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可变电极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26134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性能可变电极及其制备方法,性能可变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备出电极片;将电极片进行拉伸后冷却定型;将步骤2)中得到的电极片置于热压机中进行压延处理;将步骤3)得到的电极片用0.5‑2mm/min的拉伸速度进行恒速拉伸处理,拉伸比1:1‑2,拉伸处理1‑3次,从而得到性能可变电极,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绝缘材料或超导材料作为中间填料层,从而形成电极对或超导的单电极,通过拉伸和压延对物理性能进行可操作性的改变,能够根据产品使用工况,对电极规格和使用性能进行可变调整,得到性能变化后的电极,可操作性更高,产品的质量更高,并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性能可变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
,具体为性能可变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电极是电子或电器装置、设备中的一种部件,用做导电介质(固体、气体、真空或电解质溶液)中输入或导出电流的两个端。输入电流的一极叫阳极或正极,放出电流的一极叫阴极或负极。电极有各种类型,如阴极、阳极、焊接电极、电炉电极等。现有技术中,不论是微观还是宏观方向的电极,大多是设计决定性能,加工后的成品单一规格并无法进行调整,这就导致使用局限较大,可操作性较低,随着对光电器件集成度与柔性化需求的日益增加,电极在这方面的局限就更加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性能可变电极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提出的具体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性能可变电极,包括含有导电物质的电极片,所述电极片包括内导电片和外导电片,所述内导电片和外导电片之间分布有含有可变阻抗填料的延展层。优选地,所述电极片的厚度为0.2-3.5mm。优选地,所述内导电片的厚度为0.05-1mm。优选地,所述外导电片的厚度为0.05-1mm。优选地,所述延展层的厚度为0.1-1.5mm。优选地,所述填料包括超导材料、绝缘材料中的一种。性能可变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出电极片;2)将电极片进行拉伸后冷却定型,其中,拉伸温度为100-300℃,牵引速度为1-3mm/min,拉伸比为1:1-3;3)将步骤2)中得到的电极片置于热压机中进行压延处理,处理温度为300-500℃,时间为0.5-1min,压延比为1:1-2,压延处理1-3次;4)将步骤3)得到的电极片用0.5-2mm/min的拉伸速度进行恒速拉伸处理,拉伸比1:1-2,拉伸处理1-3次,从而得到性能可变电极。本专利技术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绝缘材料或超导材料作为中间填料层,从而形成电极对或超导的单电极,通过拉伸和压延对物理性能进行可操作性的改变,能够根据产品使用工况,对电极规格和使用性能进行可变调整,得到性能变化后的电极,从而赋予电极较高的延展性能够延伸出电极的可变性,可操作性更高,产品的质量更高,并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性能可变电极,包括含有导电物质的电极片,所述电极片包括内导电片和外导电片,所述内导电片和外导电片之间分布有含有可变阻抗填料的延展层。所述电极片的厚度为0.2-3.5mm。所述内导电片的厚度为0.05-1mm。所述外导电片的厚度为0.05-1mm。所述延展层的厚度为0.1-1.5mm。所述填料包括稀土材料、绝缘材料中的一种。其中,所述稀土材料为铌(Nb)、镨(Pr)等,亦可添加其他金属元素形成合金,例如铌钛合金等,有利于性能的提高。其中,所述绝缘材料为二氧化硅、玻璃纤维、橡胶、云母、石棉等。实施例1性能可变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出电极片;电极片的制备:按重量份计,内导电片和外导电片采用成膜树脂90份、导电物质5份、粘结剂5份、溶剂80份混匀;按重量份计,延展层采用成膜树脂50份、填料6份、粘结剂2份、溶剂40份混匀;其中,成膜树脂采用聚苯硫醚树脂,导电物质采用碳纳米管,粘结剂采用,填料为二氧化硅和玻璃纤维混合,且重量配比为2:1,粘结剂采用聚酰亚胺型粘结剂,溶剂采用甲基异丁酮;内导电片、延展层、外导电片三层复合,并在150℃下高温干燥3h,得到电极片;2)将上述电极片进行拉伸后冷却定型,其中,拉伸温度为150℃,牵引速度为1mm/min,拉伸比为1:1.5,得到性能可变电极;3)将步骤2)中得到的电极片置于热压机中进行压延处理,处理温度为300℃,时间为1min,压延比为1:2,压延处理2次;4)将步骤3)得到的电极片用0.5mm/min的拉伸速度进行恒速拉伸处理,拉伸比1:2,拉伸处理2次,从而得到预定性能的电极。其中,步骤3和步骤4是在步骤2得到初始产品的基础上根据工况下的电极片厚度规格和使用性能进行可变调整,得到性能变化后的电极。实施例2性能可变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2)制备出电极片;电极片的制备:按重量份计,内导电片和外导电片采用成膜树脂90份、导电物质5份、粘结剂5份、溶剂80份混匀;按重量份计,延展层采用成膜树脂50份、填料6份、粘结剂2份、溶剂40份混匀;其中,成膜树脂采用聚苯硫醚树脂,导电物质采用碳纳米管,粘结剂采用,填料为镨和钙的混合,且重量配比为2:1,粘结剂采用聚酰亚胺型粘结剂,溶剂采用甲基异丁酮;内导电片、延展层、外导电片三层复合,并在150℃下高温干燥3h,得到电极片;2)将上述电极片进行拉伸后冷却定型,其中,拉伸温度为200℃,牵引速度为1mm/min,拉伸比为1:2,得到性能可变电极;3)将步骤2)中得到的电极片置于热压机中进行压延处理,处理温度为300℃,时间为1min,压延比为1:2,压延处理2次;4)将步骤3)得到的电极片用0.5mm/min的拉伸速度进行恒速拉伸处理,拉伸比1:2,拉伸处理2次,从而得到预定性能的电极。其中,步骤3和步骤4是在步骤2得到初始产品的基础上根据工况下的电极片厚度规格和使用性能进行可变调整,得到性能变化后的电极。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性能可变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含有导电物质的电极片,所述电极片包括内导电片和外导电片,所述内导电片和外导电片之间分布有含有可变阻抗填料的延展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性能可变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含有导电物质的电极片,所述电极片包括内导电片和外导电片,所述内导电片和外导电片之间分布有含有可变阻抗填料的延展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性能可变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片的厚度为0.2-3.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性能可变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电片的厚度为0.05-1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性能可变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电片的厚度为0.05-1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性能可变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延展层的厚度为0.1-1.5mm。


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莉孙志梅潘向萍张大文
申请(专利权)人:淮南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