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大超专利>正文

一种电池防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26171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防护系统,包括中间壳体、左壳体和右壳体,所述左壳体和右壳体内侧分别通过螺栓与中间壳体相连组成电池仓,所述中间壳体底部固定有导热底板,所述导热底板上形成有固定电池模组的卡槽,每个电池模组顶部均通过压紧机构与电池仓相连,所述导热底板上垂直连接有四个支撑板,每侧两个支撑板共同固定有散热组件,所述左壳体和右壳体外端面分别开设有通气孔。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源汽车电池系统设为三段结构,并通过将电池模组、散热组件以及其内的冷却循环,都通过导热底板设置在中间壳体上,极大提高了拆装的便捷性,在电池及其内部件保养、维修和更换时,十分方便,而通过冷却液循环和空气循环双重散热,散热效率很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防护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电池防护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迅速,人们对电动汽车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普及,售后保养和维修的便利性成为了更加需要关注的问题。尤其是电动汽车电池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都会产生的热量,对电池损耗比较大。针对上述问题,往往需要增设散热组件,散热组件通过散热虽然提高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但散热组件的存在也进一步增加了电池保养、维修和更换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防护系统的新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防护系统,包括中间壳体、左壳体和右壳体,所述左壳体和右壳体内侧分别通过螺栓与中间壳体相连组成电池仓,所述中间壳体底部通过四个支撑柱固定有导热底板,所述导热底板上依次间隔形成有卡槽,所述电池仓内设有多个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底部依次通过卡槽卡接固定,每个电池模组顶部均通过压紧机构与电池仓相连,所述导热底板上垂直连接有四个支撑板,所述四个支撑板设在导热底板左右两侧并前后对称,每侧两个支撑板共同固定有散热组件,所述左壳体和右壳体外端面分别开设有与散热组件配合的通气孔。优选地,所述中间壳体、左壳体和右壳体的接触端面均形成有密封圈安装槽,所述密封圈安装槽内设置有密封圈,所述中间壳体、左壳体和右壳体的接触端面均外延形成环形固定耳并通过螺栓固定。优选地,所述导热底板内设有导热腔,所述导热腔被隔板前后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支撑板内设有引流腔,前侧两个支撑板内的引流腔底部与第一腔体连通,后侧两个支撑板内的引流腔底部与第二腔体连通,所述散热组件包括两个电机、两个风扇、两个搅动叶片、两个套管、两个电磁铁、一个活动板和两个支撑弹簧,所述电机设置在靠近通气孔一侧,所述电机转轴穿过支撑板,所述风扇固定在转轴末端,所述搅动叶片连接在电机转轴上并位于引流腔内,所述套管固定在电机与支撑板之间并套设在转轴外,所述电磁铁包括中空圆柱状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有铁芯、绝缘体和线圈,所述安装腔内侧通过导管与引流腔连通,外侧通过导管与同侧另一电磁铁的安装腔连通,所述电磁铁固定支撑板上并套设在转轴外,所述活动板包括板体、盖板和两个滑动架,所述板体开设有开口朝向支撑板一侧的储存槽,所述盖板连接在储存槽外,所述储存槽内放置有干燥剂,两个滑动架连接在板体前后两侧,所述两个滑动架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套管上,所述滑动架为铁块,所述支撑弹簧连接在支撑板与滑动架之间,所述电池仓内设有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还与电磁铁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电池模组之间,所述控制器预设有第一阈值,当温度感应器检测温度数据大于第一阈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电机运行,所述导热腔、引流腔和安装腔内设有冷却油,所述冷却油在搅动叶片带动下在四个电磁铁的安装腔、四个支撑板的引流腔以及导热底板的导热腔之间形成冷却循环,同时,控制器控制电磁铁吸附滑动架。优选地,所述储存槽内设有两个隔板并将储存槽分隔成中间区域和两侧区域,所述两侧区域分别与同侧两个支撑板相对且能被支撑板遮盖,所述中间区域和两侧区域内均放置有干燥剂,所述盖板在中间区域和两侧区域处均构造成镂空孔,所述中间区域的镂空孔的密度均小于两侧区域的镂空孔的密度。优选地,所述左壳体和右壳体内端面在通气孔处均形成两个凸起部,所述两个凸起部呈“口”字型并前后对称设置,所述电机设置在凸起部中。优选地,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均构造有导流条组,导流条组设置在导热底板内底壁,导流条组厚度均小于导热腔的高度,所述导流条组在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内构造方向相反,所述导流条组包括前后布置的第一条组和第二条组,所述第一条组包括横导流条、两个第一纵导流条和两个第二纵导流条,所述第一纵导流条均匀间隔布置并均与横导流条垂直连接,所述第二纵导流条与第一纵导流条位于横导流条同一侧,所述第二纵导流条与第一纵导流条平行并依次交替布置,所述第二纵导流条一端伸出第一纵导流条外,另一端与横导流条相离,所述第二条组包括中间横导流条、四个第一横导流条和四个第二横导流条,所述中间横导流条设置在第二条组中间,所述第一横导流条设置在中间横导流条四角方向,所述第二横导流条设置在第一横导流条四角方向,所述中间横导流条、第一横导流条和第二横导流条均平行设置并依次交替布置,所述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进液口均与最中间的第二纵导流条相对。优选地,所述引流腔内构造有螺旋状分隔板,所述搅动叶片设置在螺旋状分隔板中间,用于连接引流腔的导管端部设置在搅动叶片一侧。优选地,所述铁芯呈圆环状,其设置在壳体的内部中心,所述线圈为盘状结构,所述线圈围绕铁芯设置,所述绝缘体插装在线圈内。优选地,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弹簧、压紧板、第一橡胶板、固定板、第二橡胶板和两个“U”型连接杆,所述固定板和第一橡胶板分别连接在弹簧上下两端,所述弹簧下端穿过第一橡胶板与压紧板相连,所述固定板抵接在第二橡胶板下方,所述电池仓顶壁开设有容纳第二橡胶板和固定板的“T”型槽,所述固定板左右两侧分别通过一个“U”型连接杆固定在电池仓顶壁上,所述压紧板抵接在电池模组顶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增设散热组件的新能源汽车电池进一步增加了电池保养、维修和更换的难度。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要实现的技术任务或者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未想到的或者没有预期到的,故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能源汽车电池系统设为三段结构,并通过将电池模组、散热组件以及其内的冷却循环,都通过导热底板设置在中间壳体上,极大提高了拆装的便捷性,在电池及其内部件保养、维修和更换时,十分方便,而通过冷却液循环和空气循环双重散热,散热效率很高。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防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引流腔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磁铁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圈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壳体、左壳体和右壳体,所述左壳体和右壳体内侧分别通过螺栓与中间壳体相连组成电池仓,所述中间壳体底部通过四个支撑柱固定有导热底板,所述导热底板上依次间隔形成有卡槽,所述电池仓内设有多个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底部依次通过卡槽卡接固定,每个电池模组顶部均通过压紧机构与电池仓相连,所述导热底板上垂直连接有四个支撑板,所述四个支撑板设在导热底板左右两侧并前后对称,每侧两个支撑板共同固定有散热组件,所述左壳体和右壳体外端面分别开设有与散热组件配合的通气孔;所述左壳体和右壳体内端面在通气孔处均形成两个凸起部,所述两个凸起部呈“口”字型并前后对称设置,电机设置在凸起部中;/n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弹簧、压紧板、第一橡胶板、固定板、第二橡胶板和两个“U”型连接杆,所述固定板和第一橡胶板分别连接在弹簧上下两端,所述弹簧下端穿过第一橡胶板与压紧板相连,所述固定板抵接在第二橡胶板下方,所述电池仓顶壁开设有容纳第二橡胶板和固定板的“T”型槽,所述固定板左右两侧分别通过一个“U”型连接杆固定在电池仓顶壁上,所述压紧板抵接在电池模组顶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壳体、左壳体和右壳体,所述左壳体和右壳体内侧分别通过螺栓与中间壳体相连组成电池仓,所述中间壳体底部通过四个支撑柱固定有导热底板,所述导热底板上依次间隔形成有卡槽,所述电池仓内设有多个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底部依次通过卡槽卡接固定,每个电池模组顶部均通过压紧机构与电池仓相连,所述导热底板上垂直连接有四个支撑板,所述四个支撑板设在导热底板左右两侧并前后对称,每侧两个支撑板共同固定有散热组件,所述左壳体和右壳体外端面分别开设有与散热组件配合的通气孔;所述左壳体和右壳体内端面在通气孔处均形成两个凸起部,所述两个凸起部呈“口”字型并前后对称设置,电机设置在凸起部中;
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弹簧、压紧板、第一橡胶板、固定板、第二橡胶板和两个“U”型连接杆,所述固定板和第一橡胶板分别连接在弹簧上下两端,所述弹簧下端穿过第一橡胶板与压紧板相连,所述固定板抵接在第二橡胶板下方,所述电池仓顶壁开设有容纳第二橡胶板和固定板的“T”型槽,所述固定板左右两侧分别通过一个“U”型连接杆固定在电池仓顶壁上,所述压紧板抵接在电池模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壳体、左壳体和右壳体的接触端面均形成有密封圈安装槽,所述密封圈安装槽内设置有密封圈,所述中间壳体、左壳体和右壳体的接触端面均外延形成环形固定耳并通过螺栓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底板内设有导热腔,所述导热腔被隔板前后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支撑板内设有引流腔,前侧两个支撑板内的引流腔底部与第一腔体连通,后侧两个支撑板内的引流腔底部与第二腔体连通,所述散热组件包括两个电机、两个风扇、两个搅动叶片、两个套管、两个电磁铁、一个活动板和两个支撑弹簧,所述电机设置在靠近通气孔一侧,所述电机转轴穿过支撑板,所述风扇固定在转轴末端,所述搅动叶片连接在电机转轴上并位于引流腔内,所述套管固定在电机与支撑板之间并套设在转轴外,所述电磁铁包括中空圆柱状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有铁芯、绝缘体和线圈,所述安装腔内侧通过导管与引流腔连通,外侧通过导管与同侧另一电磁铁的安装腔连通,所述电磁铁固定支撑板上并套设在转轴外,所述活动板包括板体、盖板和两个滑动架,所述板体开设有开口朝向支撑板一侧的储存槽,所述盖板连接在储存槽外,所述储存槽内放置有干燥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大超
申请(专利权)人:朱大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