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式制动器用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6407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8:0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盘式制动器用垫,在相对于支承件(2a)被支承为能够沿轴向移动的轭架的外体的轴向内侧面,将在构成外垫(5a)的背板(48)的轴向外侧面设置的轴向突部(50)以与凹凸卡合的状态支承。在背板(48)的外周缘部设置一对径向突起(51a、51b),将悬臂梁状地设置于缸体(8a)的锚定件(25)的轴向外端部配置在一对径向突起(51a、51b)彼此之间。从而,在制动时,使径向突起(51a、51b)与锚定件(25)抵接,支承制动切线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盘式制动器用垫
本专利技术涉及组装在用于进行车辆制动的盘式制动器中使用的盘式制动器用垫。
技术介绍
图24表示日本特开2002-372082号公报所记载的现有结构的浮动型盘式制动器。浮动型盘式制动器1具备支承件2、轭架(卡钳)3、内垫4以及外垫5。支承件2被以与和车轮一起旋转的转子6的轴向内侧相邻的状态固定于构成车身的转向节等悬架装置。在本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轴向(Z)”、“径向(Y)”以及“周向(X)”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是指转子的轴向、径向以及周向。另外,关于构成浮动型盘式制动器的各部件,轴向内侧(ZI)是指车辆的宽度方向中央侧,轴向外侧(ZO)是指车辆的宽度方向外侧。另外,径向内侧(YI)是指转子的径向内侧,径向外侧(YO)是指转子的径向外侧。另外,周向内侧(XI)是指组装状态下的浮动型盘式制动器的周向中央侧,周向外侧(XO)是指组装状态下的浮动型盘式制动器的周向两侧。轭架3在轴向外侧部具有两叉状的爪部7,在轴向内侧部具有缸体8。轭架3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支承件2进行与轴向相关的移动。因此,在图示的例子中,将各自的基端部支承固定于轭架3的一对滑动销9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插入到在支承件2设置的一对滑动孔10的内侧。内垫4配置在转子6的轴向内侧,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支承件2进行与轴向相关的移动。与此相对,外垫5配置于转子6的轴向外侧,支承于构成轭架3的爪部7的轴向内侧面。为此,在外垫5的轴向外侧面(背面)固定的垫弹簧11与爪部7卡合。另外,在外垫5的轴向外侧面形成的一对轴向突部(暗销)12分别凹凸嵌合于在爪部7的轴向内侧面形成的一对承接孔(暗销孔)13。在进行制动时,向缸体8内送入压力油,利用未图示的活塞将内垫4从图24的上方向下方按压在转子6的轴向内侧面。于是,作为该按压力的反作用,轭架3基于滑动销9与滑动孔10的滑动而向图24的上方移动,利用爪部7将外垫5按压于转子6的轴向外侧面。其结果是,转子6被强力地从轴向两侧夹持而进行制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7208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欲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上述那样的现有结构的浮动型盘式制动器1中,由于外垫5不支承于支承件2而直接支承于轭架3的爪部7,因此有利于实现支承件2的小型化及轻量化。然而,在现有结构的浮动型盘式制动器1中,由于采用了将外垫5支承于轭架3的结构,因此存在如下的要改善的课题。即,在制动时,朝向周向(转出侧)的制动切线力分别作用于内垫4及外垫5。作用于内垫4的制动切线力被固定于悬架装置的支承件2直接支承,但作用于外垫5的制动切线力经由轭架3而被滑动销9与滑动孔10的抵接部支承。滑动销9与滑动孔10的抵接部的轴向位置从作用于外垫5的制动切线力的作用点的轴向位置向轴向内侧大幅度远离。因此,在轭架3上,由于作用于外垫5的制动切线力,而在图24中容易产生箭头α所示的方向的倾斜(tilt)。其结果是,外垫5与转子6单侧接触,外垫5容易产生偏磨损,并且在制动时容易产生鸣叫等异常声音(噪声)。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实现无论在制动时作用的制动切线力如何,都能够抑制在轭架发生倾斜的盘式制动器用垫的结构。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盘式制动器用垫具备:内衬和对该内衬的轴向外侧面进行支承的背板,所述盘式制动器用垫安装于轭架并且配置于转子的轴向外侧,所述轭架经由滑动销相对于被配置于所述转子的轴向内侧并固定于车体的固定部件支承为能够进行轴向的移动。即,所述盘式制动器用垫是组装于浮动型盘式制动器的外垫。特别地,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所述背板的外周缘部设置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径向突起。该径向突起是用于基于与在所述固定部件例如悬臂梁状地设置的锚定件的抵接来支承在制动时作用的制动切线力的部件。另外,在所述背板的轴向外侧面设置有一个至多个(例如两个)轴向突部,所述轴向突部与所述轭架中的在所述转子的轴向外侧配置的外体的轴向内侧面凹凸嵌合。此外,所述径向突起与所述锚定件的抵接不仅指直接抵接的情况,例如也包含为了确保滑动性的目的而经由在两部件之间配置的不锈钢钢板等其他部件而抵接的情况。所述锚定件可以与所述固定部件(例如缸体、支承件等)分体并使用螺栓等紧固部件相对于所述固定部件固定,也可以与所述固定部件一体地设置。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径向突起设置为其与所述锚定件的抵接部的周向位置位于所述内衬的周向上的范围内。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径向突起设置为至少在前进制动时与所述锚定件抵接。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径向突起设置为在前进制动和后退制动与所述锚定件抵接。或者,所述径向突起设置为仅在前进制动时与所述锚定件抵接。该情况下,在后退制动时作用的制动切线力能够从在所述外垫片设置的所述轴向突起传递到所述轭架,并被所述滑动销支承。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径向突起在周向上分离地设置有一对。在该情况下,所述一对径向突起的径向外端部彼此在周向上连结。或者,所述一对径向突起的径向外端部分别设置成自由端。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径向突起在所述背板的外周缘部的周向中央部仅设置有一个。在所述径向突起仅在所述背板的外周缘部设置有一个的情况下,所述径向突起设置在所述背板的外周缘部中的从周向中央部向周向(例如转入侧或转出侧)偏离的位置。本专利技术中,盘式制动器用垫整体被设置成在周向上为对称形状。或者,盘式制动器用垫整体被设置成在周向上为非对称形状。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轴向突起被设置成圆柱形状。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轴向突起与所述背板一体设置。该情况下,所述轴向突起通过对所述背板实施例如压纹加工(压出加工)等的冲压加工而形成。或者,所述轴向突起与所述背板分体地相对于该背板固定。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径向突起中的在制动时与所述锚定件抵接的部分的截面形状为凸圆弧形状。或者,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径向突起中的在制动时与所述锚定件抵接的部分的截面形状为平坦面状。专利技术效果根据具有上述那样的结构的本专利技术的盘式制动器用垫,无论在制动时作用的制动切线力如何,都能够抑制在轭架产生倾斜。附图说明图1是从轴向外侧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第一例所涉及的浮动型盘式制动器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第一例所涉及的浮动型盘式制动器的立体图。图3是从周向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第一例所涉及的浮动型盘式制动器的侧视图。图4是图1的A-A剖视图。图5是图1的B-B剖视图。图6是图3的C-C剖视图。图7是图3的D-D剖视图。图8是从图1中省略轭架而表示的图。图9是从图2中省略轭架而表示的图。图10是从图3中省略轭架而表示的图。图11是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第一例所涉及的浮动型盘式制动器取出锚定件,从径向外侧观察的俯视图。图12是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第一例所涉及的浮动型盘式制动器取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盘式制动器用垫,其特征在于,/n所述盘式制动器用垫具备内衬和对该内衬的轴向外侧面进行支承的背板,所述盘式制动器用垫安装于轭架并且配置于转子的轴向外侧,所述轭架经由滑动销相对于被配置于所述转子的轴向内侧并固定于车体的固定部件支承为能够进行轴向的移动,/n在所述背板的外周缘部设置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径向突起,所述径向突起基于与在所述固定部件设置的锚定件的抵接来支承在制动时作用的制动切线力,/n在所述背板的轴向外侧面设置有轴向突部,所述轴向突部与所述轭架中的在所述转子的轴向外侧配置的外体的轴向内侧面凹凸嵌合。/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327 JP 2018-0597731.一种盘式制动器用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盘式制动器用垫具备内衬和对该内衬的轴向外侧面进行支承的背板,所述盘式制动器用垫安装于轭架并且配置于转子的轴向外侧,所述轭架经由滑动销相对于被配置于所述转子的轴向内侧并固定于车体的固定部件支承为能够进行轴向的移动,
在所述背板的外周缘部设置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径向突起,所述径向突起基于与在所述固定部件设置的锚定件的抵接来支承在制动时作用的制动切线力,
在所述背板的轴向外侧面设置有轴向突部,所述轴向突部与所述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间康平真下庄悟藤原忠相
申请(专利权)人:曙制动器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