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风流场指示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6818 阅读:3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野外风流场指示带。它是由标杆1和指示带2组成。指示带2绑在标杆1的端部,指示带2为绸带,长30-40cm,宽3-5cm。指示带轻盈,在微风吹动下,随风飘动,易于观测风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制作简单,造价低,经济实用,易于推广应用。(*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野外风流场观察风力方向指示带。
技术介绍
包(头)兰(州)铁路中卫段沙坡头地区流沙固定试验从1956年起至今已整整50年了。经过50年来的固沙造林治理,流动的沙丘已经远离铁路平台500米,对铁路已无直接的危害,但从植被复盖度,输沙量和沙面土壤变化情况,沙坡头地区仍然处在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的生态环境中,人工植被防护带常受到风沙流的威胁。大家都知道,风是造成沙漠化土地自然蔓延的主要动力。在风力作用下,流沙贴地面迁移。沙坡头地区沙丘的迁移方向在不同的地段有所差异。濒临黄河谷地的沙丘链,在以西风为主的风力作用下,呈现脊部摆动总体向东的往复——前进式移动;而分布最广的格状沙丘则处在风向多变的地域,迁移方式比较复杂,。在不同的风力作用下。沙丘脊部(包括付梁)均呈往复摆动,但就总体而言,其迁移的总方向与起沙风的年合成风向大体一致,由西北迁向东南。尤其是风沙流所造成的片状或舌状迁移,速度快,危害也大,常为主要的沙害方式。因此,摸清沙坡头地区的风向和沙丘的不同迁移方式,进一步采取阻、固措施,保护绿色固沙带,对半荒漠地区流沙的固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野外风流场指示带。利用指示带在风流场中与标杆间的角度,用快速摄像机拍摄,综合统计分析在不同的地段的风向及风沙流迁移方向。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野外风流场指示带,是由标杆和指示带组成。指示带绑在标杆的端部,指示带为绸带,长30-40cm,宽3-5cm。本技术的优点和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指示带轻盈,在微风吹动下,随风飘动,比起筒式指示带来说制作简单,造价低,易于观测风向,易于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野外风流场指示带,它是由标杆1和指示带2组成。指示带2绑在标杆1的端部,指示带2为红色绸带,长40cm,宽4cm。将数个绑有指示带2的标杆1插于不同的地段的风流场中,用摄像机拍摄风流场中指示带2随风飘扬的情景,然后综合分析不同地段风沙流的风向。权利要求1.一种野外风流场指示带,是由标杆(1)和指示带(2)组成,其特征在于指示带(2)绑在标杆(1)的端部,指示带(2)为绸带,长30-40cm,宽3-5cm。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野外风流场指示带。它是由标杆1和指示带2组成。指示带2绑在标杆1的端部,指示带2为绸带,长30-40cm,宽3-5cm。指示带轻盈,在微风吹动下,随风飘动,易于观测风向。本技术制作简单,造价低,经济实用,易于推广应用。文档编号G01P13/02GK2795861SQ20052007848公开日2006年7月12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10日专利技术者赵爱国, 王涛, 薛娴, 张正偲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野外风流场指示带,是由标杆(1)和指示带(2)组成,其特征在于指示带(2)绑在标杆(1)的端部,指示带(2)为绸带,长30-40cm,宽3-5c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爱国王涛薛娴张正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2[中国|甘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