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置控制器电机接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07404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37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后置控制器电机接线结构,机座后端的支撑筋板上有绕组线圈接线端子,线圈绕组接线与绕组线圈接线端子相连,绕组线圈接线端子与控制器盒盖内布置的输出端子插接式电连接。安装控制器盒盖时,绕组线圈接线端子先行连接至支撑筋板上的固定位,绕组线圈接线端子与输出端子彼此直接插接实现电连接。本技术不仅装配方便快捷,尤其是保证了与绕组线圈接线端子相连的绕组线圈接线段的姿态和位置,无绝缘受损的可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机接线结构,具体讲就是电机控制后置布置的电机接线结构。


技术介绍

1、电机后置式布置控制的方案是电机控制器也是较为常见的布置方案,这种结构形式的电机满足了安装使用场合的特殊需要。

2、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机座1后端有支撑筋板2用于支撑安装转子轴的一端,线圈绕组的导线3a自支撑筋板2上的空域处穿出并于支撑筋板2外部连接环垫3,控制器盒盖4内设置接线管柱5,环垫3与接线管柱5连接时,控制器盒盖4与机座1后端呈图1所示的掰分状态,借助环垫3所连的导线3a预留的合适长度,将环垫3拉出并抵达接线管柱5上,采用螺钉将环垫3锁固在接线管柱5上,然后再将控制器盒盖4连接至机座1后端。由此可见,机座1与控制器盒盖4的拆装极为不便,需要始终兼顾两者之间的接线;另外,由于环垫3与接线管柱5连接状态下安装控制器盒盖4,与环垫3相连的导线3a收弯时的姿态无法控制,同时也无法知晓机座1与控制器盒盖4盖合状态下与环垫3相连的导线3a的位置和姿态,导线3a与其它构件或部位抵触的现象无法避免,存在绝缘受损的严重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置控制器电机接线结构,机座与控制器盒盖的拆装时同步实现接线的连接与解除,且可以彻底避免导线绝缘受损的安全隐患。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后置控制器电机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机座后端的支撑筋板上有绕组线圈接线端子,线圈绕组接线与绕组线圈接线端子相连,控制器盒盖内布置有输出端子,所述的绕组线圈接线端子与输出端子插接式电连接。

3、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绕组线圈接线端子与输出端子为相互插接的电连接方案,即是将绕组线圈接线端子先行连接至支撑筋板上的固定位,线圈绕组接线与绕组线圈接线端子相连的线圈绕组接线的姿态弯弧顺畅,位置处在空置的安全空域内,安装控制器盒盖时,绕组线圈接线端子与输出端子彼此直接插接实现电连接。本技术不仅装配方便快捷,尤其是保证了与绕组线圈接线端子相连的绕组线圈接线段的姿态和位置,无绝缘受损的可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置控制器电机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机座(10)后端的支撑筋板(20)上有绕组线圈接线端子(30),线圈绕组接线(31)与绕组线圈接线端子(30)相连,控制器盒盖(40)内布置有输出端子(50),所述的绕组线圈接线端子(30)与输出端子(50)插接式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置控制器电机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绕组线圈接线端子(30)布置在接线架(21)上,接线架(21)与支撑筋板(20)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置控制器电机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座(10)与控制器盒盖(40)的连接孔位相对时绕组线圈接线端子(30)与输出端子(50)位置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置控制器电机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置控制器电机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出端子(50)为弹性片(51)构成花苞瓣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置控制器电机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机座(10)后端的支撑筋板(20)上有绕组线圈接线端子(30),线圈绕组接线(31)与绕组线圈接线端子(30)相连,控制器盒盖(40)内布置有输出端子(50),所述的绕组线圈接线端子(30)与输出端子(50)插接式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置控制器电机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绕组线圈接线端子(30)布置在接线架(21)上,接线架(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翔欧毅舟储成亮陈予中张毅吴学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皖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