(22)、成像元件(23)和下玻璃板(20)从上至下依次设于模块框架(9)内,其特征在于:树脂槽(8)或者成像模块(11)由升降装置带动升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固化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模块(11)由升降装置带动升降,升降装置为由第一电机(14)带动的第一丝母丝杠机构(15),第一丝母丝杠机构(15)竖直设置,第一丝母丝杠机构(15)的丝母(3)通过第一传动臂(12)连接成像模块(11)的模块框架(9)。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固化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树脂槽(8)由升降装置带动升降,升降装置包括用于向上顶起树脂槽(8)的气囊(50),气囊(50)可充气或者放气,气囊(50)设于树脂槽(8)与固定平台(1)之间。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加乐朱友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英诺伟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