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涉及聚酯纤维加工领域的一种聚酯纤维加工工艺;本工艺采用的过滤装置包括上导管、下导管和滤网,上导管和下导管均固定设置在换网盒上,且连通;滤网设置在换网盒内;上导管和下导管连通位置上的换网盒设置有圆弧密封面,换网盒内转动设置有转轴,转轴上等角度均匀固定分布有四个支架,支架的外支板和内支板之间通过架杆固定连接,外支板的回转轮廓面与圆弧密封面的外轮廓匹配,圆弧密封面与转轴同水平线的位置设置有支撑块;转轴的一端穿过换网盒且固定连接有动力件,且转轴的另一端对应的换网盒壁板上固定设置有送网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装置更换滤网个数较少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酯纤维加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聚酯纤维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聚酯纤维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热熔聚酯纤维挤出的过程中,聚酯纤维熔体经长时间的塑化和受热,熔体内将会产生分解残物,加上原材料中的杂质,它们一旦进入挤出机头中,就会造成流道阻塞,塑料制品出现缺陷,乃至不能正常生产;为了滤除杂物,使纯净的熔体顺利进入挤出成型机头通常要在螺杆头部和挤出成型机头之间设置过滤网,用来阻止杂质和异物进入成型机头之中;随着挤出时间的延续,过滤网上的杂物逐渐积聚而造成机头压力升高流量下降,并且当超过一定的压力时,过滤网即被击破,滤网失效,此时就必须停机更换过滤网;从拆模头、清洗、换新滤网、重新升温、牵引坯料到正常生产挤出,该操作全过程少则几十分钟,多则几小时,造成原材料损耗、能源浪费、生产成本增高。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无需停机换网的换网器,但是其在换网过程中,受限于结构,实际上能换的网数量也很少,而且换网之后的废网无法得到妥善的安置,可能会再一次污染热熔聚酯纤维。基于此,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聚酯纤维加工工艺,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酯纤维加工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无需停机换网的换网器,但是其在换网过程中,受限于结构,实际上能换的网数量也很少,而且换网之后的废网无法得到妥善的安置,可能会再一次污染热熔聚酯纤维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加工工艺:一种聚酯纤维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将聚酯纤维加热熔融;S2、将熔融状态的聚酯纤维加压通过上导管导入过滤装置中过滤,再通过下导管压入喷头;S3、通过喷头将熔融状态的聚酯纤维喷丝;其中,S2中采用的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上导管、下导管和滤网,所述上导管和下导管均固定设置在换网盒上,且连通;所述滤网设置在换网盒内;所述上导管和下导管连通位置上的所述换网盒设置有圆弧密封面,所述换网盒内转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上等角度均匀固定分布有四个支架,所述支架的外支板和内支板之间通过架杆固定连接,所述外支板的回转轮廓面与所述圆弧密封面的外轮廓匹配,所述圆弧密封面对应的圆心角大于等于90度(确保圆弧密封面上一直存在至少与一个过滤网配合密封);圆弧密封面与转轴同水平线的位置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换网盒内部还固定设置有密封体和回收盒;所述换网盒的内部前后面对称开设有滤网运动槽;所述转轴的一端穿过换网盒且固定连接有动力件,且所述转轴的另一端对应的换网盒壁板上固定设置有送网装置;所述过滤网包括安装架、网体、内侧斜面和外侧斜面,所述网体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架内表面,所述安装架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两个卡柱;所述安装架与所述内侧斜面以及外侧斜面固定连接;所述内侧斜面和外侧斜面斜率大小相等,且内侧斜面长度小于外侧斜面长度,目的是可以让直槽段内的过滤网可以挤到回收盒内过滤网的下端,从而达到收集多个过滤网的目的,所述过滤网的内侧斜面和外侧斜面外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外支板和内支板之间的距离匹配;所述滤网运动槽包括直槽段、外侧卡柱运动槽和内侧卡柱运动槽;所述外侧卡柱运动槽由相互第一同轴运转槽和第一同面运转槽组成,所述内侧卡柱运动槽有第二同轴运转槽和第二同面运转槽组成;所述第一同轴运转槽和第二同轴运转槽均与圆弧密封面同轴;所述第一同轴运转槽和第二同轴运转槽均为始于转轴正下方的换网盒壁板,止于转轴齐平位置的换网盒壁板,且终止位置位于上导管的正下方;所述第一同轴运转槽的半径为起始位置距离圆弧密封面轴线位置较远的卡柱与轴线的距离;所述第二同轴运转槽的半径为起始位置距离圆弧密封面轴线较近的卡柱与轴线的距离;所述第一同面运转槽和第二同面运转槽的半径均与圆弧密封面的外轮廓半径相等,所述第一同面运转槽的轴线与所述圆弧密封面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与第一同轴运转槽和圆弧密封面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二同面运转槽的轴线与所述圆弧密封面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与第二同轴运转槽和圆弧密封面的距离相等(第一同面运转槽外轮廓半径r4和第二同面运转槽的外轮廓半径r5和圆弧密封面的半径r3相等;以第一同面运转槽为例,其轮廓线r4相当于平移了圆弧密封面的轮廓线r3。目的是,在任何一条经过第一运转槽的轮廓的水平线,该水平线在第一运转槽和圆弧密封面之间的线段长度d1是恒等的,因为卡柱是固定设置在过滤网的安装架上的,所以过滤网的卡柱和外侧斜面之间的距离d1相等,这样就可以确保过滤网的卡柱和外侧斜面之间一直是水平的;从而确保支架转动,而过滤网在第一同面运转槽和第二同面运转槽内是水平的,事实上,在第一同面运转槽内一旦发生运动,过滤网的内侧斜面就会脱离与支架的内支板接触);所述圆弧密封面、第一同面运转槽和第二同面运转槽的轴线共面,且该面水平;所述第一同面运转槽和第二同面运转槽分别始于第一同轴运转槽的终止位置和第二同轴运转槽的终止位置,且均止于直槽段;所述直槽段的与所述圆弧密封面上端齐平;所述支撑块包括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开设在圆弧密封面的上,且所述安装槽内固定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支撑体,所述支撑体下侧外端为斜面,且上端为平面;所述密封体被直槽段和外支板让位槽切分为边缘密封体、上侧密封体和中部密封体;所述外支板让位槽的轮廓与外支板的运动圆形轨迹匹配,且尺寸与外支板匹配;所述密封体的在架杆的运动轨迹上开设有与架杆尺寸匹配的贯穿架杆让位槽;所述中部密封体的让位外轮廓与过滤网的边缘运动轨迹匹配;所述密封体相对转轴的圆形角大于90度(这是为了确保密封体内一定存在有支架,从而达到密封的效果,)。由于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无需停机换网的换网器,但是其在换换网过程中,受限于结构,实际上能换的网数量也很少,而且换网之后的废网无法得到妥善的安置,可能会再一次污染热熔聚酯纤维。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如下:使用时:先将换网盒的储网盒中放入足够的过滤网,再将换网盒固定安装在上导管和下导管之间,开始通入熔体,如图3所示(c1、c2、c3、c4表示不同位置的支架),当处于过滤位置的过滤网(即图3中c1支架上的过滤网)被堵塞后需要更换过滤网时:电机转动,c1沿着圆弧密封面转动(c2、c3、c4也转动),从而带动其上的过滤网有着转动的趋势,但是在第一同面运转槽和第二同面运转槽的限制下,过滤网只能保持水平状态向上运动,从而过滤网的外侧斜面和外支板保持接触且相对转动,过滤网的内侧斜面和内支板脱离接触,当过滤网水平运动到卡柱从第一同面运转槽和第二同面运转到运动到直槽段的时候,c1继续转动将会迫使过滤网在直槽段做直线位移,直至c1转动至竖直状态(图3中的c2位置),电机停止,运动结束;c1运动过程中,c2的运动轨迹是:c2顺时针沿着密封体内的架杆让位槽和外支板让位槽转动,从而将还在直槽段中的与其对应的过滤网向内挤压直至c2支架上的外支板最高点下降到直槽段之下时,其对应的过滤板被完全挤入回收盒;此后c2只做简单的转动,且转动时,和密封体之间保持接触;c3运动过程为简单贴合架杆让位槽和外支板让位槽的转动运动;c4的运动过程:c4带动其上接触的过滤网运动,由于过滤网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酯纤维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nS1、将聚酯纤维加热熔融;/nS2、将熔融状态的聚酯纤维加压通过上导管导入过滤装置中过滤,再通过下导管压入喷头;/nS3、通过喷头将熔融状态的聚酯纤维喷丝;/n其中,S2中采用的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上导管、下导管和滤网,所述上导管和下导管均固定设置在换网盒上,且连通;所述滤网设置在换网盒内;所述上导管和下导管连通位置上的所述换网盒设置有圆弧密封面,所述换网盒内转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上等角度均匀固定分布有四个支架,所述支架的外支板和内支板之间通过架杆固定连接,所述外支板的回转轮廓面与所述圆弧密封面的外轮廓匹配,所述圆弧密封面对应的圆心角大于等于90度;圆弧密封面与转轴同水平线的位置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换网盒内部还固定设置有密封体和回收盒;所述换网盒的内部前后面对称开设有滤网运动槽;所述转轴的一端穿过换网盒且固定连接有动力件,且所述转轴的另一端对应的换网盒壁板上固定设置有送网装置;/n所述过滤网包括安装架、网体、内侧斜面和外侧斜面,所述网体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架内表面,所述安装架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两个卡柱;所述安装架与所述内侧斜面以及外侧斜面固定连接;所述内侧斜面和外侧斜面斜率大小相等,且内侧斜面长度小于外侧斜面长度,所述过滤网的内侧斜面和外侧斜面外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外支板和内支板之间的距离匹配;/n所述滤网运动槽包括直槽段、外侧卡柱运动槽和内侧卡柱运动槽;所述外侧卡柱运动槽由相互第一同轴运转槽和第一共面运转槽组成,所述内侧卡柱运动槽有第二同轴运转槽和第二共面运转槽组成;所述第一同轴运转槽和第二同轴运转槽均与圆弧密封面同轴;所述第一同轴运转槽和第二同轴运转槽均为始于转轴正下方的换网盒壁板,止于转轴齐平位置的换网盒壁板,且终止位置位于上导管的正下方;所述第一同轴运转槽的半径为起始位置距离圆弧密封面轴线位置较远的卡柱与轴线的距离;所述第二同轴运转槽的半径为起始位置距离圆弧密封面轴线较近的卡柱与轴线的距离;所述第一同面运转槽和第二同面运转槽的半径均与圆弧密封面的外轮廓半径相等,所述第一同面运转槽的轴线与所述圆弧密封面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与第一同轴运转槽和圆弧密封面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二同面运转槽的轴线与所述圆弧密封面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与第二同轴运转槽和圆弧密封面的距离相等;所述圆弧密封面、第一同面运转槽和第二同面运转槽的轴线共面,且该面水平;所述第一共面运转槽和第二共面运转槽分别始于第一同轴运转槽的终止位置和第二同轴运转槽的终止位置,且均止于直槽段;所述直槽段的与所述圆弧密封面上端齐平;/n所述支撑块包括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开设在圆弧密封面的上,且所述安装槽内固定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支撑体,所述支撑体下侧外端为斜面,且上端为平面;/n所述密封体被直槽段和外支板让位槽切分为边缘密封体、上侧密封体和中部密封体;所述外支板让位槽的轮廓与外支板的运动圆形轨迹匹配,且尺寸与外支板匹配;所述密封体的在架杆的运动轨迹上开设有与架杆尺寸匹配的贯穿架杆让位槽;所述中部密封体的让位外轮廓与过滤网的边缘运动轨迹匹配;所述密封体相对转轴的圆形角大于90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酯纤维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聚酯纤维加热熔融;
S2、将熔融状态的聚酯纤维加压通过上导管导入过滤装置中过滤,再通过下导管压入喷头;
S3、通过喷头将熔融状态的聚酯纤维喷丝;
其中,S2中采用的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上导管、下导管和滤网,所述上导管和下导管均固定设置在换网盒上,且连通;所述滤网设置在换网盒内;所述上导管和下导管连通位置上的所述换网盒设置有圆弧密封面,所述换网盒内转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上等角度均匀固定分布有四个支架,所述支架的外支板和内支板之间通过架杆固定连接,所述外支板的回转轮廓面与所述圆弧密封面的外轮廓匹配,所述圆弧密封面对应的圆心角大于等于90度;圆弧密封面与转轴同水平线的位置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换网盒内部还固定设置有密封体和回收盒;所述换网盒的内部前后面对称开设有滤网运动槽;所述转轴的一端穿过换网盒且固定连接有动力件,且所述转轴的另一端对应的换网盒壁板上固定设置有送网装置;
所述过滤网包括安装架、网体、内侧斜面和外侧斜面,所述网体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架内表面,所述安装架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两个卡柱;所述安装架与所述内侧斜面以及外侧斜面固定连接;所述内侧斜面和外侧斜面斜率大小相等,且内侧斜面长度小于外侧斜面长度,所述过滤网的内侧斜面和外侧斜面外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外支板和内支板之间的距离匹配;
所述滤网运动槽包括直槽段、外侧卡柱运动槽和内侧卡柱运动槽;所述外侧卡柱运动槽由相互第一同轴运转槽和第一共面运转槽组成,所述内侧卡柱运动槽有第二同轴运转槽和第二共面运转槽组成;所述第一同轴运转槽和第二同轴运转槽均与圆弧密封面同轴;所述第一同轴运转槽和第二同轴运转槽均为始于转轴正下方的换网盒壁板,止于转轴齐平位置的换网盒壁板,且终止位置位于上导管的正下方;所述第一同轴运转槽的半径为起始位置距离圆弧密封面轴线位置较远的卡柱与轴线的距离;所述第二同轴运转槽的半径为起始位置距离圆弧密封面轴线较近的卡柱与轴线的距离;所述第一同面运转槽和第二同面运转槽的半径均与圆弧密封面的外轮廓半径相等,所述第一同面运转槽的轴线与所述圆弧密封面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与第一同轴运转槽和圆弧密封面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二同面运转槽的轴线与所述圆弧密封面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与第二同轴运转槽和圆弧密封面的距离相等;所述圆弧密封面、第一同面运转槽和第二同面运转槽的轴线共面,且该面水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超杰,
申请(专利权)人:陆超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