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25614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46
本申请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涉及汽车冷却系统领域。本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大循环管路,所述大循环管路包括水泵和节温器,所述水泵和节温器之间设有第一并联管路,所述第一并联管路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且所述第一并联管路用于将所述水泵输出的冷却液分别分流至所述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以通过所述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分别冷却气缸体水套和冷却气缸盖水套。本申请提供的发动机冷却系统,通过将水泵内的一部分冷却液直接引流至气缸盖水套,有效地提高了气缸盖水套的冷却效率,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气缸盖冷却效果较差的问题,也改善了发动机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本申请涉及汽车冷却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人均占有量越来越高,在日常生活中以成为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同时,人们对于汽车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动机作为汽车的核心部件,是影响汽车各项性能的重要因素,一般,发动机的工作循环式是在高温下进行,高温可燃混合气与发动机内的活塞、缸体、气缸盖、气门等部件接触时会强烈受热,此时如果得不到有效降温会使其机械强度变差,同时还会引起气缸充气系数下降,造成空燃比失调而使发动机异常燃烧,最终影响行驶。因此,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作用至关重要,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为强制循环水冷系统,简单的说就是利用水泵来提高冷却液的压力,强行使冷却液在发动机中循环流动。目前的部分发动机,其节温器可能安装在冷却水管中,结构布置比较繁琐,如果使用双节温器,管路会更加复杂,冷却水路的可能泄露点也会增加。相关技术中,公开专利CN2876343Y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冷却水大、小循环的控制装置,改装置将发动机冷却管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两个部分,水温低时,大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大循环管路,所述大循环管路包括水泵(10)和节温器(11),所述水泵(10)和节温器(11)之间设有第一并联管路,所述第一并联管路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且所述第一并联管路用于将所述水泵(10)输出的冷却液分别分流至所述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以通过所述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分别冷却气缸体水套(12)和冷却气缸盖水套(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大循环管路,所述大循环管路包括水泵(10)和节温器(11),所述水泵(10)和节温器(11)之间设有第一并联管路,所述第一并联管路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且所述第一并联管路用于将所述水泵(10)输出的冷却液分别分流至所述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以通过所述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分别冷却气缸体水套(12)和冷却气缸盖水套(1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小循环管路,所述小循环管路为所述冷却液依次经过所述水泵(10)、所述气缸体水套(12)、所述气缸盖水套(13)和所述节温器(11)后再次回到所述水泵(10),所述小循环管路包括节流阀(20),所述节流阀(20)设于所述节温器(11)和水泵(10)之间,且两端分别与所述节温器(11)和水泵(10)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循环管路还包括第二并联管路,所述第二并联管路设于所述节温器(11)和水泵(10)之间,所述第二并联管路包括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且所述第二并联管路用于将所述节温器(11)输出的冷却液分别分流至所述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以通过所述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共同调节输入所述水泵(10)的冷却液的温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路上设有散热器(14),所述第四支路上设有1号分流比例阀(4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温差传感器(3),所述温差传感器(3)的一端通过管道与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李水潘亮张伟吴娟娟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