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中芯线过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7134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缆中芯线过油装置,属于线缆加工装置装置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的内部设置有油箱,装置本体的上端面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保护壳和烘干箱,保护壳的内部设置有工作箱,工作箱的上端面滑动连接有滑动密封盖,工作箱的左侧设置有中芯线本体,中芯线本体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均匀分布的上喷头和下喷头,两个上喷头与两个下喷头均位于工作箱的内部,烘干箱的内部设置有下吹风管和上吹风管,在烘干箱的内部设置下吹风管和上吹风管,使中芯线本体过油后,进行加热烘干,使喷好的油附着在芯线上,提高喷油的效果,中芯线本体是持续运动的所以喷油的效率也大大的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缆中芯线过油装置
本技术涉及线缆加工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线缆中芯线过油装置。
技术介绍
电线电缆是用于电力传输的介质,也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设备,在电力设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电缆和电线普遍由内部导线和外部的蒙皮组成,在具有传输电力和信息的能力的同时对内部的导线具有绝缘和保护的能力。但是现有线缆中芯线过油装置过油时,油料容易飞溅到外部,容易造成环境的污染,同时,中芯线过油后,油料的附着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线缆中芯线过油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线缆中芯线过油装置过油时,油料容易飞溅到外部,容易造成环境的污染,同时,中芯线过油后,油料的附着性差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线缆中芯线过油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设置有油箱,所述装置本体的上端面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保护壳和烘干箱,所述保护壳的内部设置有工作箱,所述所述工作箱的上端面滑动连接有滑动密封盖,所述工作箱的左侧设置有中芯线本体,所述中芯线本体的右侧从左至右依次贯穿保护壳、工作箱与烘干箱并延伸至烘干箱的外部,所述中芯线本体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均匀分布的上喷头和下喷头,两个所述上喷头与两个下喷头均位于工作箱的内部,所述烘干箱的内部设置有下吹风管和上吹风管,所述下吹风管与上吹风管分别位于中芯线本体的上下两侧。为了方便回收多余的油料,提升过油工序的环保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线缆中芯线过油装置优选的,所述工作箱的下端面连通有第二集油管,所述第二集油管的下端面贯穿装置本体并延伸至装置本体的下方与油箱的上端面连通,所述烘干箱的下端面连通有第一集油管,所述第一集油管的下端面贯穿装置本体并延伸至装置本体的下方与油箱的右侧连通,所述第一集油管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节流阀。为了使上喷头和下喷头便于将油料均匀的喷洒到中芯线本体外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线缆中芯线过油装置优选的,所述油箱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均匀分布的抽油泵,两个所述抽油泵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另一端从下至上依次贯穿油箱、装置本体与工作箱并延伸至工作箱内部与上喷头和下喷头连通。为了防止油料外流,提高工作箱的安全性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线缆中芯线过油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二集油管上方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密封垫圈,所述密封垫圈的内侧壁与输送管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垫圈的下端面与工作箱的下端面紧贴。为了防止油料飞溅到工作箱外部,避免人手接触的麻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线缆中芯线过油装置优选的,所述工作箱的左侧设置有外密封环,所述工作箱内部的右侧设置有内密封环,所述中芯线本体位于外密封环和内密封环的内部。为了能够将中芯线本体上的褶皱或者弯曲的地方进行拉直处理,进而可以使对中芯线本体的上油更加充分均匀,作为本技术的一种线缆中芯线过油装置优选的,所述装置本体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驱动电机和线缆卷,所述驱动电机位于线缆卷的正下方,所述驱动电机与线缆卷的下方均设置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与装置本体固定连接,所述中芯线本体的左右两侧均与线缆卷固定连接。为了使喷好的油附着在芯线上,提高喷油的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线缆中芯线过油装置优选的,所述烘干箱的前端面从左至右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热风机和第二热风机,所述下吹风管与第一热风机连通,所述上吹风管与第二热风机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种线缆中芯线过油装置,通过在保护壳的内部设置工作箱,中芯线本体在工作箱内进行过油加工时,保护壳可以防止油料飞溅,减小对环境的污染,并避免人手接触的麻烦,在工作箱的上端面滑动连接滑动密封盖,进而方便打开滑动密封盖,便于将中芯线本体从保护壳的左端依次贯穿到烘干箱的右端,使中芯线本体稳定的移动,使中芯线本体过油的过程中,油料均匀的包覆,在烘干箱的内部设置下吹风管和上吹风管,使中芯线本体过油后,进行加热烘干,使喷好的油附着在芯线上,提高喷油的效果,中芯线本体是持续运动的所以喷油的效率也大大的提高。2、该种线缆中芯线过油装置,通过在工作箱的内部与外部设置外密封环和内密封环,外密封环和内密封环可以防止油料飞溅到工作箱外部,避免人手接触的麻烦,同时,内密封环可以将中芯线本体上多余的油料刮去并回收,进一步提升过油工序的环保性。3、该种线缆中芯线过油装置,通过在烘干箱的前端面从左至右依次固定连接第一热风机和第二热风机,从而启动第一热风机和第二热风机时,下吹风管与上吹风管相互对中芯线本体外部的油进行加热,使喷好的油附着在芯线上,提高喷油的效果,中芯线本体完全被油料包覆,保证电缆加工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线缆中芯线过油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线缆中芯线过油装置的结构图。图中,1、保护壳;101、外密封环;102、内密封环;2、烘干箱;201、第一热风机;202、第二热风机;203、下吹风管;204、上吹风管;205、第一集油管;206、节流阀;3、工作箱;301、滑动密封盖;302、第二集油管;4、油箱;5、抽油泵;501、输送管;502、上喷头;503、下喷头;504、密封垫圈;6、装置本体;601、支撑台;602、驱动电机;603、线缆卷;7、中芯线本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线缆中芯线过油装置,包括装置本体6,装置本体6的内部设置有油箱4,装置本体6的上端面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保护壳1和烘干箱2,保护壳1的内部设置有工作箱3,工作箱3的上端面滑动连接有滑动密封盖301,工作箱3的左侧设置有中芯线本体7,中芯线本体7的右侧从左至右依次贯穿保护壳1、工作箱3与烘干箱2并延伸至烘干箱2的外部,中芯线本体7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均匀分布的上喷头502和下喷头503,两个上喷头502与两个下喷头503均位于工作箱3的内部,烘干箱2的内部设置有下吹风管203和上吹风管204,下吹风管203与上吹风管204分别位于中芯线本体7的上下两侧。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保护壳1的内部设置工作箱3,中芯线本体7在工作箱3内进行过油加工时,保护壳1可以防止油料飞溅,减小对环境的污染,并避免人手接触的麻烦,在工作箱3的上端面滑动连接滑动密封盖301,进而方便打开滑动密封盖3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缆中芯线过油装置,包括装置本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6)的内部设置有油箱(4),所述装置本体(6)的上端面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保护壳(1)和烘干箱(2),所述保护壳(1)的内部设置有工作箱(3),所述工作箱(3)的上端面滑动连接有滑动密封盖(301),所述工作箱(3)的左侧设置有中芯线本体(7),所述中芯线本体(7)的右侧从左至右依次贯穿保护壳(1)、工作箱(3)与烘干箱(2)并延伸至烘干箱(2)的外部,所述中芯线本体(7)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均匀分布的上喷头(502)和下喷头(503),两个所述上喷头(502)与两个下喷头(503)均位于工作箱(3)的内部,所述烘干箱(2)的内部设置有下吹风管(203)和上吹风管(204),所述下吹风管(203)与上吹风管(204)分别位于中芯线本体(7)的上下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中芯线过油装置,包括装置本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6)的内部设置有油箱(4),所述装置本体(6)的上端面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保护壳(1)和烘干箱(2),所述保护壳(1)的内部设置有工作箱(3),所述工作箱(3)的上端面滑动连接有滑动密封盖(301),所述工作箱(3)的左侧设置有中芯线本体(7),所述中芯线本体(7)的右侧从左至右依次贯穿保护壳(1)、工作箱(3)与烘干箱(2)并延伸至烘干箱(2)的外部,所述中芯线本体(7)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均匀分布的上喷头(502)和下喷头(503),两个所述上喷头(502)与两个下喷头(503)均位于工作箱(3)的内部,所述烘干箱(2)的内部设置有下吹风管(203)和上吹风管(204),所述下吹风管(203)与上吹风管(204)分别位于中芯线本体(7)的上下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中芯线过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箱(3)的下端面连通有第二集油管(302),所述第二集油管(302)的下端面贯穿装置本体(6)并延伸至装置本体(6)的下方与油箱(4)的上端面连通,所述烘干箱(2)的下端面连通有第一集油管(205),所述第一集油管(205)的下端面贯穿装置本体(6)并延伸至装置本体(6)的下方与油箱(4)的右侧连通,所述第一集油管(205)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节流阀(20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中芯线过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4)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均匀分布的抽油泵(5),两个所述抽油泵(5)的输出端均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红范王建龙孙耀堂王来旺陈顺唐占义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永升线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