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井下煤泥水固液分离的旋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71198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井下煤泥水固液分离的旋流器,包括第一旋流器和第二旋流器,第一旋流器的第一柱段直径大于第二旋流器的第二柱段直径,所述第二柱段的顶部嵌套在第一柱段内,使第二旋流器的第二溢流管伸向第一柱段内部,第一柱段和第二柱段之间设有螺旋状导流管,所述导流管连接第一旋流器的第一出料口和第二旋流器的第二进料口。该旋流器大大提高了煤泥水分离效果,筛分更加彻底,同时整体所占空间小,机械化水平高,代替人工极大地提高了煤泥清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井下煤泥水固液分离的旋流器
本技术涉及煤矿井下煤泥水预处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应用于井下煤泥水固液分离的旋流器。
技术介绍
井下煤泥清理主要依靠人工,一些深矿井每天需要一班次工人使用铁锹挖煤淤,目前的这种煤泥的清理方式,劳动强度大,危险系数高,且清理效率低。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弊端,研发出一种由常规旋流器和振动筛组合的井下煤泥水预分离系统,经过实际应用发现,由于井下煤泥水浓度较低,井下水量不稳定,颗粒粒径分布特性存在细粒级含量较多等原因,造成上述常规旋流器和振动筛组合的井下煤泥水预分离系统分离效果较差,筛分困难。由此可见,现有技术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井下煤泥水固液分离的旋流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煤泥水预分离系统分离效果较差,筛分困难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应用于井下煤泥水固液分离的旋流器,包括第一旋流器和第二旋流器,第一旋流器的第一柱段直径大于第二旋流器的第二柱段直径,所述第二柱段的顶部嵌套在第一柱段内,使第二旋流器的第二溢流管伸向第一柱段内部,第一柱段和第二柱段之间设有螺旋状导流管,所述导流管连接第一旋流器的第一出料口和第二旋流器的第二进料口。优选地,所述第一旋流器包括第一柱段、第一溢流管和溢流帽,第一柱段的顶部安装有溢流帽,所述第一溢流管位于第一柱段内部,连通第一柱段和溢流帽。优选地,所述第一柱段侧面顶端设有第一进料口,第一柱段侧面底端设有第一出料口,所述溢流帽上设有溢流帽出料口。优选地,所述第二旋流器包括第二柱段、第二溢流管和锥段,所述第二溢流管位于第二柱段的内部,连通第一柱段和第二柱段,所述锥段顶部与第二柱段底部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柱段的侧面顶端设有第二进料口,所述锥段的底部设有底流口。优选地,所述第二溢流管伸向第一柱段内部的管壁包裹有保护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煤泥水固液分离旋流器通过第一旋流器和第二旋流器上下同轴嵌套而成,实现二次分离,针对煤矿井下煤泥水浓度较低,井下水量不稳定,细粒级含量较多的特点,大大提高了煤泥水分离效果,筛分更加彻底。(2)本技术煤泥水固液分离旋流器,整体所占空间小,机械化水平高,代替人工极大地提高了煤泥清理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煤泥水固液分离旋流器剖面示意图。图2是煤泥水固液分离旋流器整体外观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具体的说明:结合图1至图2,一种应用于井下煤泥水固液分离的旋流器,由第一旋流器和第二旋流器同轴嵌套而成,第一旋流器包括内部中空的圆柱体形第一柱段1、第一溢流管2和溢流帽3,第二旋流器包括内部中空的圆柱体形第二柱段4、第二溢流管5和锥段6。第一柱段的顶部安装有溢流帽3,第一溢流管2位于第一柱段1内部,连通第一柱段1和溢流帽3,第一柱段1侧面顶端设有第一进料口7,第一柱段1侧面底端设有第一出料口。第二溢流管5位于第二柱段4的内部,锥段6顶部与第二柱段4底部连接,第二柱段4的侧面顶端设有第二进料口8。其中,第一柱段1的直径大于第二柱段4的直径,第二柱段4的顶部嵌套在第一柱段1内,使第二溢流管5伸向第一柱段1内部,连通第一柱段1和第二柱段4,第一柱段1和第二柱段4之间设有螺旋状导流管9,导流管9连接第一出料口和第二进料口8。进一步地,溢流帽3上设有溢流帽出料口10,锥段6的底部设有底流口11。进一步地,第二溢流管5伸向第一柱段1内部的管壁包裹有保护套12,防止第二溢流管5磨损过快,起到保护第二溢流管5的作用。结合图1和图2对本技术煤泥水固液分离旋流器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本技术煤泥水固液分离的旋流器主要应用于煤矿井下煤泥水的固液预分离,在第一进料口7前方设有渣浆泵等动力装置将煤泥水以一定压力泵入第一柱段1,进行分级与脱水脱泥,将低浓度煤泥水中带有的细泥和大部分液体通过第一溢流管2进入溢流帽3中,在通过溢流帽出料口10排出。经过第一旋流器分级后的底流粗浆液依靠剩余压力通过第一出料口,沿着导流管9和第二进料口8进入第二柱段4,第二旋流器具有更高的离心强度,将煤泥水在第二柱段4与锥段6中进行再次分离,再次分离后的溢流水通过第二溢流管5涌入到第一旋流器的第一柱段内1,并通过第一溢流管2进入溢流帽3中,最后通过溢流帽出料口10排出,经过二次分离的煤泥水,具有高浓度煤泥矿浆通过底流口11排出。本技术煤泥水固液分离旋流器通过第一旋流器和第二旋流器上下同轴嵌套而成,实现二次分离,针对煤矿井下煤泥水浓度较低,井下水量不稳定,细粒级含量较多的特点,大大提高了煤泥水分离效果,筛分更加彻底,同时整体所占空间小,机械化水平高,代替人工极大地提高了煤泥清理效率。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未述及的部分采取或借鉴现有技术即可实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井下煤泥水固液分离的旋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旋流器和第二旋流器,第一旋流器的第一柱段直径大于第二旋流器的第二柱段直径,所述第二柱段的顶部嵌套在第一柱段内,使第二旋流器的第二溢流管伸向第一柱段内部,第一柱段和第二柱段之间设有螺旋状导流管,所述导流管连接第一旋流器的第一出料口和第二旋流器的第二进料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井下煤泥水固液分离的旋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旋流器和第二旋流器,第一旋流器的第一柱段直径大于第二旋流器的第二柱段直径,所述第二柱段的顶部嵌套在第一柱段内,使第二旋流器的第二溢流管伸向第一柱段内部,第一柱段和第二柱段之间设有螺旋状导流管,所述导流管连接第一旋流器的第一出料口和第二旋流器的第二进料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井下煤泥水固液分离的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流器包括第一柱段、第一溢流管和溢流帽,第一柱段的顶部安装有溢流帽,所述第一溢流管位于第一柱段内部,连通第一柱段和溢流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井下煤泥水固液分离的旋流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彦良刘楷董传德姜希印魏庆施张军利张磊朱明周史凯王高海李志朝吕子明陈安宁
申请(专利权)人: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