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6951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多孔薄膜。该多孔薄膜包括多孔状的支撑体,所述支撑体包括依次排列的丝梗单元;所述丝梗单元包括第一丝梗和第二丝梗,所述第一丝梗具有间隔排列的第一凸起和位于相邻第一凸起之间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丝梗具有间隔排列的第二凹槽和位于相邻第二凹槽之间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一丝梗和第二丝梗通过所述第一凸起顶部与第二凹槽的底部相连从而形成位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凸起之间的通孔,相邻丝梗单元通过所述第一凹槽底部与第二凸起顶部相连从而形成位于第二凹槽和第一凸起之间的通孔。经验证,该支撑体的结构更加对称,受力更加均匀,具有明显高于平纹金属筛网强度,具有该支撑体的多孔薄膜的抗拉强度提升1.5倍左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孔薄膜
本技术涉及过滤材料的
,具体而言,涉及多孔薄膜。
技术介绍
目前,多孔薄膜的制备方法如下:(1)获取支撑体和浆料;(2)在支撑体上负载浆料;(3)干燥、烧结,使浆料转化为过滤层。制备得到的多孔薄膜结构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该多孔薄膜包括支撑体和附着于支撑体上的过滤层,其中,过滤层附着于支撑体的孔隙表面和外表面。现有的支撑体主要采用平纹金属筛网,不仅成本较高,且制得的多孔薄膜的强度偏低。同时,在某些低温工况服役时,由于待过滤物中存在酸性介质,导致多孔薄膜出现局部腐蚀(酸结露)现象,造成多孔薄膜的寿命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多孔薄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多孔薄膜强度低、耐腐蚀性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多孔薄膜。该多孔薄膜包括多孔状的支撑体,所述支撑体包括依次排列的丝梗单元;所述丝梗单元包括第一丝梗和第二丝梗,所述第一丝梗具有间隔排列的第一凸起和位于相邻第一凸起之间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丝梗具有间隔排列的第二凹槽和位于相邻第二凹槽之间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一丝梗和第二丝梗通过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多孔薄膜,包括多孔状的支撑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100)包括依次排列的丝梗单元(1);所述丝梗单元(1)包括第一丝梗(11)和第二丝梗(12),所述第一丝梗(11)具有间隔排列的第一凸起(111)和位于相邻第一凸起(111)之间的第一凹槽(112),所述第二丝梗(12)具有间隔排列的第二凹槽(122)和位于相邻第二凹槽(122)之间的第二凸起(121),所述第一丝梗(11)和第二丝梗(12)通过所述第一凸起(111)顶部与第二凹槽(122)的底部相连从而形成位于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凸起(121)之间的通孔,相邻丝梗单元(1)通过所述第一凹槽(112)底部与第二凸起(12...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孔薄膜,包括多孔状的支撑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100)包括依次排列的丝梗单元(1);所述丝梗单元(1)包括第一丝梗(11)和第二丝梗(12),所述第一丝梗(11)具有间隔排列的第一凸起(111)和位于相邻第一凸起(111)之间的第一凹槽(112),所述第二丝梗(12)具有间隔排列的第二凹槽(122)和位于相邻第二凹槽(122)之间的第二凸起(121),所述第一丝梗(11)和第二丝梗(12)通过所述第一凸起(111)顶部与第二凹槽(122)的底部相连从而形成位于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凸起(121)之间的通孔,相邻丝梗单元(1)通过所述第一凹槽(112)底部与第二凸起(121)顶部相连从而形成位于第二凹槽(122)和第一凸起(111)之间的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100)表面设有防腐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孔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腐层为金属镀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麟罗长军李波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易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