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转子车间平面布置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26226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8: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转子车间平面布置方法,所述电机转子加工依次包括:毛坯轴处理、磨床加工、铣床加工、转子轴存放、铸铝套轴、车床加工、动平衡测试、表面滚漆、毛坯转子周转;所述电机转子车间包括:办公室、第一仓库;所述转子加工布置顺序以铸铝套轴为中心沿转子加工工艺流程环形排布,转子的运输路线以铸铝套轴为中心呈现环型排布;所述毛坯轴处理和毛坯转子周转设置在靠近车间进出口处。经过改造后的车间,转子总运输距离从原来546.1米的缩短至198.38米,相比改造前节省61.9%运输距离,转子运输时间从原来1053秒缩短至736秒,相比改造前节约运输时间30.1%,避免转子交叉运输5次,大大提高了企业转子车间生产的生产效率,提高了企业的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转子车间平面布置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机转子车间平面布置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电机制造厂大型或大规模转子加工生产车间总图工艺布局,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电机转子车间机床摆放位置按照工艺流程优化排列,属于电机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电动机转子的生产一般按照毛坯轴处理、磨床,铣床,铸铝套轴、车床、动平衡测试、表面滚漆的顺序进行加工。现有的转子车间的平面布置一般按照生产经验布置就会经常出现很多问题:1、车间布置没有紧跟工艺流程,例如铸铝套轴的下一道工序为车床,就应该在车床附近优先布置车床,如果设置其他加工区,就会导致车床工人穿过其他加工区取料,增加了转子的搬运距离和使车间的有效加工面积降低,降低了转子的生产效率;2、转子运输路线重复且交叉;3、现有厂房空间利用率不高,没有预留发展面积,为了提高车间产能,如果车间购买新机器时,经常出现挪动现有机器,将新机床硬塞入现有机床中的现象,这样不便于车间的区域化管理;4、车间布置区域重复,有效加工面积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转子车间平面布置方法,以解决目前转子车间转子运输路线重复且交叉,搬运时间和距离较长,厂房空间利用率不高,车间布置区域重复,导致转子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通过采用这种转子车间平面布置方法,避免了转子运输路线的交叉,减少了转子的搬运时间和距离,提高了转子车间的加工面积,增加了企业的产能,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机转子车间平面布置方法,所述电机转子加工依次包括:毛坯轴处理、磨床加工、铣床加工、转子轴存放、铸铝套轴、车床加工、动平衡测试、表面滚漆、毛坯转子周转;所述电机转子车间包括:办公室、第一仓库;所述转子加工布置顺序以铸铝套轴为中心沿转子加工工艺流程环形排布,转子的运输路线以铸铝套轴为中心呈现环型排布;所述毛坯轴处理和毛坯转子周转设置在靠近车间进出口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毛坯轴处理沿垂直方向Y设置在车间进口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铣床加工和铸铝套轴沿水平方向X布置在毛坯轴处理的左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磨床加工沿垂直Y方向布置在毛坯轴处理和铣床加工的后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车床加工沿水平方向X布置在铸铝套轴的前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动平衡测试沿水平方向X布置在车床加工的右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表面滚漆沿垂直方向Y布置在转子轴存放、动平衡测试之间。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仓库沿水平方向X布置在动平衡测试右侧,且靠近车间进口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表面滚漆紧邻第一仓库。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所述电机转子车间平面布置方法,各转子加工区布置顺序沿转子加工工艺流程顺序环形排布,使转子的运输路线呈现环型排布,并将毛坯轴加工区和转子周转仓库设置在靠近车间进出口处,方便运输。所述的转子车间平面布置方法,其中,所述转子平面布置方法不仅适用于转子车间平面布置,已经建设完毕后的转子车间同样可以适用这种平面布置方法,考虑到在转子生产中,现有铸铝套轴区域设置了大量大型铸铝机、液压机和融铝炉,由于铸铝机在铸铝途中还会产生有毒气体,需要铺设排气管道,所以在不改变铸铝套轴区域的前提下,更改其他工序的位置使其余机床位置按照工艺流程顺序环型排布,并将工艺流程起始点位置设置在车间进出口处,降低转子的运输距离。所述的转子车间平面布置方法,其中,所述各个转子加工区内只能设置该加工工序之内的机床,不能设置其他工序的机床。例如车加工区内只能设置车床,而不能设置磨床,因为磨床属于磨削加工,不属于车加工工序,这样进一步提高效率。所述的转子车间平面布置方法,其中,所述各个加工机床的摆放顺序按照工艺流程排布,转子生产工艺流程一般为毛坯轴加工、磨床、铣床、铸铝套轴、车床、动平衡测试、表面滚漆。机床平面布置也该遵循工艺流程为清洗毛坯轴设备、磨床、铣床、铸铝套轴区域、车床、动平衡测试机、表面滚漆。例如铸铝套轴的下道工序为车床,实际生产中就应在铸铝套轴区域的周围布置中优先考虑车床的布置,如果在铸铝套轴和车床之间布置了磨床,就会导致车床工人在取料时穿过磨床加工区,导致转子的运输时间和距离增长,减少了转子的运输效率。所述的转子车间平面布置方法,其中,所述转子的生产工艺流程并不是一成不变,当转子的生产流程发生改变时,机床的空间位置也应该随着工艺流程发生改变,同样设置成环型排列,并将工艺流程的起点和终点设置在车间进出口处。所述的转子车间平面布置方法,其中,所述各个转子加工区按照工艺流程排布,且呈现环型排布,避免了转子重复交叉运输,降低了转子的运输效率,且环型运输路线保证转子在运输上呈现流动,均衡的状态,从而得到期望的产出。所述的转子车间平面布置方法,其中,所述转子车间只能有一个转子存放仓库,且要留有余量,不能因为车间生产任务大,仓库存放不下,占用车间预留发展面积,设置第二仓库,不方便人员管理。所述的转子车间平面布置方法,其中,所述毛坯轴加工区为毛坯轴存放区、毛坯轴入库、毛坯轴抽检和清洗轴设备合并区域。所述的转子车间平面布置方法,其中,所述铣削区与铸铝套轴区之间设置转子轴存放区。所述的转子车间平面布置方法,其中,所述转子仓库与毛坯轴加工区应该布置在车间进出口处,方便转子的运输。所述的转子车间平面布置方法,其中,所述动平衡测试区附近需要挖防震槽,避免因为车间地面的振动影响动平衡测试的精度。所述的转子车间平面布置方法,其中,所述铸铝套轴区域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四周需要用厂墙围绕起来,与其他机床加工区域独立隔开。所述的转子车间平面布置方法,其中,所述表面滚漆机为最后一道加工工序应该紧邻转子仓库,方便转子入库。其中本专利技术不仅适用于新转子车间的平面设计,对于已经建成的转子车间平面改造也可以使用该种方法,考虑到在转子生产中,现有铸铝套轴区域设置了大量大型铸铝机、液压机和融铝炉,由于铸铝机在铸铝途中还会产生有毒气体,需要铺设排气管道,所以在不改变铸铝套轴区域的前提下,更改其他工序的位置使其余机床位置按照工艺流程顺序环型排布,并将工艺流程起始点位置设置在车间进出口处,降低转子的运输距离。转子的生产工艺流程并不是一成不变,当转子的生产流程发生改变时,机床的空间位置也应该随着工艺流程发生改变,同样设置成环型排列,并将工艺流程的起点和终点设置在车间进出口处。通过这种平面布置的转子车间大大减少转子的搬运距离和时间,避免了转子运输路线的重复且交叉,提高了转子的运输效率,增加了企业的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电机转子加工工艺流程图;图2为现有电机转子改造前加工平面布置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电机转子加工平面布置;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电机转子加工流程转运示意图。图中:1为办公室,2为毛坯轴处理,3为磨床加工,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转子车间平面布置方法,所述电机转子加工依次包括:毛坯轴处理(2)、磨床加工(3)、铣床加工(4)、转子轴存放(5)、铸铝套轴(6)、车床加工(7)、动平衡测试(8)、表面滚漆(9)、毛坯转子周转(11);所述电机转子车间包括:办公室(1)、第一仓库(10);其特征是,所述转子加工布置顺序以铸铝套轴(6)为中心沿转子加工工艺流程环形排布,转子的运输路线以铸铝套轴(6)为中心呈现环型排布;所述毛坯轴处理(2)和毛坯转子周转(11)设置在靠近车间进出口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转子车间平面布置方法,所述电机转子加工依次包括:毛坯轴处理(2)、磨床加工(3)、铣床加工(4)、转子轴存放(5)、铸铝套轴(6)、车床加工(7)、动平衡测试(8)、表面滚漆(9)、毛坯转子周转(11);所述电机转子车间包括:办公室(1)、第一仓库(10);其特征是,所述转子加工布置顺序以铸铝套轴(6)为中心沿转子加工工艺流程环形排布,转子的运输路线以铸铝套轴(6)为中心呈现环型排布;所述毛坯轴处理(2)和毛坯转子周转(11)设置在靠近车间进出口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车间平面布置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毛坯轴处理(2)沿垂直方向Y设置在车间进口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车间平面布置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铣床加工(4)和铸铝套轴(6)沿水平方向X布置在毛坯轴处理(2)的左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车间平面布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江飞陈云松吴旭阳方新耀柯磊何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皖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