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的保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5571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45
一种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的保护结构,包括砖墙、防水层、沥青防水卷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砖墙为实心砖砖墙,所述防水层为在砖墙外墙面刷一层水泥防水砂浆,表面压实抹平;在防水砂浆表面刷一层水泥,沥青卷材防水层外使用与外墙防水材质一样的保温材料,保温层做完后进行分层回填。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的保护结构具有结构层设置科学合理,施工操作简单、安全、高效,受力更为合理,防水性能更佳,消除了常见围护结构施工技术易于产生的质量通病和安全隐患,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的保护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墙体的保护结构,具体地说,是一种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的保护结构。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CN201924608U于2011年8月10日公开了一种建筑物结构后浇带保护装置,其中包括面板、封口木方、卡口木条、横向木方、后浇带,其特征是在横向木方两端设有封口木方,在横向木方上面设有面板,下面设有卡口木条,面板、横向木方、封口木方、卡口木条通过铁钉钉牢连接组装成单元构件,单元构件通过拼接构成本保护装置整体。虽然该技术方案可拆装移动、重复使用、节约资源、利于环保,但其木质结构相对使用寿命短,结构强度差。业界同仁转而使用灰砂砖砌围护结构替代木结构装置,但地下室侧墙超前后浇带外围保护结构还是存在以下五个问题:1、灰砂砖砌围护结构可能存在灰缝不饱满的情况,直接导致围护结强度不足和防水效果差的质量通病;2、灰砂砖砌围护结构依靠灰缝的砂浆强度抵抗回填土的侧向冲击力,存在围护结构局部易破坏的质量通病;3、灰砂砖砌围护结构形成大尺寸的阴阳角部位,增大了外防外贴防水层施工的难度和细部处理工作面,易造成防水施工质量隐患;4、灰砂砖砌围护结构形成大的预留空腔,容易造成建筑垃圾的堆积和难于清理的质量通病;5、预留空腔采用和后浇带相同的微膨胀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增加混凝土的用量,增加了施工成本。常见的地下室侧墙超前后浇带外围保护结构存在的施工构造缺陷和质量通病。因此已知的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的保护结构存在着上述种种不便和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施工简便,防水效果好,结构受力合理的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的保护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的保护结构,在地下室后浇带处外露交错的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其两边缘300mm处预埋钢板止水带结构,埋钢板止水带结构与地下室侧墙现浇部分浇筑在一起,灰砂砖砌围护结构的两端靠近预埋钢板止水带结构,从而与后浇带木胶合板模板将地下室后浇带围护起来,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的保护结构包括砖墙、防水层、沥青防水卷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砖墙为实心砖砖墙,在后浇带木胶合板模板前设置使砖墙的截面图成倒置的等腰梯形,砖墙两侧的拐角为135°,方便阴阳角部位的卷材防水施工,使砖墙离开后浇带木胶合板模板的距离≥300mm;所述防水层为在砖墙外墙面刷一层水泥防水砂浆,表面压实抹平;在防水砂浆表面刷一层水泥,以增强保护结构的防水性能;在水泥层表面刷1.5mm厚的聚氨酯防水涂料;防水涂料满刷至保护结构顶面;所述沥青防水卷材在防水涂料表面做一层1.5mm后自粘无胎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且在拐角处增加一道250mm宽的附加层;沥青卷材防水层外使用与外墙防水材质一样的保温材料,保温层做完后进行分层回填。本专利技术的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的保护结构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的保护结构,其中所述砖墙的砌筑强度为M10的灰砂砖墙。前述的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的保护结构,其中所述水泥防水砂浆的厚度为≥10mm。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的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的保护结构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层设置科学合理,施工操作简单、安全、高效;2、受力更为合理,防水性能更佳;3、消除了常见围护结构施工技术易于产生的质量通病和安全隐患,其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的保护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图。图中:1砖墙,2砂浆抹灰层,3水泥基,4聚氨酯防水涂料,5沥青防水卷材,6保温层,7回填土,8砖砌围护结构,9后浇带木胶合板模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更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的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的保护结构,在地下室后浇带处外露交错的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其两边缘300mm处预埋钢板止水带结构,埋钢板止水带结构与地下室侧墙现浇部分浇筑在一起,灰砂砖砌围护结构的两端靠近预埋钢板止水带结构,从而与后浇带木胶合板模板9将地下室后浇带用砖砌围护结构8围护起来,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的保护结构包括砖墙1、防水层2、沥青防水卷材。现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的保护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图。如图所示,在地下室侧墙外墙面的外表面已后浇带留设位置两侧的边缘为基准边线,向地下室侧墙现浇部分实体墙面方向偏移300mm,砌筑240mm厚、砖墙强度为M10的灰砂砖墙,为便于防水卷材施工,砖墙砌筑的角度为135°,在灰砂砖墙外墙面刷一层10mm厚的水泥防水砂浆,表面压实抹平,防水砂浆表面,刷一层水泥基3(为增强保护结构的防水性能),水泥基表面刷1.5mm厚的聚氨酯防水涂料4;防水涂料满刷至保护结构顶面,防水涂料表面,做一层1.5mm后自粘无胎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拐角处增加一道250mm宽的附加层,卷材防水层外,使用与外墙防水材质一样的保温材料,保温层6做完后进行分层回填土7。保护结构形成后,可以通过自身强度及结构整体性抵抗回填土的侧向压力,保证了侧墙剪力墙外围可以尽早回填施工,为后续结构施工创造条件。同时,多道防水措施能够有效的阻止基坑内的水渗漏或流入后浇带预留空腔内锈蚀和污染钢筋,有效的防治住了地下室侧墙后浇带的渗漏风险。本专利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技术进步,本专利技术的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的保护结构改变砖墙的阴阳角角度,在保证受力合理的前提下,让卷材防水施工的质量通病更少,防水效果更佳;同时在砖墙抹灰层外面加刷一道水泥基,是为了增强保护结构的防水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的保护结构在衡阳高新现代城二期项目工程中运用,效果显著,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专利技术之用,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有关
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或变化。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的保护结构,在地下室后浇带处外露交错的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其两边缘300mm处预埋钢板止水带结构,埋钢板止水带结构与地下室侧墙现浇部分浇筑在一起,灰砂砖砌围护结构的两端靠近预埋钢板止水带结构,从而与后浇带木胶合板模板将地下室后浇带围护起来,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的保护结构包括砖墙、防水层、沥青防水卷材,其特征在于:/n所述砖墙为实心砖砖墙,在后浇带木胶合板模板前设置使砖墙的截面图成倒置的等腰梯形,砖墙两侧的拐角为135°,方便阴阳角部位的卷材防水施工,使砖墙离开后浇带木胶合板模板的距离≥300mm;/n所述防水层为在砖墙外墙面刷一层水泥防水砂浆,表面压实抹平;在防水砂浆表面刷一层水泥,以增强保护结构的防水性能;在水泥层表面刷1.5mm厚的聚氨酯防水涂料;防水涂料满刷至保护结构顶面;/n所述沥青防水卷材在防水涂料表面做一层1.5mm后自粘无胎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且在拐角处增加一道250mm宽的附加层;沥青卷材防水层外使用与外墙防水材质一样的保温材料,保温层做完后进行分层回填。/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的保护结构,在地下室后浇带处外露交错的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其两边缘300mm处预埋钢板止水带结构,埋钢板止水带结构与地下室侧墙现浇部分浇筑在一起,灰砂砖砌围护结构的两端靠近预埋钢板止水带结构,从而与后浇带木胶合板模板将地下室后浇带围护起来,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的保护结构包括砖墙、防水层、沥青防水卷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砖墙为实心砖砖墙,在后浇带木胶合板模板前设置使砖墙的截面图成倒置的等腰梯形,砖墙两侧的拐角为135°,方便阴阳角部位的卷材防水施工,使砖墙离开后浇带木胶合板模板的距离≥300mm;
所述防水层为在砖墙外墙面刷一层水泥防水砂浆,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晨黎钟梁兰勇林绥洪
申请(专利权)人: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