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燕麦-玉米轮作联合控光技术提升盐碱地产能的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燕麦-玉米轮作联合控光技术提升盐碱地产能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134007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燕麦‑玉米轮作联合控光技术提升盐碱地产能的方法,包括:S1、种植燕麦:以滨海盐碱地为种植地块,于3月上旬种植春播燕麦,播种量为9.5‑10.5kg/亩;S2、控光处理:待燕麦幼苗长至5‑7cm时,开始对燕麦进行控光处理,即采用遮荫材料对燕麦地进行控光,控制使燕麦冠层上部光强为无遮荫正常光照组的70‑40%;控光处理持续至在6月上旬或中旬收获燕麦后结束,收获燕麦后拆除控光处理使用的遮荫材料;S3、种植玉米:在收获完燕麦的地块上,继续于6月中下旬种植夏播玉米,播种密度为4000株±10%/亩,在玉米整个生长期间不进行控光处理,并于10月上旬收获玉米。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燕麦生长期内进行控光处理以改善土壤的微环境,以实现滨海盐碱地产能的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盐碱地增产耕作,具体涉及一种燕麦-玉米轮作联合控光技术提升盐碱地产能的方法


技术介绍

1、滨海盐碱地存在地下水浅且矿化度高、土壤含盐量高、淡水稀少、土壤耕作层结构差等不利于耕作的问题,如何为盐碱地上植物生长提供适宜的水盐环境进而促进作物产能提升是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盐碱地改良的方式包括灌溉排水、地表覆盖、施用化学调节物质、添加微生物菌肥等方式,但其形式相对传统且单一,对土壤水盐优化的效果较不佳。

2、春燕麦-夏玉米一年两作是华北地区采用的种植制度。例如专利申请cn116018990a公开了一种滨海盐碱地燕麦-青贮玉米周年轮作的种植方法。燕麦具有重要饲用价值,种植燕麦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地表覆盖,且燕麦自身能够吸收一部分盐离子,通过收获燕麦将其带走,降低土壤的全盐量,有效改良盐碱土;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可在较高的土壤盐分条件下生长,且玉米根系较发达,对土壤有保水、通气和改善土壤结构等作用,有助于改良盐碱地土壤质地和增加土壤肥力。因此,盐碱地上燕麦-玉米轮作生产模式的建设,是盐碱地生物修复的重要研究方向,但如何在发挥生态修复效应的同时提高燕麦-玉米轮作产能仍需进一步探讨。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燕麦-玉米轮作联合控光技术提升盐碱地产能的方法,其通过在燕麦生长期内进行特定的控光处理以改善土壤的水盐条件,进而促进燕麦和玉米的生长,以实现在盐碱地燕麦-玉米轮作生产模式下的产能提升。

3、(二)技术方案

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燕麦-玉米轮作联合控光技术提升盐碱地产能的方法,其包括:

6、s1、种植燕麦:以滨海盐碱地为种植地块,于3月上旬种植春播燕麦,播种量为9.5-10.5kg/亩,播种深度为3-5cm;

7、s2、控光处理:待燕麦幼苗长至5-7cm时,开始对燕麦进行控光处理,即采用遮荫材料对燕麦地进行控光,控制使燕麦冠层上部光强为无遮荫正常光照组的70-40%;控光处理持续至在6月上旬或中旬收获燕麦后结束,收获燕麦后拆除控光处理使用的遮荫材料;

8、s3、种植玉米:在收获完燕麦的地块上,继续于6月中下旬种植夏播玉米,播种密度为4000株±10%/亩,玉米播种深度为3-5cm;在玉米整个生长期间不进行控光处理,并于10月上旬收获玉米。

9、优选地,s1中,在燕麦播种前,结合整地进行浅层施肥,浅层施肥是在0-20cm土壤深度范围内施磷酸二铵复合肥,施肥量为30-50kg/亩。

10、优选地,s2中,所述控光处理的方法为:在燕麦地块的周围间隔埋设立杆,利用立杆顶端固定顶面遮荫网,利用立杆的外侧面作骨架固定侧面遮荫网,侧面遮荫网遮住燕麦地块的东西南三个面,只敞开北面,以保持通风;所述立杆的高度≥1.5m;于6月上旬或中旬收获燕麦后,拆除遮荫网和立杆。

11、优选地,s2中,在控光处理时,采用光合有效辐射计(sm206e-par,china)进行控光程度的监测。

12、优选地,s2中,所述遮荫网为市售的黑色遮荫网,所述黑色遮荫网为4针或8针。采用光合有效辐射计(sm206e-par,china)进行测定,4针黑色遮荫网的遮荫率为30%,即燕麦冠层上部光强为无遮荫正常光照组的70%;而8针黑色遮荫网的遮荫率为60%,即燕麦冠层上部光强为无遮荫正常光照组的40%。

13、优选地,s2中,优选是控制燕麦冠层上部光强为无遮荫正常光照组的70%,可采用遮荫率为30%的遮荫网(即市售的4针黑色遮荫网)来实现。

14、优选地,s2中,所述立杆为高2m的钢管,一端固定在土壤中,钢管围绕燕麦地块的周围每隔1m固定一根。

15、优选地,s1中燕麦采用条播或穴播,条播行距为15-20cm,穴播行距为20-25cm,穴距为10-15cm;s3中玉米采用条播或穴播;等行距条播时行距为55-65cm,宽窄行条播时宽行为75-85cm、窄行为37-43cm;穴播时行距为60-75cm且株距为25-30cm。

16、优选地,s3中玉米播种前,结合整地进行浅层施肥,浅层施肥是在0-20cm土壤深度范围内施磷酸二铵复合肥,施肥量为30-50kg/亩;或者玉米播种前不施加底肥,仅在苗期有尿素追肥,施用量为15-20kg/亩。

17、需要说明的是,关于s1和s3步骤燕麦的播种种植和玉米的播种种植,其种植间距和肥料管理都属于常规技术,并不限于按照上述优选方式进行,本专利技术对现有技术的主要创造性改进在于步骤s2中对燕麦生长期间进行的控光管理,在不降低(甚至提高)或少降低燕麦产量的情况下大幅改善滨海盐碱地的玉米耕作层的土壤条件,缓解夏玉米的盐胁迫压力,大幅提升夏玉米的产量。

18、(三)有益效果

19、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滨海盐碱地通过周年轮作春播燕麦和夏播玉米,并配合在燕麦生长期间进行控光,能够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20、(1)通过在燕麦生长期间进行遮荫控光处理,能够将土壤水分保持在较高水平,并降低土体含盐量,且这种改善效应在撤销控光手段后半年内持续发挥作用,有利于夏玉米的生长。通过在燕麦生长期间进行遮荫控光处理,遮荫控光组与正常光照组相比,控光处理组能提高深度0-1m土体内的土壤含水量,降低深度0-1m土体内的土壤含盐量;即使在后续玉米生长期间进行监测仍能发现,控光处理组土壤含水量较正常光照地块显著更高,含盐量较正常光照地块显著更低。

21、(2)通过在燕麦生长期间进行遮荫控光处理,在第一特定控光程度(遮荫率30%)下能提高燕麦的产量,而在另一特定控光程度(遮荫率60%或90%)下能提高燕麦青贮发酵后的粗蛋白含量;而在实验中所有控光条件(遮荫率30%、60%或90%)下,都能提高燕麦青贮发酵后的乳酸含量,进而提升燕麦发酵后的营养成分和品质,进一步提高燕麦的饲用价值。这一研究结论表明,本专利技术对提高燕麦产量和提高燕麦饲用价值产生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研究成果突破了传统所认为的无遮挡的光照更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营养成分含量的观念。

22、(3)通过在燕麦生长期间进行遮荫控光处理,于燕麦收获后拆除控光遮荫材料并进行夏播玉米的种植,实验结果发现,与无任何控光处理的燕麦地块内种植的玉米相比,所有控光处理(遮荫率30%、60%或90%)后的地块内玉米的株高、茎粗和地上部干重均显著提高。这表明通过在春季燕麦生长期间进行一定控光处理,能够显著改善燕麦生长期内土壤水盐状况,进而促进玉米株高、茎粗的生长及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进一步考察经过控光处理的地块种植夏玉米的产量情况发现,与无控光处理的地块内玉米产量相比,不同控光处理后各试验地块内玉米产量均显著提高,包括玉米的穗长、穗粒数和穗百粒重均显著提高。由此可见,在滨海盐碱地进行春燕麦-夏玉米轮作时,若在春燕麦生长期间对燕麦地块进行控光,能够提高后续在该地块种植的夏玉米的产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燕麦-玉米轮作联合控光技术提升盐碱地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在燕麦播种前,结合整地进行浅层施肥,浅层施肥是在0-20cm土壤深度范围内施磷酸二铵复合肥,施肥量为30-50kg/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控光处理的方法为:在燕麦地块的周围间隔埋设立杆,利用立杆顶端固定顶面遮荫网,利用立杆的外侧面作骨架固定侧面遮荫网,侧面遮荫网遮住燕麦地块的东西南三个面,只敞开北面,以保持通风;所述立杆的高度≥1.5m;于6月上旬或中旬收获燕麦后,拆除遮荫网和立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在控光处理时,采用光合有效辐射计进行控光程度的监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遮荫网为市售的黑色遮荫网,所述黑色遮荫网为4针或8针。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控光处理时,通过遮荫材料使燕麦冠层上部光强为无遮荫正常光照组的7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使用市售的4针黑色遮荫网进行控光。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立杆为高2m的钢管,一端固定在土壤中,钢管围绕燕麦地块的周围每隔1m固定一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燕麦采用条播或穴播,条播行距为15-20cm,穴播行距为20-25cm,穴距为10-15c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在玉米播种前,结合整地进行浅层施肥,浅层施肥是在0-20cm土壤深度范围内施磷酸二铵复合肥,施肥量为30-50kg/亩;或者仅在苗期有尿素追肥,施用量为15-20kg/亩。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燕麦-玉米轮作联合控光技术提升盐碱地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在燕麦播种前,结合整地进行浅层施肥,浅层施肥是在0-20cm土壤深度范围内施磷酸二铵复合肥,施肥量为30-50kg/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控光处理的方法为:在燕麦地块的周围间隔埋设立杆,利用立杆顶端固定顶面遮荫网,利用立杆的外侧面作骨架固定侧面遮荫网,侧面遮荫网遮住燕麦地块的东西南三个面,只敞开北面,以保持通风;所述立杆的高度≥1.5m;于6月上旬或中旬收获燕麦后,拆除遮荫网和立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在控光处理时,采用光合有效辐射计进行控光程度的监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遮荫网为市售的黑色遮荫网,所述黑色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羽飞封晓辉郭凯刘小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