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燕麦-玉米轮作联合控光技术提升盐碱地产能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13400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燕麦‑玉米轮作联合控光技术提升盐碱地产能的方法,包括:S1、种植燕麦:以滨海盐碱地为种植地块,于3月上旬种植春播燕麦,播种量为9.5‑10.5kg/亩;S2、控光处理:待燕麦幼苗长至5‑7cm时,开始对燕麦进行控光处理,即采用遮荫材料对燕麦地进行控光,控制使燕麦冠层上部光强为无遮荫正常光照组的70‑40%;控光处理持续至在6月上旬或中旬收获燕麦后结束,收获燕麦后拆除控光处理使用的遮荫材料;S3、种植玉米:在收获完燕麦的地块上,继续于6月中下旬种植夏播玉米,播种密度为4000株±10%/亩,在玉米整个生长期间不进行控光处理,并于10月上旬收获玉米。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燕麦生长期内进行控光处理以改善土壤的微环境,以实现滨海盐碱地产能的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盐碱地增产耕作,具体涉及一种燕麦-玉米轮作联合控光技术提升盐碱地产能的方法


技术介绍

1、滨海盐碱地存在地下水浅且矿化度高、土壤含盐量高、淡水稀少、土壤耕作层结构差等不利于耕作的问题,如何为盐碱地上植物生长提供适宜的水盐环境进而促进作物产能提升是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盐碱地改良的方式包括灌溉排水、地表覆盖、施用化学调节物质、添加微生物菌肥等方式,但其形式相对传统且单一,对土壤水盐优化的效果较不佳。

2、春燕麦-夏玉米一年两作是华北地区采用的种植制度。例如专利申请cn116018990a公开了一种滨海盐碱地燕麦-青贮玉米周年轮作的种植方法。燕麦具有重要饲用价值,种植燕麦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地表覆盖,且燕麦自身能够吸收一部分盐离子,通过收获燕麦将其带走,降低土壤的全盐量,有效改良盐碱土;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可在较高的土壤盐分条件下生长,且玉米根系较发达,对土壤有保水、通气和改善土壤结构等作用,有助于改良盐碱地土壤质地和增加土壤肥力。因此,盐碱地上燕麦-玉米轮作生产模式的建设,是盐碱地生物修复的重要研究方向,但如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燕麦-玉米轮作联合控光技术提升盐碱地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在燕麦播种前,结合整地进行浅层施肥,浅层施肥是在0-20cm土壤深度范围内施磷酸二铵复合肥,施肥量为30-50kg/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控光处理的方法为:在燕麦地块的周围间隔埋设立杆,利用立杆顶端固定顶面遮荫网,利用立杆的外侧面作骨架固定侧面遮荫网,侧面遮荫网遮住燕麦地块的东西南三个面,只敞开北面,以保持通风;所述立杆的高度≥1.5m;于6月上旬或中旬收获燕麦后,拆除遮荫网和立杆

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燕麦-玉米轮作联合控光技术提升盐碱地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在燕麦播种前,结合整地进行浅层施肥,浅层施肥是在0-20cm土壤深度范围内施磷酸二铵复合肥,施肥量为30-50kg/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控光处理的方法为:在燕麦地块的周围间隔埋设立杆,利用立杆顶端固定顶面遮荫网,利用立杆的外侧面作骨架固定侧面遮荫网,侧面遮荫网遮住燕麦地块的东西南三个面,只敞开北面,以保持通风;所述立杆的高度≥1.5m;于6月上旬或中旬收获燕麦后,拆除遮荫网和立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在控光处理时,采用光合有效辐射计进行控光程度的监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遮荫网为市售的黑色遮荫网,所述黑色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羽飞封晓辉郭凯刘小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