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机模型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7571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3D打印机模型冷却装置,包括用于与喉管固定的支架和设置在支架下端的组合出风腔;所述组合出风腔包括上盖和下盖,上盖的中部设置用于3D打印机喷头穿过的通孔,上盖的下端设置有环形的第一切槽;第一切槽内侧的上盖基体下端设置有上锥面,第一切槽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切槽;所述上盖的上端至少设置一个与第二切槽相通的进气孔;所述下盖的边缘设置与下盖一体成型的凸环,下盖的内侧设置下锥面;下盖嵌入第一切槽内,上锥面与下锥面之间形成使第一切槽与外部连通的风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制造,其可以精准地对模型进行冷却,模型冷却更加均匀,同时风量具有可控性,进一步的改善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打印机模型冷却装置
本技术涉及3D打印机
,具体涉及一种3D打印机模型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制造业得以快速的发展,3D打印技术随之而来,不断满足人们对多种形式结构的需求,例如在产品研发阶段,通过3D打印机对模型进行打印可以极大降低模具的费用,目前一般的3D打印机机架是在打印工作台上设置可竖向、横向和纵向移动的打印头,而3D打印机在将打印材料挤出之后,需要对打印材料进行快速冷却。现有技术中多采用制冷风扇制冷,制冷风扇制冷范围较大、风量不容易控制、不能精准的吹到冷却部位,冷却效果较差,而且风扇长期对着喷头部位吹还会使设备上附有较多的灰尘,清理难度较大。除此之外,目前无论是使用制冷风扇还是其他冷却装置均存在冷却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以改善冷却效果、冷风风量可控的3D打印机模型冷却装置,其可以精准地对需冷却部位进行冷却,使冷风可以从各个方向吹在模型上,360度无死角,模型冷却更加均匀,从而改善模型的冷却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3D打印机模型冷却装置,包括用于与喉管固定的支架和设置在支架下端的组合出风腔;所述组合出风腔包括上盖和下盖,上盖的中部设置用于3D打印机喷头穿过的通孔,上盖的下端设置有环形的第一切槽;第一切槽内侧的上盖基体下端设置有上锥面,第一切槽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切槽;所述上盖的上端至少设置一个与第二切槽相通的进气孔;所述下盖的边缘设置与下盖一体成型的凸环,下盖的内侧设置下锥面;下盖嵌入第一切槽内,上锥面与下锥面之间形成使第一切槽与外部连通的风道。进一步的,所述风道由上至下逐渐向上盖的中轴线方向倾斜。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切槽外侧的上盖基体上设置内螺纹,下盖的外侧设置外螺纹,上盖与下盖螺纹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凸环的内径不小于第二切槽的外径。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包括两个扣板和两个L形杆;两个扣板通过螺栓固定,两扣板之间形成用于夹持喉管的夹持孔;L形杆的一端与扣板固定,其另一端设置有安装孔;所述上盖的侧面对称地设置两个凸块,凸块插入安装孔并从安装孔伸出,凸块从安装孔伸出的一端设置螺母。进一步的,凸块接近上盖的一端为四棱柱,其远离上盖的一端为螺柱,所述安装孔的形状与四棱柱截面的形状相同;凸块的四棱柱部分插入安装孔内防止上盖转动。本技术中风道实现360度无死角环绕喷嘴,使冷风可以从各个方向精准地吹在模型上,进一步改善模型的冷却效果;通过旋转下盖可以改变上锥面与下锥面之间的间隙,从而可以调节风道的出风量,实现了风量的控制;与使用风扇的传统冷却方式相比,本技术也可以避免设备上沉积较多的灰尘,减少了后期清理灰尘的麻烦;此外,本技术的结构也相对简单,容易加工制造。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安装示意图;图2是图1中本技术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组合出风腔的内部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图中:1、扣板;2、L形杆;3、上盖;4、下盖;5、快插接头;6、凸块;7、风道;8、喉管;9、喷头;10、螺母;21、安装孔;31、第一切槽;32、第二切槽;33上锥面;34、进气孔;35、通孔;41、凸环;42、下锥面;61、四棱柱;62、螺柱。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3D打印机模型冷却装置,包括用于与喉管8固定的支架和设置在支架下端的组合出风腔;所述组合出风腔包括上盖3和下盖4,上盖3的中部设置用于3D打印机喷头9穿过的通孔35,上盖3的下端设置有环形的第一切槽31;第一切槽31内侧的上盖3基体下端设置有上锥面33,第一切槽31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切槽32;所述上盖3的上端至少设置一个与第二切槽32相通的进气孔34;所述下盖4的边缘设置与下盖4一体成型的凸环41,下盖4的内侧设置下锥面42;下盖4嵌入第一切槽31内,上锥面33与下锥面42之间形成使第一切槽31与外部连通的风道7。参见图1所示,本技术中风道7由上至下逐渐向上盖3的中轴线方向倾斜。进气孔34内设置气管快插接头5,压缩空气从进气孔34进入由第一切槽31和第二切槽32构成的气室内并充满气室,随后从风道7内吹出,吹出的气流交汇在喷头9的正下方。所述第一切槽31外侧的上盖3基体上设置内螺纹,下盖4的外侧设置外螺纹,上盖3与下盖4螺纹连接。旋转下盖4可以调节风道7的宽窄,进而改变吹出的风量。为了保证风道7具有更佳的吹风效果,所述凸环41的内径不小于第二切槽32的外径。本技术中,所述支架包括两个扣板1和两个L形杆2;两个扣板1通过螺栓固定,两扣板1之间形成用于夹持喉管8的夹持孔;L形杆2的一端与扣板焊接,其另一端设置有安装孔21;所述上盖3的侧面对称地设置两个凸块6,凸块6插入安装孔21并从安装孔21伸出,凸块6从安装孔21伸出的一端设置有螺母10。凸块6接近上盖3的一端为四棱柱61,其远离上盖3的一端为螺柱62,所述安装孔21的形状与四棱柱61截面的形状相同;螺母10安装在螺柱62上,凸块6的四棱柱61部分插入安装孔21内从而防止上盖3转动,实现上盖3的固定。本技术在加工过程中,上盖3和下盖4均可采用较轻的铝合金材质,顺次在上盖3的下端切削得到第一切槽31和第二切槽32,随后在上盖3的下端切削得到上锥面33,在下盖4的内侧切削得到下锥面42。在将下盖4旋入第一切槽31内时,为了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可以在下盖4的外螺纹上缠绕适量的生胶带。本技术在安装使用时,通过两个扣板1实现与喉管8固定,组合出风腔套设在喷头9的外侧,同时需要使下盖4的下端面高于喷头9的最下端,以避免与模型接触摩擦。本技术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制造;风道7实现360度无死角环绕喷嘴9,使冷风可以从各个方向精准地吹在模型上,进一步改善模型的冷却效果;同时通过旋转下盖4可以改变上锥面33与下锥面42之间的间隙,从而可以调节风道7的出风量,实现了风量的控制。与使用风扇的传统冷却方式相比,本技术也可以避免设备上沉积较多的灰尘,减少了后期清理灰尘的麻烦。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D打印机模型冷却装置,包括用于与喉管固定的支架和设置在支架下端的组合出风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出风腔包括上盖和下盖,上盖的中部设置用于3D打印机喷头穿过的通孔,上盖的下端设置有环形的第一切槽;第一切槽内侧的上盖基体下端设置有上锥面,第一切槽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切槽;所述上盖的上端至少设置一个与第二切槽相通的进气孔;所述下盖的边缘设置与下盖一体成型的凸环,下盖的内侧设置下锥面;下盖嵌入第一切槽内,上锥面与下锥面之间形成使第一切槽与外部连通的风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机模型冷却装置,包括用于与喉管固定的支架和设置在支架下端的组合出风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出风腔包括上盖和下盖,上盖的中部设置用于3D打印机喷头穿过的通孔,上盖的下端设置有环形的第一切槽;第一切槽内侧的上盖基体下端设置有上锥面,第一切槽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切槽;所述上盖的上端至少设置一个与第二切槽相通的进气孔;所述下盖的边缘设置与下盖一体成型的凸环,下盖的内侧设置下锥面;下盖嵌入第一切槽内,上锥面与下锥面之间形成使第一切槽与外部连通的风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机模型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由上至下逐渐向上盖的中轴线方向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打印机模型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槽外侧的上盖基体上设置内螺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杰任仕熊曹文佳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速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