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智能母线槽用T形铜导体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1854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3 1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智能母线槽用T形铜导体及其制备工艺,该轨道智能母线槽用T形铜导体,包括主板组件、侧板组件和翼板组件,所述侧板组件设置于所述主板组件的侧部,所述翼板组件设置于所述侧板组件的侧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主板组件、侧板组件和翼板组件的配合,方便滑动插入母线槽的缺口部位,利用翼板组件和侧板组件与用电部件连接,达到良好的固定效果,方便损坏后的快速更换,便于使用;该轨道智能母线槽用T形铜导体的制备工艺,包括导体设计、模具制造、铸造、修整、检查和包装,可简便的实现导体的生产,且能够保障导体的质量符合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智能母线槽用T形铜导体及其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母线槽用导体
,特别涉及一种轨道智能母线槽用T形铜导体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建筑物用电负荷随之急剧增加,原有的电线电缆因为其容量小、分支不方便、不便于集束管理等原因,已经逐步被容量大、分支方便、集束管理方便的轨道智能母线取代。轨道智能母线广泛用于消防救火设备的电力输送干线及消防应急设备干线等重点项目,例如用于酒店、机场、地铁等重要工程中,因此轨道智能母线槽产品的安全稳定性能至关重要。目前,一般是将母线槽固定在壳体的内部,然后将导体固定在母线槽侧部构成母排,利用导体进行导电,导体一般为圆柱体形设置,对于上述形式的导体而言,其一般仅能适配整体式母线槽的使用,对于分体式母线槽而言,圆柱体形式的导体固定和拆卸困难,在损坏后更换不便,不利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现有母线槽用导体固定拆卸困难,损坏后难以进行更换的难题。(二)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轨道智能母线槽用T形铜导体,包括主板组件、侧板组件和翼板组件,所述侧板组件设置于所述主板组件的侧部,所述翼板组件设置于所述侧板组件的侧部,其中:所述主板组件包括第一板体和外凸部,所述外凸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的侧部;所述侧板组件包括第二板体和连接部,所述第二板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的侧部中心,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板体的侧部;所述翼板组件包括两个卡接板,两个所述卡接板相对于所述第二板体呈对称设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的共同断面呈T形设置,所述第一板体、所述外凸部、所述第二板体、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卡接板为一体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外凸部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外凸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板体呈对称设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体、所述外凸部、所述第二板体和所述卡接板的侧部构成插接槽。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外凸部邻近所述插接槽的侧部开设有第一缺口,所述外凸部与所述第一板体连接的拐角处设置有倒角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的断面呈半圆形设置,所述连接部的外壁为光滑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卡接板的侧部设置有第二缺口,所述卡接板与所述第一板体相对的侧壁为光滑面。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轨道智能母线槽用T形铜导体的制备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导体设计:根据所需通过的电流大小,设计主板组件、侧板组件和翼板组件的尺寸;S2、模具制造:根据步骤S1中获得的尺寸数据,设计并生产铸造模具,对生产的模具尺寸进行检测并调整,直至铸造模具符合质量要求;S3、铸造:将熔融的铜水注入模具内部,冷却后脱模,获得导体粗成品;S4、修整:对刀体粗成品进行修整,去除导体粗成品的毛边,获得导体成品;S5、检查:先对导体成品进行尺寸检查,然后再进行称重检查,尺寸合格的成品进入下一步骤,尺寸不合格的成品重新进入步骤S4,重量不合格的成品筛选出,重新熔化后进入步骤S3;S6、包装:利用自动包装机,将合格的成品进行包装。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步骤S2中,生产的模型腔体各部位的尺寸偏差范围在±0.03mm到±0.08mm。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步骤S5中,尺寸检查使用游标卡尺,且尺寸检查的精度为0.01mm,称重检查采用电子秤,且称重检查的精度为0.1g。(三)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轨道智能母线槽用T形铜导体,其主板组件包括第一板体和外凸部,第一板体插入母线槽的内部,并利用外凸部与母线槽的内壁相贴,方便卡在母线槽的内部;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轨道智能母线槽用T形铜导体,其侧板组件包括第二板体和连接部,第二板体从母线槽侧部开设有的通逢穿过,连接部用于与用电部件的端部滑动插接;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轨道智能母线槽用T形铜导体,其翼板组件包括包括两个卡接板,卡接板与母线槽的侧壁构成间隙,利用卡接板和连接部的配合,与用电部件滑动插接,简便的实现组装和固定,且便于后续的拆卸。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轴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断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缺口与第二板体直连的整体结构轴测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缺口与第二板体直连的整体结构断面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生产工艺流程示意框图。图中:100、主板组件;110、第一板体;120、外凸部;121、第一缺口;200、侧板组件;210、第二板体;220、连接部;300、翼板组件;310、卡接板;311、第二缺口;320、插接槽。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轨道智能母线槽用T形铜导体及其制备工艺,包括主板组件100、侧板组件200和翼板组件300,侧板组件200设置于主板组件100的侧部,翼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智能母线槽用T形铜导体,包括主板组件(100)、侧板组件(200)和翼板组件(300),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组件(200)设置于所述主板组件(100)的侧部,所述翼板组件(300)设置于所述侧板组件(200)的侧部,其中:/n所述主板组件(100)包括第一板体(110)和外凸部(120),所述外凸部(120)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110)的侧部;/n所述侧板组件(200)包括第二板体(210)和连接部(220),所述第二板体(210)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110)的侧部中心,所述连接部(220)设置于所述第二板体(210)的侧部;/n所述翼板组件(300)包括两个卡接板(310),两个所述卡接板(310)相对于所述第二板体(210)呈对称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智能母线槽用T形铜导体,包括主板组件(100)、侧板组件(200)和翼板组件(300),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组件(200)设置于所述主板组件(100)的侧部,所述翼板组件(300)设置于所述侧板组件(200)的侧部,其中:
所述主板组件(100)包括第一板体(110)和外凸部(120),所述外凸部(120)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110)的侧部;
所述侧板组件(200)包括第二板体(210)和连接部(220),所述第二板体(210)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110)的侧部中心,所述连接部(220)设置于所述第二板体(210)的侧部;
所述翼板组件(300)包括两个卡接板(310),两个所述卡接板(310)相对于所述第二板体(210)呈对称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智能母线槽用T形铜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110)和所述第二板体(210)的共同断面呈T形设置,所述第一板体(110)、所述外凸部(120)、所述第二板体(210)、所述连接部(220)和所述卡接板(310)为一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智能母线槽用T形铜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凸部(120)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外凸部(120)相对于所述第一板体(110)呈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智能母线槽用T形铜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110)、所述外凸部(120)、所述第二板体(210)和所述卡接板(310)的侧部构成插接槽(3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轨道智能母线槽用T形铜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凸部(120)邻近所述插接槽(320)的侧部开设有第一缺口(12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永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全惠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