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调整塑料膜厚度的吹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7568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属于塑料制品加工机械领域,一种可自动调整塑料膜厚度的吹塑模具,包括外模、内模、上模盖、下模盖和模芯,所述模芯固定在内模上端,上模盖固定在外模和内模上端,下模盖固定在外模和内模下端,模芯与下模盖之间留有轴向缝隙,上模盖开有进料口,上模盖与内模之间预留缝隙,内模外周设有螺旋槽,材料沿缝隙进入螺旋槽,通过内模旋转材料沿螺旋槽从模芯与下模盖之间留有缝隙中挤压出去。在上模盖上靠近模芯设置若干个加热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加热棒控制模芯的局部温度,以此来调整塑料薄膜的厚度,提高薄膜厚度的均匀度,提高产品质量和成品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自动调整塑料膜厚度的吹塑模具
本技术属于塑料制品加工机械领域,涉及一种可自动调整塑料膜厚度的吹塑模具。
技术介绍
现有的吹塑模具,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薄膜厚度不均的时候都是采用人工调整,容易存在调整不准确不到位的情况,造成产品的壁厚不均匀,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与不足,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自动调整塑料膜厚度的吹塑模具。所述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自动调整塑料膜厚度的吹塑模具,包括外模、内模、上模盖、下模盖和模芯,所述外模和内模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外模为中空结构,所述内模置于所述外模内,所述上模盖固定在所述外模和内模的上端,所述下模盖固定在所述外模和内模的下端,所述模芯穿过所述上模盖固定在所述内模上端,在所述上模盖靠近模芯部位设置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进一步,所述加热装置为加热棒,所述加热棒轴向固定。进一步,所述加热棒的材料为碳纤维加热管或石英加热管。进一步,所述外模与内模之间沿轴向预留间隙。进一步,所述模芯与所述上模盖之间沿轴向留有出料间隙,所述出料间隙宽度相适配于所需的塑料薄膜的厚度;所述下模盖的上端面与所述内模下端面之间预留进料间隙。进一步,在所述内模、模芯中部沿轴向均设有气孔,所述气孔上下贯穿所述模芯,延伸至所述内模内,终止于距离内模顶部一段距离。进一步,在所述下模盖圆心部位开设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所述下模盖的上端面与所述内模下端面之间预留进料间隙相通。进一步,所述内模外周沿轴向设有螺旋槽。进一步,所述螺旋槽的深度自上而下逐渐变深。本技术提供的可自动调整塑料膜厚度的吹塑模具,材料从进料口沿下模盖的上端面与内模下端面之间预留的进料间隙进入螺旋槽,通过内模旋转材料沿螺旋槽向上移动,最后从模芯与上模盖之间的缝隙中挤压出去形成薄膜,在挤压过程中存在材料流速不均匀的情况,造成薄膜厚度不均匀。通过在上端盖靠近模芯的部位设置若干个加热棒,控制模芯的局部温度来调整局部进料速度,从而调整塑料薄膜的局部壁厚,解决产品壁厚不均的问题。用这种自动调整代替人工操作,节省劳动力,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可自动调整塑料膜厚度的吹塑模具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仰视图。附图标记:1-外模、2-内模、2.1-螺旋槽、3-下模盖、3.1-进料口、4-上模盖、4.1-螺钉孔、5-模芯、6-出料间隙、7-加热棒、8-气孔、9-进料间隙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可自动调整塑料膜厚度的吹塑模具,包括外模1、内模2、、下模盖3、上模盖4和模芯5,所述外模1为中空结构,所述内模2置于所述外模1内,所述上模盖4固定在所述外模1和内模2的上端,所述下模盖3固定在所述外模1和内模2的下端,所述模芯5穿过所述上模盖4固定在所述内模2上端,在所述上模盖4靠近模芯5部位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加热装置,加热装置最好选加热棒7。所述加热棒7沿轴向固定在所述上模盖4靠近圆心部位,并均匀分布。所述加热棒7的材料可用碳纤维加热管,也可用石英加热管等其他材料。加热棒7的数量不少于16个,具体数量可根据模芯5的直径大小而定。所述外模1和内模2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外模1与内模2之间沿轴向预留间隙用于材料通过。所述模芯5与所述上模盖4之间沿轴向留有出料间隙6,所述出料间隙6宽度相适配于所需的塑料薄膜的厚度;所述下模盖3的上端面与所述内模4下端面之间预留进料间隙9。在所述内模4、模芯5中部沿轴向均设有气孔8,所述气孔8上下贯穿所述模芯5,延伸至所述内模4内,终止于距离内模4顶部一段距离。在所述下模盖3圆心部位开设进料口3.1,所述进料口3.1与所述下模盖3的上端面与所述内模4下端面之间预留进料间隙9相通。所述内模4外周沿轴向设有螺旋槽4.1,螺旋槽4.1的深度自上而下逐渐变深。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自动调整塑料膜厚度的吹塑模具,包括外模、内模、下模盖、上模盖和模芯,所述外模和内模为圆柱形,所述外模为中空结构,所述内模置于所述外模内,所述上模盖固定在所述外模和内模的上端,所述下模盖固定在所述外模和内模的下端,所述模芯穿过所述上模盖固定在所述内模上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模盖靠近模芯部位设置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动调整塑料膜厚度的吹塑模具,包括外模、内模、下模盖、上模盖和模芯,所述外模和内模为圆柱形,所述外模为中空结构,所述内模置于所述外模内,所述上模盖固定在所述外模和内模的上端,所述下模盖固定在所述外模和内模的下端,所述模芯穿过所述上模盖固定在所述内模上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模盖靠近模芯部位设置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调整塑料膜厚度的吹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为加热棒,所述加热棒轴向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自动调整塑料膜厚度的吹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棒的材料为碳纤维加热管或石英加热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调整塑料膜厚度的吹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与内模之间沿轴向预留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调整塑料膜厚度的吹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建清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诚恒塑料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