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碳纳米管锂电池双电池组装置的安装方法,通过人工把第一锂电池、第二锂电池分别装入电池腔体中,第一锂电池、第二锂电池分别的第一负极片、第二负极片为顺向向右侧安装、装填;双锂电池的装填后,第一锂电池与第二锂电池的第一正极片与第二正极片之间通过人工手动安装正极的极片连板后进行锡焊,第一负极片与第二负极片之间通过人工手动安装负极的极片连板后进行锡焊;通过人工操作聚氨酯发泡胶对应双锂电池内绝缘盖体上面的注胶孔向填充物腔体中进行注胶、安装双锂电池上盖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汽车用碳纳米管锂电池为双电池组装置,通过多组的双电池组装置并联为不同的车型配置电源;延长了的检修周期,加强车用锂电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用碳纳米管锂电池双电池组装置的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用碳纳米管锂电池的装置的安装,尤其是一种汽车用碳纳米管锂电池双电池组装置的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碳纳米管为管状的纳米级石墨晶体,是单层或多层的石墨烯层围绕中心轴按一定螺旋角度卷曲而成的无缝纳米级管状结构,是一种新型导电剂材料。碳纳米管结构可以使锂电池在循环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电子和离子传导功能,从而大幅提升锂电池的循环寿命。由于车用的动力锂电池大多数采用多节锂电池焊接串联为的一个电源,多节锂电池焊接串联是通过连扳分别连接锂电池的正极、负极;由于组装的工序较为繁琐,锂电池电源的焊点多,容易造成焊点多的接触面不一致或出现焊接点发热,甚至造成电源中多节锂电池的充电、放电不同步;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多节锂电池串联的电源中一旦出现一节锂电池与连扳接触不良时,一次使用的时间较长、电能将要耗尽之前进行充电,而充电不充足时,一节锂电池与连扳接触不良冲入的电量较少;再次使用的时间较长,冲入的电量较少一节锂电池的电能很快耗尽,电源中一旦出现一节锂电池的电能耗尽,会造成其他的锂电池的电能疲劳、不耐用;如果不及时进行检修会造成锂电池的电源损坏;鉴于上述的诸多原因,现提出一种汽车用碳纳米管锂电池双电池组装置的安装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车用的动力锂电池大多数采用多节锂电池焊接串联为的一个电源,组装的工序较为繁琐,锂电池电源的焊点多,容易造成焊点多的接触面不一致或出现焊接点发热,甚至造成电源中多节锂电池的充电、放电不同步;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电源中一旦出现一节锂电池的电能耗尽,会造成其他的锂电池的电能疲劳、不耐用;如果不及时进行检修会造成锂电池的电源损坏;现通过合理的设计,提供一种汽车用碳纳米管锂电池双电池组装置的安装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汽车用碳纳米管锂电池为双电池组装置,通过多组的双电池组装置并联为不同的车型配置电源;双电池组装置为两块碳纳米管锂电池组装为一个矩形体,一个矩形体内部的两块碳纳米管锂电池的正极、负极分别通过极片连扳串联为一对正极外接线柱、负极外接线柱,双电池组装置为一对正极外接线柱、负极外接线柱,能够多组进行组装为较大的电源提供汽车动力,大幅度的减少了多组进行组装锂电池的连扳的接触点,能够减少或避免车用锂电池组装的工序、焊点及发热,降低电源中多节锂电池的充电、放电不同步,延长了的检修周期,加强车用锂电池的使用效率,提高车用锂电池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用碳纳米管锂电池双电池组装置的安装方法,所述的汽车用碳纳米管锂电池双电池组装置,是由第一锂电池、第二锂电池、蓄电池外壳、外壳内绝缘层、第一正极片、第一负极片、第二正极片、第二负极片、正极外接线柱、负极外接线柱、双锂电池内绝缘盖体、填充物腔体、双锂电池上盖体、注胶孔、接线柱绝缘套、正极插口、负极插口、极片连板、连扳插口构成;蓄电池外壳设置为矩形的腔体,蓄电池外壳中并列设置两块锂电池,两块锂电池分别设置为第一锂电池、第二锂电池,第一锂电池与第二锂电池之间设置外壳内绝缘层,蓄电池外壳内侧与两块锂电池之间设置为外壳内绝缘层;第一锂电池的上方分别设置为第一正极片、第一负极片,第二锂电池的上方分别设置为第二正极片、第二负极片;第一正极片与第二正极片的上端之间设置正极的极片连板,第一负极片与第二负极片的上端之间设置负极的极片连板,极片连板两端对称设置为一对连扳插口;两块锂电池上端设置双锂电池内绝缘盖体,双锂电池内绝缘盖体上面周边的边沿设有口沿,双锂电池内绝缘盖体上分别对应第二正极片、第二负极片预留两个极片孔,两个极片孔中分别设置第二正极片、第二负极片;双锂电池内绝缘盖体上面预留设置一个注胶孔,双锂电池内绝缘盖体与两块锂电池上端之间的腔体设置为填充物腔体,填充物腔体中设置发泡形的绝缘泡沫;蓄电池外壳上口设置为双锂电池上盖体,双锂电池上盖体分别对应第二正极片、第二负极片的上端预留两个线柱孔,两个线柱孔中分别设置正极外接线柱、负极外接线柱,两个接线孔分别与正极外接线柱、负极外接线柱之间设置接线柱绝缘套;第二正极片、第二负极片的上端分别设置为正极插口、负极插口,正极插口、负极插口中分别设置正极外接线柱、负极外接线柱的下端,正极外接线柱、负极外接线柱的上端为分叉设置设置两个接线端,两个接线端分别设置为横向、竖向的接线端;组装双锂电池时,蓄电池外壳底部、前、后、左、右五个面的内侧分别设置外壳内绝缘层为一个电池腔体,电池腔体的上端与蓄电池外壳内侧预留内绝缘盖体的安装口;电池腔体的上端预留为开口;通过人工把第一锂电池、第二锂电池分别装入电池腔体中,第一锂电池、第二锂电池分别的第一负极片、第二负极片为顺向向右侧安装,第一锂电池与第二锂电池之间预留绝缘的缝隙,缝隙中设置外壳内绝缘层后,完成双锂电池的装填。双锂电池的装填后,第一锂电池与第二锂电池的第一正极片与第二正极片之间通过人工手动安装正极的极片连板后进行锡焊,第一负极片与第二负极片之间通过人工手动安装负极的极片连板后进行锡焊;正极、负极的极片连板安装完成后安装,电池腔体的上端与蓄电池外壳内侧的内绝缘盖体的安装口中双锂电池内绝缘盖体,双锂电池内绝缘盖体装入安装口完成后,通过人工操作聚氨酯发泡胶对应双锂电池内绝缘盖体上面的注胶孔向填充物腔体中进行注胶,注胶完成后对双锂电池内绝缘盖体上方的口沿上安装双锂电池上盖体;双锂电池上盖体安装前,将正极外接线柱、负极外接线柱的下端分别通过套置的安装接线柱绝缘套后,通过手动操作正极外接线柱、负极外接线柱分别对应两个线柱孔向下挤压,正极外接线柱、负极外接线柱的下端分别进入两个线柱孔后完成接线柱的安装;正极外接线柱、负极外接线柱安装完成后,通过手动操作双锂电池上盖体,将正极外接线柱、负极外接线柱的下端分别对应第二正极片、第二负极片上端的正极插口、负极插口后,通过手动向下按压双锂电池上盖体上面,使正极外接线柱、负极外接线柱的下端分别插入第二正极片、第二负极片上端的正极插口、负极插口中后完成双锂电池组合的安装;双锂电池内绝缘盖体下部与蓄电池外壳之间通过自攻丝固定,双锂电池内绝缘盖体上部与双锂电池上盖体之间通过自攻丝固定。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汽车用碳纳米管锂电池为双电池组装置,通过多组的双电池组装置并联为不同的车型配置电源;双电池组装置为两块碳纳米管锂电池组装为一个矩形体,一个矩形体内部的两块碳纳米管锂电池的正极、负极分别通过极片连扳串联为一对正极外接线柱、负极外接线柱,双电池组装置为一对正极外接线柱、负极外接线柱,能够多组进行组装为较大的电源提供汽车动力,大幅度的减少了多组进行组装锂电池的连扳的接触点,能够减少或避免车用锂电池组装的工序、焊点及发热,降低电源中多节锂电池的充电、放电不同步,延长了的检修周期,加强车用锂电池的使用效率,提高车用锂电池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总装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双锂电池上盖体安装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的极片连扳结构示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用碳纳米管锂电池双电池组装置的安装方法,所述的汽车用碳纳米管锂电池双电池组装置,是由第一锂电池(1)、第二锂电池(2)、蓄电池外壳(3)、外壳内绝缘层(4)、第一正极片(5)、第一负极片(6)、第二正极片(7)、第二负极片(8)、正极外接线柱(9)、负极外接线柱(10)、双锂电池内绝缘盖体(11)、填充物腔体(12)、双锂电池上盖体(13)、注胶孔(14)、接线柱绝缘套(15)、正极插口(16)、负极插口(17)、极片连板(18)、连扳插口(19)构成;其特征在于:蓄电池外壳(3)设置为矩形的腔体,蓄电池外壳(3)中并列设置两块锂电池,两块锂电池分别设置为第一锂电池(1)、第二锂电池(2),第一锂电池(1)与第二锂电池(2)之间设置外壳内绝缘层(4),蓄电池外壳(3)内侧与两块锂电池之间设置为外壳内绝缘层(4);第一锂电池(1)的上方分别设置为第一正极片(5)、第一负极片(6),第二锂电池(2)的上方分别设置为第二正极片(7)、第二负极片(8);第一正极片(5)与第二正极片(7)的上端之间设置正极的极片连板(18),第一负极片(6)与第二负极片(8)的上端之间设置负极的极片连板(18),极片连板(18)两端对称设置为一对连扳插口(19);/n两块锂电池上端设置双锂电池内绝缘盖体(11),双锂电池内绝缘盖体(11)上面周边的边沿设有口沿,双锂电池内绝缘盖体(11)上分别对应第二正极片(7)、第二负极片(8)预留两个极片孔,两个极片孔中分别设置第二正极片(7)、第二负极片(8);双锂电池内绝缘盖体(11)上面预留设置一个注胶孔(14),双锂电池内绝缘盖体(11)与两块锂电池上端之间的腔体设置为填充物腔体(12),填充物腔体(12)中设置发泡形的绝缘泡沫;/n蓄电池外壳(3)上口设置为双锂电池上盖体(13),双锂电池上盖体(13)分别对应第二正极片(7)、第二负极片(8)的上端预留两个线柱孔,两个线柱孔中分别设置正极外接线柱(9)、负极外接线柱(10),两个接线孔分别与正极外接线柱(9)、负极外接线柱(10)之间设置接线柱绝缘套(15);第二正极片(7)、第二负极片(8)的上端分别设置为正极插口(16)、负极插口(17),正极插口(16)、负极插口(17)中分别设置正极外接线柱(9)、负极外接线柱(10)的下端,正极外接线柱(9)、负极外接线柱(10)的上端为分叉设置设置两个接线端,两个接线端分别设置为横向、竖向的接线端;/n组装双锂电池时,蓄电池外壳(3)底部、前、后、左、右五个面的内侧分别设置外壳内绝缘层(4)为一个电池腔体,电池腔体的上端与蓄电池外壳(3)内侧预留内绝缘盖体的安装口;电池腔体的上端预留为开口;通过人工把第一锂电池(1)、第二锂电池(2)分别装入电池腔体中,第一锂电池(1)、第二锂电池(2)分别的第一负极片(6)、第二负极片(8)为顺向向右侧安装,第一锂电池(1)与第二锂电池(2)之间预留绝缘的缝隙,缝隙中设置外壳内绝缘层(4)后,完成双锂电池的装填。/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用碳纳米管锂电池双电池组装置的安装方法,所述的汽车用碳纳米管锂电池双电池组装置,是由第一锂电池(1)、第二锂电池(2)、蓄电池外壳(3)、外壳内绝缘层(4)、第一正极片(5)、第一负极片(6)、第二正极片(7)、第二负极片(8)、正极外接线柱(9)、负极外接线柱(10)、双锂电池内绝缘盖体(11)、填充物腔体(12)、双锂电池上盖体(13)、注胶孔(14)、接线柱绝缘套(15)、正极插口(16)、负极插口(17)、极片连板(18)、连扳插口(19)构成;其特征在于:蓄电池外壳(3)设置为矩形的腔体,蓄电池外壳(3)中并列设置两块锂电池,两块锂电池分别设置为第一锂电池(1)、第二锂电池(2),第一锂电池(1)与第二锂电池(2)之间设置外壳内绝缘层(4),蓄电池外壳(3)内侧与两块锂电池之间设置为外壳内绝缘层(4);第一锂电池(1)的上方分别设置为第一正极片(5)、第一负极片(6),第二锂电池(2)的上方分别设置为第二正极片(7)、第二负极片(8);第一正极片(5)与第二正极片(7)的上端之间设置正极的极片连板(18),第一负极片(6)与第二负极片(8)的上端之间设置负极的极片连板(18),极片连板(18)两端对称设置为一对连扳插口(19);
两块锂电池上端设置双锂电池内绝缘盖体(11),双锂电池内绝缘盖体(11)上面周边的边沿设有口沿,双锂电池内绝缘盖体(11)上分别对应第二正极片(7)、第二负极片(8)预留两个极片孔,两个极片孔中分别设置第二正极片(7)、第二负极片(8);双锂电池内绝缘盖体(11)上面预留设置一个注胶孔(14),双锂电池内绝缘盖体(11)与两块锂电池上端之间的腔体设置为填充物腔体(12),填充物腔体(12)中设置发泡形的绝缘泡沫;
蓄电池外壳(3)上口设置为双锂电池上盖体(13),双锂电池上盖体(13)分别对应第二正极片(7)、第二负极片(8)的上端预留两个线柱孔,两个线柱孔中分别设置正极外接线柱(9)、负极外接线柱(10),两个接线孔分别与正极外接线柱(9)、负极外接线柱(10)之间设置接线柱绝缘套(15);第二正极片(7)、第二负极片(8)的上端分别设置为正极插口(16)、负极插口(17),正极插口(16)、负极插口(17)中分别设置正极外接线柱(9)、负极外接线柱(10)的下端,正极外接线柱(9)、负极外接线柱(10)的上端为分叉设置设置两个接线端,两个接线端分别设置为横向、竖向的接线端;
组装双锂电池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志红,张庆堂,闫益,郭晋祥,张贺伟,朱莉,张铁创,秦万生,辛利军,倪礼礼,张静林,王争,赵利宁,武玉梅,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