畦田浇灌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65232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畦田浇灌设备,属于农田灌溉技术领域,包括水槽、移动横梁、支撑架和水带,水槽的上端面开设有轨道;支撑架下部设有滚轮,滚轮转动设于轨道内,支撑架上纵向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的下方设有水泵,移动横梁的一端固设于支撑架的上部,支撑架远离移动横梁的一侧设有配重块,移动横梁的下方设有承托板,水带铺设于承托板上,水带的开放端连通连接管的上端,水带的轴线两侧开设有多个出水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畦田浇灌设备,通过支撑架和移动横梁沿水槽的不断移动,完成整片畦田的浇灌。使用本设备浇灌畦田时,浇灌更加均匀,无需人工改水,无需人工反复铺设和回收管道,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畦田浇灌设备
本技术属于农田灌溉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畦田浇灌设备。
技术介绍
在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地区,灌溉是农业生产稳定、高产的根本保证,离开灌溉,农业生产就只能看天吃饭,因此灌溉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水资源不是无限的,在我国许多农业占经济主导地位的省份,干旱缺水形势日趋严峻,这些地区逐渐走上了发展节水农业的道路。随着农田灌溉理论与节水技术研究的深入开展,许多节水的地面灌溉技术日益成熟,比如畦灌(缩畦减灌、微畦灌、小定额灌溉)和喷灌(以及近些年刚刚发展起来的微喷灌溉技术)。然而,在节约水资源的同时,这些技术仍然存在一些共性或特殊的缺陷。比如上述3种畦灌,连同之前的漫灌(长畦漫灌、长畦短灌),面积一旦超过30m2,灌水均匀度下降,田间受水不均匀,会影响水分、养分吸收利用,产量低,效益仍有提高空间;面积如果太小,每个畦灌水时间太短,不停的改水,铺设和回收管道,费时费力,导致劳动力身心疲惫,劳动意愿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畦田浇灌设备,旨在解决田间灌水不均匀,需要人工改水,铺设和回收管道,费时费力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畦田浇灌设备,包括水槽、移动横梁、支撑架和水带,所述水槽沿畦田的宽度方向设于所述畦田的一侧,所述水槽的一端开有进水管,所述水槽的上端面开设有轨道,所述轨道沿所述水槽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支撑架下部设有滚轮,所述滚轮转动设于所述轨道内,所述支撑架上纵向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下方设有水泵,所述水泵用于将所述水槽内的水泵入所述连接管,所述移动横梁用于跨设在畦田的上方,且沿畦田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移动横梁的一端固设于所述支撑架的上部,所述支撑架远离所述移动横梁的一侧设有用于平衡所述支撑架的配重块,所述移动横梁的下方设有沿其长度延伸的承托板,所述水带铺设于所述承托板上,所述水带的一端封闭,一端开放,所述水带的开放端连通所述连接管的上端,所述水带的轴线两侧开设有多个出水孔,多个所述出水孔沿所述水带的轴向间隔设置。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水槽一端的外壁上设有控制器,所述水槽相对内壁的上部安装有液位感应器,所述进水管上安装有电动阀,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液位感应器的感应信号,将所述感应信号转换成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电动阀的启闭。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水槽的横断面为U形,所述轨道为两个,分别开设于水槽的上端面的两侧。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水槽外壁的两侧分别设有多个支腿。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支腿上穿设有用于将所述支腿固定于地面上的地锚。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承托板的上端面设有用于匹配所述水带弧度的弧形面。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弧形面两侧沿所述承托板长度方向分别设有多个刚性绳,多个所述刚性绳分别连接在所述移动横梁上。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支撑架远离移动横梁的一侧固设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板上设有配重套,所述配重块设于所述配重套内。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连接管为刚性管。本技术提供的畦田浇灌设备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畦田浇灌设备,连接管下部的水泵将水槽内的水泵入到连接管内,水从连接管进入承托板上铺设的水带内,水从多个出水孔同时喷出,能够保证移动横梁下方的畦田区域浇灌的均匀性。待该区域浇灌完成后,支撑架和移动横梁在滚轮的带动下移动到畦田的下一未浇灌区域,配重块确保支撑架稳定。重复上述动作,完成未浇灌区域的浇灌。通过支撑架和移动横梁沿水槽的不断移动,完成整片畦田的浇灌。使用本设备浇灌畦田时,浇灌更加均匀,无需人工改水,无需人工反复铺设和回收管道,省时省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畦田浇灌设备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畦田浇灌设备的侧视图。图中:1、水槽;2、移动横梁;3、支撑架;4、水带;5、进水管;6、轨道;7、滚轮;8、连接管;9、水泵;10、配重块;11、承托板;12、出水孔;13、控制器;14、液位感应器;15、电动阀;16、支腿;17、地锚;18、刚性绳;19、承重板;20、配重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技术提供的畦田浇灌设备进行说明。畦田浇灌设备,包括水槽1、移动横梁2、支撑架3和水带4,水槽1沿畦田的宽度方向设于畦田的一侧,水槽1的一端开有进水管5,水槽1的上端面开设有轨道6,轨道6沿水槽1的长度方向设置;支撑架3下部设有滚轮7,滚轮7转动设于轨道6内,支撑架3上纵向设置有连接管8,连接管8的下方设有水泵9,水泵9用于将水槽1内的水泵9入连接管8,移动横梁2用于跨设在畦田的上方,且沿畦田长度方向延伸,移动横梁2的一端固设于支撑架3的上部,支撑架3远离移动横梁2的一侧设有用于平衡支撑架3的配重块10,移动横梁2的下方设有沿其长度延伸的承托板11,水带4铺设于承托板11上,水带4的一端封闭,一端开放,水带4的开放端连通连接管8的上端,水带4的轴线两侧开设有多个出水孔12,多个出水孔12沿水带4的轴向间隔设置。本技术提供的畦田浇灌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连接管8下部的水泵9将水槽1内的水泵9入到连接管8内,水从连接管8进入承托板11上铺设的水带4内,水从多个出水孔12同时喷出,能够保证移动横梁2下方的畦田区域浇灌的均匀性。待该区域浇灌完成后,支撑架3和移动横梁2在滚轮7的带动下移动到畦田的下一未浇灌区域,配重块10确保支撑架3稳定。重复上述动作,完成未浇灌区域的浇灌。通过支撑架3和移动横梁2沿水槽1的不断移动,完成整片畦田的浇灌。使用本设备浇灌畦田时,浇灌更加均匀,无需人工改水,无需人工反复铺设和回收管道,省时省力。作为本技术提供的畦田浇灌设备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2,水槽1一端的外壁上设有控制器13,水槽1相对内壁的上部安装有液位感应器14,进水管5上安装有电动阀15,控制器13接收液位感应器14的感应信号,将感应信号转换成控制信号用于控制电动阀15的启闭。本实施例中,控制器13安装在水槽1的端部,即靠近支撑架3最初工作位置的一侧。控制器13选用PC机,电动阀15为电动球阀或电动蝶阀。液位感应器14位于水槽1内壁的上部,高度方向高于水泵9吸入口。当水泵9不断将水槽1内的水抽入到水带4中进行喷洒浇灌后,水槽1内的液平面会不断下降,当液面降低至液位感应器14下方时,液位感应器14向控制器13发送感应信号,控制器13接收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畦田浇灌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槽、移动横梁、支撑架和水带,所述水槽沿畦田的宽度方向设于所述畦田的一侧,所述水槽的一端开有进水管,所述水槽的上端面开设有轨道,所述轨道沿所述水槽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支撑架下部设有滚轮,所述滚轮转动设于所述轨道内,所述支撑架上纵向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下方设有水泵,所述水泵用于将所述水槽内的水泵入所述连接管,所述移动横梁用于跨设在畦田的上方,且沿畦田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移动横梁的一端固设于所述支撑架的上部,所述支撑架远离所述移动横梁的一侧设有用于平衡所述支撑架的配重块,所述移动横梁的下方设有沿其长度延伸的承托板,所述水带铺设于所述承托板上,所述水带的一端封闭,一端开放,所述水带的开放端连通所述连接管的上端,所述水带的轴线两侧开设有多个出水孔,多个所述出水孔沿所述水带的轴向间隔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畦田浇灌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槽、移动横梁、支撑架和水带,所述水槽沿畦田的宽度方向设于所述畦田的一侧,所述水槽的一端开有进水管,所述水槽的上端面开设有轨道,所述轨道沿所述水槽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支撑架下部设有滚轮,所述滚轮转动设于所述轨道内,所述支撑架上纵向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下方设有水泵,所述水泵用于将所述水槽内的水泵入所述连接管,所述移动横梁用于跨设在畦田的上方,且沿畦田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移动横梁的一端固设于所述支撑架的上部,所述支撑架远离所述移动横梁的一侧设有用于平衡所述支撑架的配重块,所述移动横梁的下方设有沿其长度延伸的承托板,所述水带铺设于所述承托板上,所述水带的一端封闭,一端开放,所述水带的开放端连通所述连接管的上端,所述水带的轴线两侧开设有多个出水孔,多个所述出水孔沿所述水带的轴向间隔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畦田浇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一端的外壁上设有控制器,所述水槽相对内壁的上部安装有液位感应器,所述进水管上安装有电动阀,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液位感应器的感应信号,将所述感应信号转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匀周董宝娣刘孟雨张栾菊杨红靳乐乐刘雯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